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追寻幸福 中国伦理视角最全整理出来的笔记 - 图文

追寻幸福 中国伦理视角最全整理出来的笔记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0:21:46

会产生影响。

4. “佛学在中国”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限,而中道宗与道家思想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解禅宗的兴起;禅宗对中国

文化影响深远。

5. 在中国各种流派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和最为外国人知晓的是禅宗。 6. 菩提达摩-中国禅宗的始祖 7. 小乘佛教认为只能有一个佛,即释迦摩尼。而大乘佛教则认为可以有无数种佛同时存在。 8. 世界的本质是空的

9. 禅宗认为:普通人受到“俗谛”的认识的影响,认为万事皆有或万事皆无。

10. 事物非有非无才是真谛,认识到真谛时则什么也不可说了。所以禅宗第一义是不可说。 11. 儒家的处事方式-用心;道家-无心;佛家-空心

12. 儒家有心做事,有目标;道家无心做事,顺其自然;佛家空心做事,心不在焉。 13. 人虽在无净土的世界里却能无痛苦地活着。

14. 人因无明而有心做事,人有心而自造景象,所以为幻相。

15. 有心之动为业,业的执着追求而有报,有报而入因果链。 16. 死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轮回的一个中转站。

17. 今生为前生的果报,来世为今生的果报,在这种生死轮回中,众生皆苦。 18. 脱离苦海唯一的方法是觉悟。

19. 觉悟后而无贪念,不执著,从而能进入涅槃状态。

20. 量变到质变--顿悟类似于跳过悬崖的内心经验,在这个时候禅师所采取的方法是“一声棒喝” 21. 人顿悟后不是得到另一样东西。他悟道后还是要离开禅定,重返世俗人间,只是因不迷而不痛了。 22. 禅宗的幸福观同样体现了普通人的生存价值,满足社会统治的需求。 23. 禅宗解决了道家没有解决的问题:人死后的问题。

24. 佛学给人以永脱苦海的希望。佛与道的不争都能为社会的稳定提供支持,而且佛讲善事不受报,还能鼓励人做 善事。

25. 禅宗也不讲人可以进入另外一个世界。世界只有一个,只是人的体悟不同而有不同的生活状态。 26. 道家和佛家提供的追求幸福的方法都可在俗世中作为一种心法存在。

惠能的幸福观(二)

1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慧能 慧能这句话说的就是“空”,而佛教最根本的立脚点也是“空”。也正因为慧能的答辩比神秀要高一筹,慧能也就更正宗了。慧能的弟子神会,禅宗七祖。神会攻击北宗,使得南宗也即禅宗成为正统。

2 佛教是怎么来讲追寻幸福的呢?慧能的幸福观:顿门成佛 成佛的目的就是要获得幸福,福 在理解中国哲学当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3 如果大家都学儒家来当官治国平天下,那么大部分人就会很痛苦;而道家就能解决大多数人的痛苦,但世俗化的道家讲吃喝玩乐,这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的;但是佛家讲精神性的幸福是完全不需要物质为基础的,空。大隐隐于市,为什么要隐呢?和我们的生存方式有关系。我郁闷是在当官的时候郁闷,难受了就忍,但是佛家和道家的东西就不讲忍,而是讲化解。成佛并不一定是要当尼姑当和尚,心灵修炼到一定程度就能够成佛。为什么要成佛呢?幸福。中国人是把宗教或哲学当成追求幸福的工具;追求幸福的工具是一定要能够分享的。中国人一定要占有和分享后才能达到幸福。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佛教分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大乘佛教。小乘佛教认为只能有一个佛,即释迦牟尼。而大乘佛教则认为可以有无数的佛同时存在。禅宗也讲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可以分享的东西向来是中国的一个传统。从这个传统也可以说明基督教为什么到中国来不能扎根。

4 禅宗是怎么来让人幸福呢?任何精神上的东西也即理论想通是很关键的。禅宗属于大乘佛教,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空。万事万物都是现象,现象都是个体性的存在;而任何个体都是要消失的,消失之后就都变成了0,而这些0都加起来不就都变成了0嘛,所以0就是本质就是空。佛教的这些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区别在哪里呢?辩证唯物主义承认世界上单个的物质都是要消失的,但它还看到了另外一点,任何事物的具体消失掉了它还会转化别的形态,所以物质是一直都有的,物质是不生不灭的。禅宗的理论基础就是:空

惠能的幸福观(三)

1 佛家的大师为什么能活到105岁呢?主要有这么几个特点,一吃得全面多样化 二吃的东西洁净 三心态好 人按自然寿命来算是可以活到175岁的。平均寿命比较长的国家都和生活的压力和吃联系非常紧密,日本人的平均寿命是最长的,就在于吃得好。一个健康不大好的国家,一般来说幸福指数是不会很高的。 2 佛教分为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的。禅宗属于大乘佛教,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空。佛教也是没有像西方那样非常严谨的逻辑体系的。禅宗认为:普通人受“俗谛”的认识的影响,认为万事皆有或万事皆无。禅宗认为:事物非有非无,这才是真谛。认识到真谛时则什么也不可说了。所以禅宗第一义是不可言说。中国人求福不求真。中国人还是要问 这是真的吗?但是它不要求你去论证这是真的吗,而是只要你的理论能够

解释大家经验当中的东西就可以了;而西方则讲真假,讲论证。这也中西方哲学的最大区别。佛家也染上了中国哲学的这一点。

3 ◇儒家的处事方式——用心 ◇道家的处事方式——无心 ◇佛家的处事方式——空心

4 ◇儒家有心做事,有目标。◇道家无心做事,顺其自然。◇佛家空心做事,心不在焉。 儒家是大欲;道家是小欲;佛家是绝欲。生命是因欲望才得以生存,那么佛家绝欲了,怎么还能活呢?

