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0中国仓储业发展综合报告

2010中国仓储业发展综合报告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21:54:17

2010年中国仓储行业发展综合报告

一、 对全国仓储业普查数据的分析

国家统计局2009年12月25日公布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表明:2008年与2004年相比,我国仓储业发生重大变化,企业规模明显扩大。

(一)2008年末,我国仓储企业的数量已达17416个,比2004年的10177个增加了7239个,增长了71%。普查的原始资料表明:2004年及以前成立的企业为11263个(比2004年普查结果多了1086个),2005年及以后成立的企业6153个。这表明,普查的范围与对象更全面了;也说明,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增加,仓储企业的数量也确实增加了。 对普查原始资料进一步分析出仓储业的所有制结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4747家(占27.2%,其中,中央企业614家,占3.5%),民营企业10281家(占59%),外资企业750家(占4.3%),其它企业1638家(占9.4%)。

(二)2008年仓储业的从业人数已达51.1万人,比2004年39.9万人增加了11.2万人,增长了28%。普查的原始资料表明:2004年及以前成立企业的从业人员为37.89万人(比2004年普查结果少了2万人),2005年及以后成立企业的从业人员为13.19万人。这表明,新增仓储企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较大,老的仓储企业近年来减少了就业人员,这可能是国企改革、减员增效的结果。

对普查资料进一步分析出各类企业的从业人数: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1.6万(其中,央企5.14万),民营企业21.2万,外资3.4万,其它企业4.9万。

(三)2008年仓储业的总资产已达5694.5亿元,比2004年的2578亿元增加了3116.5亿元,增长了120%。普查的原始资料表明:2004年及以前成立企业的总资产为4403.2亿元(比2004年普查结果多了1825.2亿元),2005年及以后成立企业的总资产1291.3亿元,老企业与新企业各占新增资产(3116.5亿元)的58.6%与41.4%。这说明,这几年老企业虽然人员减少但资产增加较快,老企业得到了更新发展;新企业的数量虽然增加较多,但平均规模较小,多数是民营企业。

经过对普查资料的进一步分析,在仓储企业资产方面还可以看出两个特点:

1、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总额3637.5亿元(占63.9%,其中,央企2138亿,占37.5%),民营企业1286亿元(占22.6%),外资企业487亿元(占8.6%),其它企业283.6亿元(占5%)。

2、资产过亿元的仓储企业874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50家),其资产总额4069亿元,即5%的大企业占全行业总资产的71.4%。

(四)2008年仓储业的营业收入已达3020.9亿元,比2004年897亿元增加了2123.9亿元,增长了236.7%。普查原始资料表明:2004年及以前成立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2319.6亿元,2005年及以后成立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806亿元,老企业与新企业各占08年全部营

业收入(3020.9亿元)的76.8%与23.2%。这说明,近年来老企业经营规模扩大较快、营业收入增长幅度较大。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对全国仓储业的现状做出几点总体结论:

1、国有企业仍然是仓储业的主体。国有仓储企业的数量虽然只占27%,但资产规模占到64%。民营企业数量虽然占59%,但资产规模只占22%。外资企业数量占4.3%,资产规模占到8.6%。这里面有一个普查范围与主营业务定位的因素。从普查原始资料可看出,国有企业除了中外运、中储等几大央企外,也包括了储备粮、储备棉、储备肉等方面的企业,而仓储地产企业没有纳入仓储业的范围(而外资是仓储地产的大头),可能纳入到房地产业了。如果考虑近年来外资仓储地产业的规模因素,国有企业可能只占半壁江山,外资企业可能达到1/3。按现有的普查口径分析,从仓储管理与仓储服务的角度,可以得出结论:国有企业仍是主体。

2、仓储业的规模化程度正在提高。5%的亿元以上企业资产占到全行业总资产的71.4%,95%的企业资产只占总资产的28.6%,近年来新增企业多数是小企业、民营企业,与此同时,大中型企业的规模也得到了扩大。

3、全国仓储设施总量有所增加。根据此次普查的资料,我们以3个因素为依据:国有仓储企业资产规模占到64%(主要是原五大国有流通系统,1995年有仓库面积5亿平米左右,因城内仓库的大批转让或改变用途,估计减少40%的面积,同时也新增一部分立体仓库,净减30%,现有约3.5亿平米);民营与外资及其它企业的资产规模占36%(约1.8亿平米仓库);再加上没有纳入普查范围的仓储地产(立体仓库,约0.2亿平米),可以推算出目前全国营业性仓库面积大约在5.5亿平米左右。

但是,普查资料显示,与物流业中其它业态相比较,仓储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营业收入仍然偏低。

2008年,全国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行业,平均每家企业从业人数69人,其中,仓储企业平均只有29人;与其它业态比较,仓储企业的平均人数不仅远少于铁运、水运、航空、管道、公交等企业,也少于道路运输企业的50人,只多于装卸搬运及其它运输企业的24人。

