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水管道与支吊架调整规则
5.1.5 汽水管道首次试投运时,在蒸汽温度达到额定值8h后,应对所有支吊架进行一次目视检查,对弹性支吊架荷载标尺或转体位置、减振器及阻尼器行程、刚性支吊架及限位装置状态进行一次记录。发现异常应分析原因,并进行调整或处理。
5.1.6 300MW及以上机组的主蒸汽管道、高低温再热蒸汽管道的支吊架,每年应在热态时逐个目视观察一次,并记入档案。观察内容包括: a)变力弹簧支吊架是否过度压缩、偏斜或失载; b)恒力弹簧支吊架转体位移指示是否越限; c)弹性支吊架总成是否异常; d)刚性支吊架状态是否异常; e)限位装置状态是否异常; f)减振器及阻尼器位移是否异常等。
5.1.7 本标准适用范围的汽水管道,每次大修应对重要支吊架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为: a)承受安全阀、泄压阀排汽反力的液压阻尼器的油系统与行程; b)承受安全阀、泄压阀排汽反力的刚性支吊架间隙; c)限位装置、固定支架结构状态是否正常; d)大荷载刚性支吊架结构状态是否正常等。
其他支吊架按5.1.6条进行目视观察。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检查、观察与处理情况应记录存档。
5.1.8 300MW及以上新装机组的主蒸汽管道、高低温再热蒸汽管道运行3~4万h后的大修时,应对所有支吊架的根部、功能件、连接件和管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5.1.9 本导则适用范围内的汽水管道,运行8~12万h后的大修时,应对支吊架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支吊架全面检查内容:
a)承载结构与根部辅助钢结构是否有明显变形,主要受力焊缝是否有宏观裂纹; b)变力弹簧支吊架的荷载标尺指示或恒力弹簧支吊架的转体位置是否正常; c)支吊架活动部件是否卡死、损坏或异常; d)吊杆及连接配件是否损坏或异常;
e)刚性支吊架结构状态是否损坏或异常;
f)限位装置、固定支架结构状态是否损坏或异常;
g)减振器结构状态是否正常,阻尼器的油系统与行程是否正常;
h)管部零部件是否有明显变形,主要受力焊缝是否有宏观裂纹。
5.1.10 本导则规定的检查周期和检查内容在确认不对安全造成威胁时,经发电厂总工程师批准,可以适当延期检查。
5.1.11 运行中发现支吊架损坏,在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后,经发电厂总工程师批准,可以在近期停机时检修。危及管道安全运行时,应立即停机进行检修。 5.2 变力弹簧支吊架
5.2.1 只更换支吊架的弹簧时,订购的弹簧应要求生产厂提供每个弹簧的实测刚度与自由高度,以此确定弹簧安装高度。安装高度按下式计算:
Haz?H0?PazP?
式中:H az——安装高度,mm; H0——自由高度,mm; Paz——安装荷载,N;
P′——实测刚度,N/mm。
5.2.2 更换变力弹簧支吊架组件,订购时应要求支吊架生产厂逐台按设计的安装荷载标定安装刻度。
5.2.3 更换被压死或压断的弹簧,若要变更弹簧的规格号,应考虑设计规定的荷载变化系数。荷载变化系数按下式计算:
C??Yt?P?Pgz
式中:C——荷载变化系数;
ΔYt——该支吊架的垂直热位移,mm; P′——该支吊架的弹簧刚度,N/mm; Pgz——该支吊架的工作荷载,N。
5.2.4 弹簧组件的标牌,应安置在便于观察的方位。吊杆螺纹旋入长度应适当,吊杆最上方或横担下方的螺纹应留有辅助调整的裕度。
5.2.5 安装荷载的调整应通过松紧螺母来进行,必要时可用吊杆最上方或横担下方的螺纹作辅助调整。不宜用吊杆连接附件的螺纹作辅助调整,安装荷载的增减按下式计算:
??P???H?P?