5 禅宗认为:人虽在无净土的世界里,却能无痛苦地活着。儒家和道家是让你积极的去追求一种幸福;而佛家则教你怎么无痛苦。我们的生活有三种状态,一种是无痛无苦,一种是有痛苦无幸福,一种是幸福 一般人都是有痛苦有幸福的生活。

6 没有痛苦你为什么还要活着,为什么不自杀去?其实这一点就提出了一个社会问题,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一个国家要把佛家作为政治统治的工具呢,你没有任何的需求了,你还是需要活着的,因为你绝望的时候你活着对社会的影响不大,因为你每个人都是有社会关系的,自杀性死亡会给社会带来消极因素的。你对社会也已没有用了,而且你自己也觉得自己对自己的生命无用了,但是社会还是需要你活着的;而佛教就给人在绝望时提供一个让人活着的理由。

7 你是要超脱痛苦的,怎么来超脱痛苦呢?你为什么就会痛苦呢?禅宗认为:人因无明而有心做事。人有心而自造景象,所以为幻相。无明就是什么都不懂,比较愚昧,不知道大智慧。

共家学派与儒道佛墨法家等学派的关系(一)的笔记

1 共家学派和儒道佛墨法几家的关系。兵家和阴阳家也可以通过那三种版本方式来分解。儒家的三个版本。学派在发展当中是会染上病毒的,而且会在流传当中变成不同的版本。如果不以一种很清理的眼光来看待历史上发展很长时间的学派的话,就会出现每人抓住一个地方不放也即不分版本。全部肯定和全盘否定都不是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2 儒家三个版本的分析。学术版是追求一种大幸福——治国平天下,中国的所以文化所以版本当中只有儒家的学术版是追求大幸福的,是继承了原始文化当中非常好的传统,而且是马克思所赞扬的道德在这种文化当中得到了传承。儒家的学术版继承了原始文化,讲道德至上,讲集体主义,讲平天下为目的。这些都是人类发展到更高的层次上,在道德上进行超越的一个很好的东西。韦正翔认为如果有个共家学派应把这个东西作为一种很核心的东西给继承下来。儒家的政治版又可以分成两个版本,一个是学术版的实践再现,一种是政治病毒版也即伪善版,这个版本在危害着儒家思想的权威,貌似追求大幸福,貌似道德至上,貌似集体主义,实际上道德只是自己谋取私利的手段,他并不是集体主义而是极端的不择手段的个人主义;这种人是极端恶劣的,一般的小人还没有能力把道德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共家学派应该来批判伪善,而且要能够教人识别伪善。孔子说要听其言观其行。

3 儒家民间版,民间版也可以分成两种版本,一个是学术版的理想再现,为什么会再现呢?一般的个人很缺乏一个平台来实现一个伟大的抱负,一个伟大的理想;但是有的人真的信这个东西,他的心事向往之的;老师呀,他反正是做不成的,他向往和不向往有什么区别呢?确实有区别,他向往之,他就会用儒家学术版的东西来评价别人,但凡能够实现这种大目标的人他就会去肯定他,造成很积极的社会舆论,所以这样的人也是要去肯定的。学术版的理想再现形成一股社会舆论,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东西在民间当中会形成一股气势,这种气势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和平时期看不出来(因为缺乏平台),我们所说的时势造英雄的时候这些人就会出来,比方说民族危亡、保家卫国、抗震救灾的时候这些东西就回去起作用。有的人觉得儒家的东西太高了,对普通人来说是没有用的,但是韦正翔认为这种东西不高,它要作为好的社会环境和好的舆论环境存在着,这种会是一种很强的软资源。我们国家的软实力和民间当中存在的软资源是非常有关系的;所以我们国家的动员能力是非常强大的;但凡遇到什么大问题,中国的动员能力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强。但是中国出现了一个什么问题了呢?很多人有很大的志向也就这种心,我们出一个英雄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会产生影响。 4. “佛学在中国”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限,而中道宗与道家思想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解禅宗的兴起;禅宗对中国 文化影响深远。 5. 在中国各种流派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和最为外国人知晓的是禅宗。 6. 菩提达摩-中国禅宗的始祖 7. 小乘佛教认为只能有一个佛,即释迦摩尼。而大乘佛教则认为可以有无数种佛同时存在。 8. 世界的本质是空的 9. 禅宗认为:普通人受到“俗谛”的认识的影响,认为万事皆有或万事皆无。 10. 事物非有非无才是真谛,认识到真谛时则什么也不可说了。所以禅宗第一义是不可说。 11. 儒家的处事方式-用心;道家-无心;佛家-空心 12. 儒家有心做事,有目标;道家无心做事,顺其自然;佛家空心做事,心不在焉。 13. 人虽在无净土的世界里却能无痛苦地活着。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