2008年,全国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行业,平均每家企业占有的资产5044.7万元,其中,仓储企业3269.7万元,低于全行业平均值1775万元;与其它业态比较,仓储企业平均占有的资产远低于铁运、水运、航空与管道等基础设施企业外,也低于道路运输企业的3732.2万元,但高于装卸搬运及其它运输企业的1270.7万元。

2008年全国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行业,平均每家企业营业收入2101万元,其中,仓储企业平均1734万元,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远低于铁运、水运、航空与管道等基础设施企业外,高于道路运输企业1372万元与装卸搬运及其它运输企业的1161万元。

二、2009年全国物流业统计数据的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统计数据,分析出2009年仓储业的基本态势:投资额继续大幅增长,增加值大幅回落。

(一)2009年仓储业(含邮政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766亿元,同比增长57.5%,高于物流行业投资的总增幅9.9个百分点,也高于物流业其它产业的投资增幅,比仓储业历年投资增幅最高的2007年还多了2个百分点。这既得益于4万亿元的国家投资,也说明在金融危机条件下因为建设成本下降刺激了各类投资主体投资仓储设施的积极性。

(二)2009年仓储业的增加值达到1737亿元,同比增长10.6%,高于物流行业增加值的总增幅3.3个百分点,高于交通运输业4.6个百分点。但与2008年仓储业增加值的增幅相比,回落了13.4个百分点。这说明在全球金融危机条件下,仓储业也不能独善其身,其业务规模与收入急剧下降。

(三)2009年社会物流总费用60826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保管费用19955

亿元,同比增长7.5%,增幅略高于物流总费用及运输费用与管理费用的增幅。这说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商品流通缓慢、商品库存增加。

三、仓储设施建设的新特点

在上个世纪,我国仓储设施基本上是由专业储运企业与批发企业拥有并投资建设,进入新世纪以来,一方面,老的仓储企业受城市规划的调整更新改造或异地新建仓库,与此同时有三方面的力量推动了仓储设施的快速发展,一是专门从事仓库建设与出租的仓储地产企业,二是新兴的物流园区,在批租土地的同时自己建造仓库出租;三是原有的运输企业、轻资产型物流企业以及各类生产与商业零售企业,从自身业务的需要出发,建设了一大批仓库设施。2009年以来,受三大因素的影响,一是全球金融危机,二是国家出台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三是国家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我国仓储设施的投资建设呈现三个明显特点:一是外资仓储地产公司的投资明显趋缓;二是物流园区的建设出现新的高潮;三是农产品、食品、医药等各类专业性仓储设施与配送中心得到较大发展。

1、仓储地产业,作为现代仓储设施开发建设的新生力量,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作为现代仓储业的新业态,已经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并形成网络化布局;在外资地产企业的带动下,逐渐形成外资、国有与民营共同开发的格局,外资企业的发展势头明显趋缓。

目前,已经形成规模的仓储地产企业依次为:普洛斯(17个城市、60个库区、300万平米仓库)、丰树(5个城市、87万平米仓库)、深赤湾(宝湾,7个城市、73.3万平米仓库)、安博(6个城市、25.7万平米仓库)。根据仲量联行的研究报告,这些地产企业的年投资回报率平均在15.7%,最高达25%,最低7.7%。

普洛斯于2008年底更换投资主体后,放慢了拓展步伐,削减了相当于2008年底约20%的开发计划,从而采取风险较低的拓展战略。安博2009年没有新的投资或开发。宝湾的投资建设计划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大,09年新增仓库面积21.7万平米,2010年正在4个城市建设39.3万平米的仓库。曾经是民营仓储地产老大的上海宇培(宇航)公司,08年与国际地产基金EI合资后,09年新增7万平米,2010年计划建设30万平米仓库。

2、物流园区,近几年来已经成为仓储设施建设的主要力量,除了公路货运中转型的园区外,无论是为制造企业与商贸流通服务的物流园区,还是港口与机场集散型园区,仓库都是园区的基本设施,有的园区仓库设施的规模与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根据我们协会调查的情况,上海临港物流园与无锡西站物流园区,定位准确、规划合理、规模较大,值得各地园区规划建设者借鉴。

上海临港物流园,位于上海220平方公里的临港产业园区内,紧临其中的设备产业园、综合产业园、奉贤产业园区,并通过东海大桥与洋山港相联,占地21平方公里,分为洋山保税港区(已封关运作面积8.14平方公里)、国际物流园区(开发面积3平方公里)与仓储转运区。该园区由上海临港国际物流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其中,保税港区由临港物流公司直接开发、建设仓库出租,国际物流园由临港物流公司与普洛斯公司各50%投资、建设仓库出租,仓储转运区主要是批租土地、由物流企业自行建设仓库等物流设施。该园区的主要特点是:园区占地面积大,选址科学(海港、航空、铁路、内河、公路)、规划合理;立足于工业产业与港口的需求,加上政府政策扶持,自2004年来招商顺利,目前已经招满;仓库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仅保税港区与国际物流园区的规划仓库面积在200万平米以上,目前已经投入运营的仓库在100万平米以上,这两个园区都有成规模的两层立体仓库,其中,保税港区有二座4栋连体两层立体库,大的一座共15万平米,所谓“连体”即第二层的行车道与货物装卸区将4栋仓库联结起来。这是立体仓库设计上的创新。