式中:ΔP——安装荷载的增(+)减(-)值,N;
ΔH——标牌刻度尺读数的增(+)减(-)值,mm;
P′——该支吊架的弹簧刚度,N/mm。
5.2.6 变力弹簧吊架的吊杆与垂线间夹角应小于4°,不能满足时,可调整偏装值来实现。 5.2.7 串联弹簧吊架,应采用同荷载范围的弹簧,调整时以下方吊架的荷载为准。
5.2.8 并联弹簧支吊架,应采用规格号相同、实际刚度相近的弹簧。热态时左侧荷载PL与右侧荷载PR可能不相同,当|PL-PR|>0.1(PL+PR)时,对偏离设计值大的一侧弹簧支吊架应进行荷载调整。
5.2.9 支吊架全部调整结束后,所有六角扁螺母均应锁紧。应逐个检查变力弹簧支吊架的锁定装置是否均已解除。 5.3 恒力弹簧支吊架
5.3.1 恒力弹簧支吊架公称位移量的选用,应比计算垂直位移量大20%,且至少大20mm。 5.3.2 更换有较大水平位移的立管恒力弹簧吊架,宜选择有较大的位移量裕度。安装时,吊杆平面应垂直于水平位移的合成方向。 5.3.3 更换恒力弹簧支吊架,订购时应要求支吊架生产厂逐台提供恒定度、规定荷载离差和超载三项试验数据。
5.3.4 带有转体上下限位器的恒力弹簧支吊架,应留出位移行程值的5%为冷态的起始状态,以防管系长期运行后管线变化造成冷态时转体与限位器相碰。
5.3.5 恒力弹簧支吊架转体位置的调整,应通过松紧螺母进行。其荷载的调整,应通过调荷器进行。荷载的增减应满足下列计算:
??P????0
??PN0
-0.1PN≤ΔP≤+0.1PN
式中: ΔP——荷载的增(+)减(-)值,N;
Δγo——弹簧力矩转动半径的增(+)减(-)值,mm;
γo——弹簧力矩转动半径,mm; PN——公称荷载,N。 5.3.6 并联恒力弹簧支吊架,宜采用规定荷载离差相接近的支吊架。热态时两侧转体位置指示可能不相同,只要在位移量行程范围内,可以不进行转体位置调整。
5.3.7 恒力弹簧吊架的吊杆与垂线间夹角应小于4°,不能满足时,应调整偏装值来实现。 5.3.8 支吊架全部调整结束后,所有六角扁螺母均应锁紧。应逐个检查恒力弹簧支吊架的锁定装置是否均已解除。 5.4 刚性支吊装置
5.4.1 投运后的管道需要增设刚性支吊装置,或要变更刚性支吊装置的位置或约束类型,应请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5.4.2 刚性吊架安装,其安装定位、安装工序应严格按设计图纸及技术要求进行,以防运行中出现吊架失载或超载。
5.4.3 单吊杆刚性吊架,冷、热态均不允许失载。双吊杆刚性吊架,冷、热态均不应一侧失载。出现失载现象,应分析原因,并设法纠正。
5.4.4 刚性支吊架的吊杆与垂线间夹角应小于3°,不能满足时,应调整偏装值或根部标高来实现。
5.4.5 承受排汽反力的刚性支吊架,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安装,按规定进行冷、热态间隙调整。
5.4.6 滑动支架的工作面应平整、无卡涩或脱空现象;导向装置的工作面应平整、无卡涩、无脱空或管部滑动底板越限,出现上述问题,应分析原因,并设法纠正。
对于带聚四氟乙烯板的滑动支吊或导向装置,其管部的滑动底板在冷、热态均应覆盖着聚四氟乙烯板。
5.4.7 限位装置安装,其安装定位、安装工序应严格按设计图纸及技术要求进行,并认真进行调整。定期检查其结构功能状态,发现损坏或异常,应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5.4.8 导向装置在预定的约束方向或限位装置在不预定的约束方向,应考虑管道与管部的热膨胀,热膨胀后的最终间隙一般应有2~3mm。
5.4.9 固定支架安装,其安装定位、安装工序应严格按设计图纸及技术要求进行。定期检查其结构功能状态,发现螺栓松动、主要受力焊缝产生裂纹或其他异常,应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
