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材料练习(2)09参考答案
量高,其铁素体含量低,渗碳体含量高,因此,T8钢比40钢的硬度高,而塑性、韧性差;又由于T8钢中含珠光体量高,因此,其强度比40钢的强度高。
(2)T12钢比T8钢的硬度高,但强度反而低。
答:这是由于T12钢中的Fe3CⅡ连成网状,导致晶界强度下降,而T8钢中的Fe3CⅡ呈短杆状,起第二相强化作用。
五、计算题
按铁碳合金相图分类,40和T12A为何种钢?试分析它们的结晶过程,并计算其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
答:1)按铁碳合金相图分类,40钢为亚共析钢,T12A为过共析钢;
2)结晶过程:
21~2
3~444‘4~4’52~33
4~5
40钢的结晶过程 T12A的
结晶过程
3)40钢的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 (1)40钢的相组成物:F和Fe3C。
QF =6.69?0.4?100%=94% QFe3C = 1-QF=1-94%=6%
6.69
(2)40钢的组织组成物:F和P。
QF =0.77?0.4?100%=48.1% QP= 1-QF=1-48.1% =51.9%
0.774)40钢的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 (1)T12A钢的相组成物:F和Fe3C。
QF =6.69?1.2?100%=82.1% QFe3C = 1-QF=1-82.1%
6.69=17.9%
(2)T12A钢的组织组成物:P和Fe3CⅡ。
QP =6.69?1.26.69?0.77?100%=92.7% QFe3CⅡ= 1-QP=1-92.7%
=7.3%
《金属的塑性变形》
一、试分析汽车半轴在模锻成形过程中,其组织和机械性能有何变化?
答:微裂纹、气孔等焊合,材料致密度提高;碳化物被破碎和基体晶粒发生再结晶被细化;杂质分布均匀,偏析减少);杂质或第二相沿金属流变方向分布,形成纤维组织。
因此,机械性能全面提高,且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沿纤维方向的性能高于横纤维方向的性能。
二、试分析汽车车身在压力成形过程中,其组织和机械性能有何变化?
1)组织结构变化:
(1) 形成纤维组织:金属经塑性变形时,沿着变形方向晶粒被拉长,形成纤维组织。
(2) 形成形变织构:在变形量很大时,金属中各晶粒的取向趋于一致的组织叫形变织构。
(3) 晶粒碎化:晶粒尺寸10-2→10-4 或10-6 cm;亚结构
细化。
(4) 位错密度随着变形量的增加。 3)机械性能的变化:
(1) 呈现明显的各向异性:由于形成了纤维组织和变形织构。 (2) 产生加工硬化:随着变形量的增加,位错密度升高,导致位错缠结和定轧,对位错的滑移产生巨大的阻碍作用,可使金属的变形抗力显著升高。
(3)产生大量残余应力。
三、什么是回复和再结晶?简述它们的主要作用? 1)回复是指是指冷变形后的金属在加热温度较低时,发生组织和性能变化的过程,其主要作用是保留加工硬化,消除内应力,稳定工件尺寸,防止工件变形;
2)再结晶是指冷变形后的金属在加热温度较高时,在变形组织的基体上产生新的无畸变的晶核,并迅速长大形成等轴晶粒的过程,其主要作用是消除加工硬化,改善塑性,以便进下一步压力加工和切削加工。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