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0中国仓储业发展综合报告

2010中国仓储业发展综合报告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18:07:24

2007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的蒙牛冰淇淋北京立体库是目前国内较先进的立体自动化冷库。立体库包括储货区、暂存区和缓冲区三部分。储存区面积2611.2平方米,区内温度-22——-25℃。货架总高度19米,单位货架高度1.5米,单位货架面积1.44平方米,单位载重550公斤,总货位数6160个。暂存区面积890.4平方米,区内温度-13——-15℃。缓冲区面积609.3平方米,区内温度-7——-8℃。库区总面积4111.1平方米。总体积58762.19立方米。这些立体自动化冷库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立体自动化冷库建设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4、水产冷库超低温化的进程已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随着中国远洋渔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金枪鱼围、钓业的崛起,“超低温冷库”建设已有进展。近年来,山东、上海、浙江等省市均已有了捕捉、加工金枪鱼的远洋渔轮,山东省中鲁远洋(烟台)食品有限公司建成了我国首座超低温冷库,它包括库温为-60℃、库容量达6000吨/次的超低温冷库和库温-30℃、库容量为6000吨/次的低温库。青岛鲁海丰食品有限公司在建造2万吨冷库的同时,还建造了超低温冷库600吨。山东汇丰集团蓬莱京鲁渔业有限公司在建有68000吨冷库的同时,还建有200吨氨制冷(国产)和氟利昂制冷(日本引进)的-60℃超低温冷库各一座。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也根据需要建造了超低温冷库。这些超低温冷库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水产冷库超低温化的进程已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5、气调冷库建设主要在产地。

投资达3.5亿元人民币的陕西华圣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果业公司气调冷库于1997年建造了33间库房,其中27间每间贮量为300吨,另6间的单间贮量为470吨,每间库房设有手动气密冷藏门,门上有观察窗。库体总建筑面积8345㎡,库内净高7.5米。2000年又建造了48间, 目前气调总库容量共达4万吨。该库以贮藏苹果为主,兼贮梨、弥猴桃等其它水果,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大、最先进的气调保鲜库。该公司还拥有年运输能力在2万吨以上的日本产的尼桑40英尺冷藏保鲜运输车队,保证了全程冷链运输。2007年陕西昌盛实业集团在陕西白水投资建设一个苹果物流中心,配有6万吨的气调库,计划于2008年投入使用。目前中国气调库总量约为25万吨左右(主要集中在山东、陕西等果品产区),蔬菜气调贮藏更少,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同时也反映了气调贮藏在我国还有一个巨大发展空间。 6、中国大陆首座冰温粮食冷库在沪建成。

上海长江农场从台湾引进了冰温专利技术,建造了一个容积3200立方米,可储存1000吨稻谷的冰温粮食冷库。经“冰温”的有机大米口感更好,因为动植物在冰点温度附近,会从体内分泌包括葡萄糖、氨基酸等成分在内的不冻液,这些成分事实上也是增加食品口感的成分。 7、药品冷库已成为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必不可少的设施。

国药集团医药物流有限公司上海物流中心在建设时配有4000多立方米2——8℃的专用冷库。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医药物流中心建造时也配有4000多立方米2——8℃的专用冷库。为完善药品冷链物流,药品冷库已成为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建造时必不可少的设施。 (三)冷冻冷藏仓储行业已形成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格局

在计划经济年代,冷藏库主要是按产权所属系统和储存商品的种类划分管理。改革开放以来,外资、港台商和民营企业进入冷冻冷藏行业,尤在浙江、山东、福建、广东等省已占有相当比例,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情况正在逐步改变,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格局。据中国仓储协会冷藏库分会对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广东、福建、广西、江西、安徽、山东、辽宁等17个省市冷库的情况调查分析,2007年被调查省市冷库按企业数统计,其中国有企业占41.59%,民营和股份制企业占47.20 %,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占11.21 %。以广东省和山东省为例,根据我们对广东省冷冻冷藏企业的调查,被统计企业中国有企业占40.98% ,民营和股份制企业占47.54%,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占11.48%。在山东省被调查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18.92%,民营和股份制企业占75.67%,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占5.41%。

(四)冷库资产重组,初显集约化趋势

所谓冷藏物流集约化,就是在现有的资源基础上,建设功能更加齐全、运营更加有效、产出更高的冷藏物流中心。冷藏物流中心的管理集中统一,调度更为科学。尤其是冷藏仓储的信息系统与客户信息系统的对接,公用冷库信息平台的建立等,更成为冷库集约化的优势。美国一些公司拥有许多座公用冷库,有的集中在一个区域,有的分布在全国甚至跨国。国际冷藏库协会成员中最大的20家公司的冷库总库容占全部冷库库容的63%。美国公用冷库的集约化已充分体现其市场优势。

