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练习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21、《论语》六则
1.解释下列词语: 说:
愠: 君子:
罔:
殆: 何以: 焉:
耻: 厌:
从: 识: 倦:
2.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摘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4.所选六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⑵关于思想品德修养
有。请分别各举一两则。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思想品德修养:
5.“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
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 ) 敏而好学( ) 学而不厌(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6.指出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学而不厌 古义: 今义: .默而知之 古义: 今义: .7、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 )
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A、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的人么? B、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的人么? C、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道德的人吗? D、别人不了解,我就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的人吗?
9.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10.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11.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
22、《乘船》
1、解释下列词语:
依附: 辄: 幸: 贼: 舍: 可: 疑: 纳: 托: 宁: 拯: 2、解释下列的一词多义: 以 本所以疑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可 何为不可 宁可以急相弃邪 相 相委而去
宁何以急相弃邪 译句。
⑴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⑵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3.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
2
24、《木兰诗》
一、词语复习
贴: 市: 戎机: 赴: 度: 朔气: 策勋: 转: 强: 帖: 扑朔: 迷离: 傍: 二、一词多义
1、市 愿为市鞍马 2、 将 将军百战死 东市买骏马 出郭相扶将
三、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十二”表示多数,非确指。
A.愿为市鞍马 市:买 东市买骏马 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不愿作 C.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 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四、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朔,指北方。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这句话既是对边塞景物的描写,也是描写木兰英姿飒爽的形象。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五、根据意思写诗句
1、叙写木兰从军的原因的句子:
2、描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是: 3、写木兰奔赴前线时思念亲人的句子是: 4、描写军旅生活的艰苦的句子是:
5、表现战斗激烈而持久的句子是: 6、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7、表现木兰不慕富贵的句子是:
8、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其原话是: 9、面对可汉点兵,木兰做出的决定是: 。 六、分析诗意
1、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2.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3.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4、最后一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用意是什么?
3
26、卖油翁 1、解释词语:
善: 射: 矜: 释: 睨 颔: 知: 精: 尔: 忿: 轻: 遣: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公亦以此自矜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康肃笑而遣之
3、对一词多义的归类
以:以此自矜( )以我酌油知之( )以杓酌油沥之( ) 之:睨之( )但微颔之( )
笑而遣之( )以我酌油知之( ) 射:尝射于家圃( )而安敢轻吾射( ) 4.下面句子全部表现陈尧咨骄傲自满的一项是
①公亦以此自矜②但微颔之③尔安敢轻吾射④我射不亦精乎⑤康肃笑而遣之 [ ]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④③ D.①③④
5、陈尧之对卖油翁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6、本文塑造人物主要运用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还有对比映衬的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说说下面词语的含义。
“睨之”表现卖油翁: “微颔” “愤然”: “笑而遣之”: 7、.哪句话写出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
8、.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
9、.哪句话表现了卖油翁从容自若的态度?
10、为什么要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