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市津南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天津市津南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A.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水浒》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 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B.冰心的《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它通过祥子这个人物的变化,无情地批 判了祥子所处的那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C.善于说故事,善于塑造人物,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是《西游记》这部小说的三 大成功之处。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 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答案】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骆驼祥子》的作者应为老舍,不是“冰心”。故答案为B。 2.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们学校正在开展“无烟校园”活动,你在校内遇见一个家长正在吸烟,这时,你走过去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喂,你不知道我们学校正在开展‘无烟校园’活动吗?” B.“禁止在校园内吸烟!”
C.“您好,我们学校正在开展‘无烟校园’活动,为了大家的健康,请您不要在这里吸烟,好吗?” D.“吸烟污染环境,损害健康,请你马上停止!”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表面上考查的是句子的选用,实则考查的是口语交际。口语交际类题目,要注意 说话的场合、对象、目的等。
A.本题说话的对象是家长,即长辈,故“喂”这样的称呼和质问的语气都不合适; B.“禁止”这样的用词过于生硬;
D.“请你马上停止”带有责令的意味,不恰当。 故选C。 二、名句名篇默写
3.古诗文默写。__________,锦鳞游泳,__________,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杜甫《春望》
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移情于物,因时伤怀,表达了诗人深切的爱国情怀。古代诗人常常借助对景物的描写,抒发内心的情感。陶渊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_。”(《饮酒》),用山岚、飞鸟表现了返璞归真的情趣;晏殊的“_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借落花、归燕表达了对人生好景易逝的惋惜。
【答案】(1)沙鸥翔集 岸芷汀兰 (2)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3)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解析】 【详解】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鸥”“芷”“汀”“燕”等字词的书写。 三、现代文阅读
4.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槐抱柳 袁省梅
(1)你见过这样的树吗?
(2)本是棵槐树,扭曲的躯干,黑铁般的外表,龟裂的表皮,半腰里却被谁挖走了般,凹陷成一个马槽般的大坑。偏偏就在那大坑里长出了一棵柳树,枝条越长越大,夹在槐树横横竖竖的枝条间。(A)风沙把村里村外的树都击打地枯死了,却在槐抱柳跟前没了奈何。
(3)槐抱柳活着,也有一部分死了,死了的是槐树的一半,长在槐树怀里的柳树却活的好好的。这棵树是五里柳最老也是唯一的一棵树。没有谁不知道这棵树多少岁了,就像不知道王长信老人多少岁一样。
(4)人们都很忙,忙着搬家。人们说,五里柳不能住了,风沙要把人都给埋了。王长信老人说他不走,他说那些空荡荡的院子房子不让他走,五里柳不让他走。老人说,我走了,谁管这棵槐抱柳呢?
(5)王长信老人每天从很远的地方担水,给自己喝,给槐抱柳喝。
(6)都走了,就剩咱俩了。王长信老人给树浇着水,给给笑,五里柳就剩咱俩个活物了。老人把这棵树当成人了。王长信老人浇完树,又去挑水了。村里,地里,老人种了好多棵树苗。老人说,我就不信风沙能跑过咱。老人叨叨着,五里柳不能只有你和我啊。咱得把风沙撵走,得让房子是房子院子是院子,得让鸡飞狗跳鸟叫人闹。
(7)一场风沙过后,五里柳又是死寂一片,树苗东倒西歪的,有的连影子也吹刮到很远的地方看不见了。(B)村口的槐抱柳就担心,戚戚地把满身的结疤都瞪成了大大小小的眼睛寻找老人。槐抱柳担心风沙把老人也吹刮得歪倒了。沙梁上老人呵呵地笑,我的命硬着哩,不怕。
(8)老人在沙梁上,挖了更深的树坑,把一棵棵倒了的树苗扶起来,压实,浇水。老人说,我就不信撵不走沙,不信这树活不了。
(9)恣肆的阳光里,老人提着铁锹,担着水桶,晃晃悠悠,晃晃悠悠地在沙梁上忙碌。
(10)槐抱柳安心了,安安静静地没有一丝声息。老人再给老树浇水时,老树就对老人说,您也是一棵树,会走的树。老人呵呵呵呵笑得开心,粗糙的手抚着老树,说,我是树,咱都是树,五里柳要有好多的树。槐抱柳满枝头的叶子就哗哗哗哗响了起来。
(11)然而有一天,老人没有来。太阳在天上肆无忌惮地滚着,从东滚到西,老树都没看见老人,老树的每个枝条都耷拉的没了精神。老树开始担心起来。没有老人,五里柳就真的完了。老树忧愁地想着。
(12)夕阳给五里柳罩了一件金线银丝般的外衣时,老树看见了老人。老人晃晃悠悠地担着水,说,不服老不行了,得叫他们都回来,回来栽树。老树看着老人,满树的枝条都担心地揪扭成了一团。
(13)第二天,老人果然唤来了四五个人。老人和这几个人回到村里。老人摘下一把猩红晶亮的大枣给这几个人吃。那是老人栽种的沙枣树上结的大枣。
(14)老人说,好吃吧?老人说,不能白吃,你们得帮我栽树。吃一颗枣,栽一棵树。 (15)那些人看着沙梁上的树,说,栽树栽树。我们都栽树。把五里柳的人都唤回来栽树。 (16)老树看见老人脸上狡黠的笑,一层一层地堆积。老人悄悄地给老树说,不急,他们会回来的。..五里柳还是五里柳,你信吗?