上海锦江低温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是在原上海市食品集团有关冷库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建立起来的一个专业性的低温物流公司,是上海颇具影响力的第三方冷链物流集成服务商。冷链冷藏、冷链配送、物流资源和物流信息构成了该公司的四大核心服务领域。该公司的建立和对冷藏库资源的整合,已初显集约化趋势。

(五)冷库运营的市场化成为业内共识, “流通型”冷库、公共型冷库逐步发展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大多数冷藏库的服务功能开始面向市场,逐步向社会公用冷藏库过渡。即从计划经济时期的“旺吞淡吐”的“蓄水池”逐步向“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方向发展。为了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冷冻冷藏仓库的商品贮存和库温设置逐步趋向于多品种、宽温带和低温化。如上海新天天大众低温物流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友谊食品配送公司等。但真正完成这种从“低温仓储”向“物流配送”角色转换的企业还不多。

据中国仓储协会冷藏库分会对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广东、福建、广西、江西、安徽、山东、辽宁等17个省市冷库的情况调查分析,2007年被调查省市冷库按企业数统计,其中属于公用冷库的占67.88 %,属于企业自用冷库的占12.95%,属于半公用冷库的占19.17%。 (六)冷冻冷藏仓储方式开始向货架式、托盘化转变

由于我国目前冷冻冷藏仓储行业中大部分冷藏库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冷库形式以多层土建式居多,因此,以前一般只有少数品种的商品根据客户需求用自制货架来堆放,使用标准托盘的企业也为数不多,有的还有用普通木方或竹席铺垫堆垛的。随着冷库面向市场,储存商品品种日益增多,政府和市民对食品卫生越来越重视,冷库客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冷冻冷藏仓储方式开始向货架式、托盘化转变。尤其是冷库要从储存型向物流配送型转变,托盘是最基本的物流器具,也称为“活动的平台”。它是静态货物转变成动态货物的载体,是装卸搬运、仓储保管以及运输过程中均可利用的工具。托盘与叉车配合利用,可以大幅度提高装卸搬运效率,用托盘和货架堆码货物,可以大幅度增加仓库利用率。 (七)冷库的建造形式、设备设施和制冷技术 1、冷库建造形式。

我国现有冷藏库中,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期的多层土建式冷藏库占大多数。据中国仓储协会冷藏库分会对全国17个省市现有资料的统计,土建式冷库的容量占统计总容量的80 %以上。以上海市为例,若按容量计算,土建式冷库要占全市冷藏库总容量的82.41%;若按座数统计,土建式要占总座数的86.13%。20世纪80年代前,冷库隔热主要采用稻壳、膨胀珍珠岩和软木等天然材料,八十年代后开始采用发泡聚苯乙烯或聚氨酯作为冷库隔热材料,并迅速推广应用。现在多数冷库采用聚氨酯材料,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多层的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多采用聚氨酯现场发泡做法,隔热层整体性较好,但现场施工技术要求较高;二是单层高货位冷库,多采用预制装配式夹芯板,两面为薄钢板,中间充填发泡聚氨酯(或者采用发泡聚苯乙烯),施工周期较短。近年来所建冷冻冷藏仓库则更多考虑如何提高物流配送速度,而建设单层冷库,更多考虑缩短建设周期而使用装配式围护结构。

2、封闭式站台建设已成为冷链物流中心建设的重要标志。

近期,我国新建冷库,其封闭式站台已是必不可少的设施。随着冷藏库从“储藏型”向“物流型”转变,我国部分传统冷藏库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术改造,改造的主要内容包括:拓宽冷藏库温度带,适应多品种商品储存;改建封闭式站台,增设滑升式冷藏门、软性密闭接头和液压升降式装卸平台;增设各种形式(标准型、叉车驶入型和笼式)金属货架;完善计算机仓储管理网络系统等。其中封闭式站台的建设已是传统冷库转变为冷链物流中心的一个重要标志。 3、冷藏库制冷新技术、新设备得到了进一步应用。

制冷设备逐步更新。开启型活塞式制冷压缩机一统天下的局面已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大型冷藏库较广泛地使用螺杆式压缩机和半封闭式压缩机并联组成的动力机组。中型冷库则多采用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小型冷库普遍使用全封闭和半封闭压缩机。蜗旋式压缩机也在一定的领域中得到应用。制冷压缩机组实现了机电一体化。以节电节水为主要特点的蒸发式冷凝器已被逐步推广使用。

