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三
核心突破二 分析环境描写 ——聚焦人物舞台,读懂风景意义
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构设的故事情节,总是出现于一定的时空位置,这就是小说的环境。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而社会环境又是自然环境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是社会环境。
1.社会环境 (1)什么是社会环境?
所谓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
(2)社会环境的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揭示主题。
(3)分析社会环境“三注意”
①在分析社会环境时,应认识到其复杂性。社会环境是极其复杂的,它往往是诸多因素的交织。如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描写的社会环境,反映了那个时代两个方面的矛盾,一方面是专制主义的潮流,另一方面是民主自由的潮流。当时,反动潮流和进步潮流的矛盾激烈地冲突着。
②应透过人物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环境的内涵和本质。社会环境主要是由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以及他们的关系组合而成的。这些人物其实是某种社会力量的代表,也是某种观念的载体。作家在创作时,总是通过具体人物来体现某种社会势力或观念,因此,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这些具体人物的言行,认识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内涵及本质。
③要注意人物形象与环境描写的辩证关系。社会环境决定了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环境。从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不同走向,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对社会、历史诸要素认识得越深刻,对小说中所描写的社会环境的认识也就越深刻。阅读分析作品时,应该自觉地将作品描写的社会环境与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加以比较,进而认识社会环境描写的本质和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选自《林黛玉进贾府》) 简析所选文段的环境描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桌上磊着书籍茶具”说明主人的生活情趣;从靠背坐垫等陈设看,这是富贵之家;陈设都是半旧的,说明主人家富贵已久,暗示贾府已由盛转衰。
2.自然环境 (1)什么是自然环境?
所谓自然环境,是指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2)自然环境的作用
①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后面刻画人物做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
(3)小说中“风景”的意义 ①衬托
作为背景出现的风景,往往对事件起着相应的衬托作用。
在小说中,自然环境与在自然环境中发生的事件往往是“同质”“同方向”的,这就是所谓的“正衬”。正衬是衬托的一种。
但有时,自然环境与事件之间却是“反调”“异质”“反方向”呈现的,这就是所谓的“反衬”。一个人心情十分苦闷,而他周围的自然却呈现出一番欢乐的景象;一个人的内心在那一刻是焦躁不安的,而他周围的自然却平静如水。反衬的效果是不可思议的,它使那个
2
心情苦闷的人更加心情苦闷,它使那个内心焦躁不安的人内心更加焦躁不安。
有时,自然环境不仅仅是背景,还作为一个与人匹敌的对手存在。自然越是严酷,给人们出的难题越多,就越显得人们战胜自然的英勇。自然环境和人物一样,也是小说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②作为幕间音乐
风景也可作为幕间音乐,起过渡和调整节奏、舒缓情绪的作用。海明威的小说以笔法简练著称,但他常在小说里穿插一些与情节主干不甚相干的风景描写。《乞力马扎罗的雪》《白象似的群山》如果去掉那些风景的过渡,就只剩下男女主人公的对话,自然会单调许多。
除此之外,风景还有营造氛围、孕育美感和给人以精神启示等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选自《祝福》)
所选文段中反复提到“瑟瑟”的雪花声,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声衬静(以动衬静),以“瑟瑟”的雪花声反衬冬夜的冷寂(答出衬托或反衬),渲染悲凉沉寂的氛围,烘托了“我”的无可奈何和无法言说的愤懑之情。
一、结合文本,分析概括社会环境的特点和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琴江边上的水寨镇,是一个风光秀美的客家古镇。镇上有一条老街,斑驳的青石板沿着街道铺开,被时光和步履打磨得干净而潮润。不过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这条老街了,更不用说老街深处这么一户锁匠铺了。
自从低焊钩锁、弹子锁普及后,老锁铺变得越来越冷清了。虽然没有客人,老锁匠每天早上还是会准时打开铺子,在门口泡上一壶茶,握着那把祖辈传下的壶,安静地品着祖辈传下来的味道。
三月的一个早晨,老锁匠照例在门口喝茶。这时,巷口来了个年轻人,路过锁匠铺时停
3
了下来。看着锁匠铺挂着的老招牌,上面写着“制锁”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年轻人马上兴奋了起来。
……(选自曹杰《老锁匠》)
1.小说开头对水寨镇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描写了古镇的街道特点,为后面的故事叙述做了铺垫。③介绍了锁匠铺,为人物出场做了铺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②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静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
③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④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老井现在是文物,周围砌了台子,被重点保护了。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花园,一栋小巧的绣楼,后面一套天井是皮匠的藏书室。陈家大院子的正门在与街面丁对着的巷子里,除了家人进出,平时总关着。隔了街道,皮匠的摊子在老井西面的醋吧街沿上。皮匠从十九岁开始就在那里摆摊,没人说他不能在那里摆摊,他是这条街上最正宗的土著。
⑤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巴适又牢实。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皮匠才不这样想,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上,不管生意好坏,中午十二点都要准时收摊。他上午挣了多少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古城收售旧书和收藏旧书的人,都认得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来任他选。钱不够,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古城的人都爱老书,或者自己读,或者倒来倒去当古董卖。
⑥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至于他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子从不过问。要休息的时候,只是在外面喊:老汉,等你哈。皮匠听了,先咳嗽一声,然后才出来。
⑦皮匠的生活一直都像这样,很平静。古城其他人的生活也很平静——直到上个月皮匠的女儿回来。(选自何晓《东坛井的陈皮匠》)
2.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