5.5 减振器与阻尼器
5.5.1 投产后的管道需要增设弹簧减振器的,可根据管道直径选择适当的规格,但必须选用可调节型的,以便现场调整防振力。在应力分析中,应考虑减振器在规定工况下对管道和设备的影响。
5.5.2 弹簧减振器的最大工作行程应比其防振力调整量与管道位移在减振器的轴向分量之和大20%,且至少大20mm。
5.5.3 投产后的管道需要增设阻尼器的,阻尼器的型式应与管道动荷特性及阻尼要求相适应,阻尼器的规格应按动力荷载选用。
5.5.4 补装液压或机械阻尼器,必须使冷、热态均有足够的位移裕度,以防阻尼器位移超限损坏。
5.5.5 减振器与阻尼器一般应在管道处于冷态线时安装。安装前应核对图纸尺寸与管线实际位置,如管线实际位置偏差过大,应对安装尺寸进行适当修正。 5.5.6 补装减振器后,必须进行热态调整,保证弹簧压缩后的行程裕度大于因管道位移在减振器位置的轴向分量,并使无附加力作用在热态的管道上。
5.5.7 每次大修要对50%的液压或机械阻尼器进行维护,维护内容按生产厂规定要求进行。对液压阻尼器,要及时更换密封垫及老化的工作液,并定期检查液位及动作行程。 5.5.8 用于承受排汽反力的液压阻尼器,必须每年检查一次,也可在安全阀动作后及时检查。检查是否漏油、液位及工作行程,并把检查结果记入技术档案。
5.5.9 管道出现水锤、汽锤冲击后,应对出现冲击部位的所有阻尼器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6 人员职责与技术档案
6.1 汽水管道与支吊架专职或兼职工程师职责: a)熟悉本厂汽水管道系统与支吊架的详细资料,熟悉管系的寿命管理与寿命预测的基本知识;
b)参加新装机组汽水管道的竣工验收,参加设计与安装资料的移交工作; c)负责对从事管道与支吊架维修的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d)组织人员建立基础档案及运行管理档案;
e)编制汽水管道与支吊架检修计划,审核检修总结与专题技术报告;
f)定期分析主蒸汽管道、高低温再热蒸汽管道及主给水管道的安全运行情况,并以书面形式向发电厂总工程师汇报。发现异常应进行核实,并立即汇报。 6.2 下述工作应由有经验的或经过培训的人员担任:
a)管道系统与支吊装置的目视观察、检查、测量和记录; b)支吊装置的维修和更换;
c)弹性支吊架荷载或转体位置的调整,刚性与限位装置结构状态的调整。 6.3 建立设计资料档案,它包括:
a)设计图纸与设计修改通知单; b)管道的设计参数与工作参数;
c)管道用材的钢号、规格及材料的物理参数;
d)主要管件与阀门的型号、规格、钢号、重量与尺寸; e)管道保温设计与保温材料的物理参数;
f)管端的附加位移,管道对设备接口的推力与力矩; g)各管系的最大应力点位置与应力值;
h)支吊架的冷、热荷载及热位移汇总表等。 6.4 建立安装资料档案,它包括:
a)主要部件的金属检验,冷紧作业情况与安装变更记录;
b)标注位移指示器、焊口及支吊架实际位置及尺寸的主蒸汽管道、高低温再热蒸汽管道及主给水管道系统的单线立体图;
c)管道支吊架产品质量证明书及随箱资料,支吊架安装、检查及调整记录; d)位移指示器安装记录。
6.5 建立投产后的技术档案,它包括:
a)简明的吊点分布单线立体图及管系尺寸分段图(参见附录A);
b)全厂统一的支吊架编号、型号规格、热位移及荷载的支吊装置检查记录表(参见附录B);
c)同一管系不同保温结构标志与尺寸图; d)运行小时数、启停时间与次数记录表; e)支吊架检修记录与位移指示器检查记录;
f)支吊架的全面检查与管系异常的专题技术报告。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