(17)果然,更多的人来到了五里柳。人们栽树累了,就坐在老树下,望着槐抱柳说,树老成精哩,有槐抱柳护佑着五里柳,五里柳就不会被黄沙埋了。
(18)老树说,老人才是精哩,他是五里柳的精魂。 (19)老人呵呵呵呵地笑着,靠着老树的槽坐了下去。 (20)老树看见老人慢慢慢慢地坐在了它的怀里。
(21)老树用它糙糙的、却温暖的“马槽”,像抱柳树一样,抱住了老人。 1.当五里柳的人们因为风沙的侵袭纷纷离开家乡的时候,王长信老人为什么没有走? 2.如何理解第(16)小节中加点的“狡黠”这个词语? 3.结合语境,从(A)(B)两处划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4.人们说槐抱柳“成精了”,老树说王长信老人是“五里柳的精魂”,结合全文说说,这两个形象有哪些共同点?
5.这篇小说以“槐抱柳”作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答案】1.老人热爱家乡,不舍得走;老人为了照料槐抱柳;老人想在家乡种树,以撵走风沙。 2.贬词褒用,暗示老人想要通过请人吃枣来达到留人植树的目的,表现了老人的智慧。
3.示例:【A】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风沙强悍却又无可奈何的情态,侧面体现了槐抱柳的坚韧不拔。【B】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老树焦虑忧心的情态,侧面体现了老人种树的奔波辛劳。 4.共同点:历尽沧桑,生命力强;依恋故土;执着坚守,有奉献精神。
5.用“槐抱柳”这一奇特现象引发读者的兴;成为小说的叙事线索贯穿全文;是小说中老人形象的象征;含蓄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
【分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本文讲述王长信老人为了照顾五里柳村里的房子院子和槐抱柳,没有离开村子,他坚持种树,坚持靠自己的力量来抵抗风沙,来赶走风沙的感人故事。据此可知,王长信老人离开家乡是因为:老人热爱家乡,不舍得走;老人为了照料槐抱柳;老人想在家乡种树,来赶走风沙。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语句“老树看见老人脸上狡黠的笑,一层一层地堆积”中的“狡黠”,原意是“狡猾,诡诈”的意思。这里是贬义词褒用,结合上文“人们吃枣”的情节和句子后面老人对树说的话可知,老人是想要通过请人吃枣来达到留人植树的目的,“狡黠”一词实际上是表现了老人的智慧。
3.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A】语句“风沙把村里村外的树都击打地枯死了,却在槐抱柳跟前没了奈何”,把“风沙”当作人来写,赋予其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沙强悍却又无可奈何的情态,侧面突出了槐抱柳的坚忍不拔的特点。【B】语句“村口的槐抱柳就担心,戚戚地把满身的结疤都瞪成了大大小小的眼睛寻找老人”,将“槐抱柳”当作人来写,赋予其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树焦虑忧心的情态,侧面体现了老人种树的奔波辛劳。选择其一分析作答即可。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与归纳能力。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本中的关键句子加以概括即可。本文多处将老人和槐抱柳一同描写:“谁也不知道这棵树多少岁了。就像不知道王长信老人多少岁”,从中可以看出老人和树都历经沧桑,生命力强;“都走了,就剩咱俩……五里柳就剩咱两个活物了”,体现了老人和树对家乡的依恋;“我就不信撵不走风沙,不信这树活不了”,体现了老人对树的执着与奉献精神。据此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概括分析作答。
5.试题分析: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本文的标题是“槐抱柳”,全文都在说槐抱柳和老人,构成为文章叙事线索;“槐抱柳”的说法新颖奇特,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槐抱柳”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表现出坚忍、顽强的品质,这也是小说中老人形象的象征,含蓄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5.议论文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张 浩
①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真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