制冷系统渐趋完善。以往,大中型食品冷藏库基本上都是应用集中式氨制冷系统。近年来,对多种蒸发温度要求的食品冷藏库,分散式制冷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

制冷剂。目前,中国的大中型冷藏库仍以氨(R717)和R22为制冷剂,小型冷藏库则多采用R22,个别的也有采用非共沸制冷剂R404A。

冷库制冷系统的自控技术广泛应用。大、中型冷藏库基本实现了对库温、制冷系统压力、设备运行等的实时显示和自动记录并设有较完善的安全保护装置。个别的冷库,其氨制冷系统采用全自动控制,大幅度减少操作人员,并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 4、食品冻结技术的快速进步。

随着我国食品结构和包装形式的变革,特别是小包装冷冻食品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冻结方式有了重大变革,以前广为采用的间歇、慢速的库房式和搁架式冻结间已改为采用快速、连续式冻结装置(隧道式、螺旋式、流态化等)为主。冻结室的温度已从-33——-35℃降至-40——-42℃,因而加快了冻结速度、提高了冻品的质量。 二、我国低温仓储业发展展望

我国每年易腐食品的生产量高达10亿吨,其中相当部分必须依靠冷链物流保存,以保持其新鲜度和质量。从1997年到2006年的10年间,我国速冻食品年增速20%以上,超过食品行业每年11%的年均增幅。这些都需要依靠冷链物流保存。因而作为冷链物流的核心环节——冷藏库,历年来都有发展,但人均占有冷藏库容积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2008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冷冻冷藏仓储业的发展趋势总的看好。其总体发展将呈现以下特征: (一)冷冻冷藏仓库的建设速度将继续增长。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冷藏库建设有了新的发展,我国冷藏库容量近年来增长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少差距。据中、美、日三国最新统计资料,按人均占有的冷藏库容积,美国是中国的9.24倍,日本是中国的7.71倍。中国在冷藏库建设方面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 (二)冷冻冷藏仓库的建造形式和发展规模将因地制宜,因需而建。

我国地域广阔,东西部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因此,在建造储藏型冷库还是物流型冷库以及建设规模方面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因地制宜,因需而建。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冷库建设仍将以多层土建式为主。东部经济发达的地区,冷库建设应按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节能环保提出的新要求,逐步与国际接轨。要按现代冷链物流的要求,以确保食品安全为准则,重视节能和环保,以使我国的冷藏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三)冷冻冷藏仓库将逐步向社会公用设施过渡。

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从1955年至2003年,美国公用冷藏库容量增长超过508%,公用冷藏库容量占美国总冷库容量的75%,自用冷库占25%。欧美的许多冷库都按低温物流配送角度进行设计,冷库逐步发展成为社会公用设施,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我国现有冷库中,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比例很高,硬件设施和管理方式难以符合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要求。由于市场和经营结构等因素,原有计划经济下的大部分自用冷库将向社会公用冷库过渡。

(四)新建大型冷藏库的功能将从“低温仓储”型向“冷链物流配送”型发展。

这些冷库的设施将按低温配送中心的要求进行建造。库房温度带将较宽,以适应多品种商品的储存,一般应拓宽至-25——+20℃;建有封闭式站台、并设有电动滑升式冷藏门、防撞柔性密封口、站台高度调节装置(升降平台),以实现“门对门”式装卸作业;冷库内货物采用托板和货架储存,以实现“先进先出”;设置有温度要求的理货间(区);配置符合环保、节能要求的制冷装置,并有完善的库温自动检测、记录和控制装置;建立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使低温物流配送管理科学化。

搜索更多关于: 2010中国仓储业发展综合报告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2007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的蒙牛冰淇淋北京立体库是目前国内较先进的立体自动化冷库。立体库包括储货区、暂存区和缓冲区三部分。储存区面积2611.2平方米,区内温度-22——-25℃。货架总高度19米,单位货架高度1.5米,单位货架面积1.44平方米,单位载重550公斤,总货位数6160个。暂存区面积890.4平方米,区内温度-13——-15℃。缓冲区面积609.3平方米,区内温度-7——-8℃。库区总面积4111.1平方米。总体积58762.19立方米。这些立体自动化冷库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立体自动化冷库建设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4、水产冷库超低温化的进程已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随着中国远洋渔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金枪鱼围、钓业的崛起,“超低温冷库”建设已有进展。近年来,山东、上海、浙江等省市均已有了捕捉、加工金枪鱼的远洋渔轮,山东省中鲁远洋(烟台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