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届高三生物暑假第一次返校考试试题
三明一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三暑假考试
生 物 试 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本卷共50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转录形成信使RNA
C.能携带并决定一种氨基酸 2. 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与性状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B.基因型相同的生物,性状不一定相同 C.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不能表现 D.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性状 3.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
B.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C.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4.右图为中心法则的示意图,①~⑤表示生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细胞内能进行①③过程 B.③过程需要三种RNA共同参与 C.④过程需要解旋酶和逆转录酶参加 D.①~⑤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下列有关探索遗传物质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了R型菌和S型菌可以相互转化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产生了可遗传变异 C.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艾弗里的实验证明了DNA才是促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6.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卵细胞直接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 B.单倍体植株通常长得矮小且结实率低
B.能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单倍体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为奇数 7.下列有关叙述中,对应基因、遗传信息和密码子的序号分别是 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②rRNA上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③DNA分子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④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⑤三叶草型的tRNA反密码子环中部的3个相邻碱基
A.④②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用卡诺氏液进行染色
B.显微镜下只能观察到少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C.解离后的洋葱根尖应立即染色再用95%酒精冲洗 D.实验原理是低温导致着丝点不能分裂造成染色体加倍 9.正常人从18℃的空调房间走到35℃的室外,机体发生的变化是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 B.散热增加,产热减少 C.散热减少,产热减少 D.散热增加,产热增加 10.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遭到破坏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B.神经—体液调节网络是主要调节机制 C.是指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D.仅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四个系统的活动来维持 11.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陈代谢加强,释放大量能量导致体温明显升高 B.血液中CO2含量上升,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C.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酸碱度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D.大量丢失Na,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外液 12.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过程②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B.过程③表明神经递质可被回收再利用
C.兴奋在突触前膜发生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
D.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的通透性会减缓神经递质的释放
(背面还有试题)
13.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能刺激胰腺分泌促胰液素 B.促胰液素通过体液运输 C.促胰液素的靶细胞是胰岛细胞 D.胰液分泌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 14.下列有关血浆渗透压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体失水,血浆渗透压下降 B.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产生渴觉 C.抗利尿激素增多,人体尿量增加 D.垂体受损,可引起渗透压调节障碍
15.鲢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鱼苗阶段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长过程中逐渐转为以浮游植物为食,常与栖息于水体中下层的青鱼混养,青鱼主要以螺蚌类及水生蚯蚓等动物为食,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鲢鱼与青鱼不存在竞争关系 B.成年鲢鱼所处的营养级常高于幼年 C.鲢鱼与青鱼的分层现象属于种群垂直结构 D.幼年鲢鱼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16.1883年,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周围成了一片裸地,几年后,地面上长出了小草,1909、1919、1934年动物分别达到202、621、880种,逐渐形成了小树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火山岩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B.1919年该地的物种丰富度为621种 C.演替过程物种丰富度呈增加趋势 D.演替后期小草被乔木取而代之 1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基因型 B.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有性生殖的出现明显加快物种进化的速度 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和发展
18.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①-⑥代表能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2+
A.能量值大小为①=②+⑤
B.⑥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C.分解者获得的能量可供生产者利用
D.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⑥)/(②+⑤) 19.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
A.甲状腺激素 B.葡萄糖 C.乳酸 D.胃蛋白酶
20.一个双链均被N标记的DNA分子含有1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30个,在含N 的培养液中经过n次复制后,不含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需游离的胞嘧啶为m个,则n,m分别是
A.3、140 B.3、490 C.4、300 D.4、1050
21.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和河口的滩涂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关于其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A.海岸的天然防护林 B.多种水鸟营巢繁殖的处所
C.具有调节气候的直接价值 D.多种贝类、甲壳类与鱼类的栖息繁衍地 22.市场上常见到发育不均匀的西瓜,切开观察,可见到发育正常的一侧种子正常发育,凹陷一侧的种子发育不良。对上述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果实的形状影响种子的发育
B.凹陷一侧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果实发育 C.发育中的种子产生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
D.单侧光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种子和果实发育不均匀
23.下图表示3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a点受刺激时膜内K外流 B.电表②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该实验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D.从a点接受刺激到效应器应答反应是一次反射活动 24.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能够实现物质循环 B.能量推动物质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循环流动 C.群落中的有机碳主要以CO2的方式返回无机环境
D.组成生物体的各种有机物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
+
15
15
15
1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