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如何更好地进行复式教学
对复式教学的几点体会
作者姓名:叶爱英 周亚平2
工作单位:天水市麦积区花牛镇渭峡附中 邮编:741025 关键词: 动静结合 课堂关系 自主学习 内容摘要:
复式教学中最明显的特点是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复式课堂教学中处理好哪些关系,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达到以上目的?应该做好以下工作:科学地安排各年级直接教学的先后顺序;不同年级学科的动静搭配;在复式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自觉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正文:
所谓复式教学,就是把两个或两个发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
班里,由一位老师在同一节课内,分别用不同的教材交叉地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动静结合是传统复式教学的主要特征。面对多个年级的教学,是复式教学的基本性质。实际教学中的动静是相对而言的。在复式教学中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复式教学中处理好那些关系,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呢?我认为其关键是正确处理好复式教学过程中的动静关系。
一、要做好“横向搭配”,即科学地安排各年级直接教学的先后顺序。一般情况下,适合于先低年级,后中、高年级。不同学科的教
学的顺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课型的具体的情况合理搭配,不宜采用固定的模式。如果在一节课里,语文需要较长的直接教学时间,而数学新授的内容较少,练习所需要的时间较多,就应该先教学数学,语文先安排预习;然后进行语文教学,这时可安排学生进行数学练习。一节复课堂的教学,应把握两个重点:重点新授和重点练习。重点新授的年级“动”(直接教学)的时间应长一些,重点练习的年级“静”(自己练习、学习)的时间应长一些。教师应随机掌握“直接教学”或是“自己练习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不失时机地进行有效的时间调控和动静搭配。进行直接教学的年级和独立练习的年级,在完成时间上要恰当地衔接上。
二要做好“纵向搭配”,即不同年级的动静搭配。面对不同年级的教学,如何完成多头绪的教学任务,在这里复式教学解决了这个问题。复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课堂结构划分为几个动静结合的板块,动静合理的搭配,恰当地制定、填写自己的教学计划,有效地分配教学任务,尽最大限度地注意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任务。力求课堂教学秩序井然有条不紊。同时应该处理好不同年级的练习和直接教学的联系与过渡。课堂中前一个环节为后一环节做准备,后一个环节是前一个环的继续与发展。
三、复式教学中应该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与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自觉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现代教育教学的核心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的教育主导作用也不能够忽视。因此,复式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希望表现
自己,让别人承认和尊重自己的心理特点,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独立解决疑难问题,体现自身能力的机会,都能利用自己现有的知识主动地进行思考、解决问题。
四、复式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使课堂活泼、生动、有趣。学习中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就应尽量避免相互干扰,努力培养学生抗干扰的能力。用多种形式或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教师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服务者出现在课堂中,要求教师把教学信息灵活多样地、生动有趣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具有独特的、新颖的闪光点,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与快乐。改变学生由接受学习为主动学习,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动与静中寻找有利机会使学生在动与静中都能够有所收获。
在复式教学的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把所要进行的教学内容描述划分为若干个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的动静搭配,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复式教学的整合功能下,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复式教学课堂模式创新》
作者简介:叶爱英,现年41 岁,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花牛镇渭峡附中教师。2001年撰写《浅谈识字教学》一文获麦积区教研室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 ,《浅谈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一文获区级二等
奖;2004年,撰写《小学课堂评价方案的重心转移》一文获全国创新杯教研论文二等奖。2004年被评为花牛镇优秀教师。
周亚平,现年30岁,甘肃省天水市花牛镇渭峡附中教师。2003年撰写《课改下的教师定位》,在麦积区教研室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区级一等奖。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