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作者:王春红
来源:《课外语文·下》2014年第10期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得不合理,走向极端,就达不到使用的目的,甚至适得其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适时、适量、适度,不能脱离文本,游离于文本之外,要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关键词】初中语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负面影响;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语文课堂因为有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参与呈现出了形象化、立体化的特点,这是使用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取得的效果。然而,语文学科具有厚重的人文色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营造生动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情感,活跃学生思维。但如果使用得不合理,走向极端,就达不到使用的目的,甚至适得其反。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适时、适量、适度,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不当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
有些语文课堂就是因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泛滥使用,而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探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不当让学生疏远了文本
传统教学中有很多教学方式是有效的,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因此不能全盘否定。比如组织学生朗读,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就是常用的手段,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促进学生感悟文章的情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进而引发情感共鸣。如果教学中教师将课文搁置在一边,而将许多图片或视频呈现给学生,则占用了学生朗读感知文章的宝贵时间。这样处理脱离了文本,疏远了文本,使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了隔阂,无法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形成对文本形象的感悟和体验,束缚了学生想象的翅膀,禁锢了学生活跃的思维。 (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不当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沟通
教师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面对面地进行观点的碰撞与思想的沟通,可以营造出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而如果不加节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师关注的重点就会转移到课件演示上来,教学环节的推进就是程式化地按部就班地演示课件,向学生传输既定的知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