无锡西站物流园区,占地5平方公里,定位于钢材交易市场与钢材物流,已经完成规划设计与招商,目前正在进行设施建设,个别企业已经投入运营。有几个特点:一是传承了无锡钢材流通的历史,突出了钢材的专业性;二是交通便利,公、水、铁进入园区,其中,铁路专用线是专门为园区新建,河道是专为园区新挖、引古大运河之水而成;三是钢材的现货交易、网上交易与钢材仓储管理有机结合;四是设施先进、增值服务较完善。

随着国家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全国各地再次掀起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的“热潮”,由沿海城市到中西部城市、由省会城市到各地级城市、甚至到县,一些专业性的园区成为其中的亮点:

海口市政府,批准投资4亿元建设占地300亩的粮食物流园区,其中粮食储备区占地143亩,建10万吨仓容的地方储备库;粮食批发市场占地104亩;粮食加工区占地53亩,建3座日加工稻谷200吨规模的加工厂,目前正在加紧筹建。

河北省物产集团,通过兼并整合沧州市5家国有物资企业,投资7亿元,建设沧州综合物流园区,主要规划项目为钢材贸易加工中心、集散货中心、化工品交易中心等,园区建成后仓储能力将达80万吨,钢材流通加工能力将达57万吨。

中粮集团,深圳食品物流园一期工程于09年7月1日正式交付使用。项目占地14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约6.1亿元,规划建成5万吨-25℃低温冷藏中心,15万平方米仓储分拨中心,5万平方米食品加工及综合服务中心。已建成的设施包括2.5万吨低温冷库 (-25℃)、4000吨高温冷库 (-1℃~5℃)、5万平方米普通干货仓库。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占地30多亩的“国际绿色物流区”启动。引进京郊“十区百社”的有机、绿色认证农产品,配套3000吨的冷库与现代化的检测技术以及信息追溯手段,采取会员制预约交易模式,建立了安全的农产品流通模式。

在物流园区建设的“热潮”中,也出现了冷静的思考。现代物流报09年6月发表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沈裕谋的文章《现代物流园区要破解发展难题 实现产业升级》,明确提出了物流园区的三大难题:园区投入与产出极不对称,财政收支难以平衡;园区建设成本瓶颈日益突显,招商难度日益加大;园区企业软件设施相对落后,物流产业层次不高。该文确实抓住了物流园区的根本性难题,也反映了目前我国物流园区建设中的尴尬局面。实践证明,凡是立足需求、选址合理、定位准确的园区就遇不到这三大难题,否则一旦建成再想“破解”也不可能。 3、各类专业性的仓储设施与配送中心,由于市场需求的驱动、再加上政府部门的引导与支持,近年来进入规划建设的高峰期。主要体现在各类冷藏设施、农产品及农村配送中心、电子商务配送中心与医药配送中心等。

近年来,商务部已累计支持903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企业的1419个项目进行了建设改造,扶持新增和改扩建的冷库达到了270万吨,总扶持资金约为20亿元。国家其他部委和地方政府给与支持的项目更多。预计到 “十一五”末期,再建设、改造25万家农家店和3000个区域性配送中心。09年初,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中国将加快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5个中央储备肉直属冷库建设,增强储备能力。

重庆,万吨冻品交易市场扩建工程于09年启动、拟于2011年竣工。项目总投资6亿元,将建成集低温食品交易批发市场、仓储、配送、加工、展销和电子商务于一体的低温冷藏物流中心,低温冷库容量将增至10万吨,市场交易额突破150亿元。

四川乐山,蓝雁集团规划投资4.2亿元、建设占地325亩、30万吨冷库的冷链物流中心,一期项目已于09年初动工,新建万吨冷藏库和结冻库各1座、大型物流交易市场2个、物流服务中心1个及各项目配套设施。

天津市,水产品冷藏加工物流基地于09年初开工。总投资10亿元,建设冷藏量总规模达20万吨的冷库及配套设施。一期工程投资4.5亿元,主要建设1.5万平方米的水产品交易大厅、

搜索更多关于: 2010中国仓储业发展综合报告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2010年中国仓储行业发展综合报告 一、 对全国仓储业普查数据的分析 国家统计局2009年12月25日公布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表明:2008年与2004年相比,我国仓储业发生重大变化,企业规模明显扩大。 (一)2008年末,我国仓储企业的数量已达17416个,比2004年的10177个增加了7239个,增长了71%。普查的原始资料表明:2004年及以前成立的企业为11263个(比2004年普查结果多了1086个),2005年及以后成立的企业6153个。这表明,普查的范围与对象更全面了;也说明,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增加,仓储企业的数量也确实增加了。 对普查原始资料进一步分析出仓储业的所有制结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4747家(占27.2%,其中,中央企业614家,占3.5%),民营企业10281家(占59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