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改进教学发现问题的方法
结合师生访谈了解到,在估算教学中教师更重视估算方法的训练(如取整、四舍五入等),也注意通过创设生活情境鼓励学生运用估算,但忽视了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未能注重引导学生用语言去解释估算思路的训练,因而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3.笔算测试题及各题的正确率分析。(见表3)从表中数据来看,两位数乘两位数及多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正确率较高,都在80%以上,同时也表明基本口算失误造成的笔算错误数量也较多,尤其是需要进位的乘、加两步计算和退位减法;大数乘小数(89×32)的错误率低于小数乘大数(56×74);位数的多少及涉及数字0或7的计算也较容易出错,学生粗心、书写不当产生的错误等。另外,选择第4题考查算理方面的正确率只有52%,这说明算理的理解仍然是教师最忽视的,片面认为练习数量多少是提升技能的唯一手段。
通过收集汇总教师的错题摘录及查阅测试卷,笔算反映的主要问题有:
(1)口算错误。需要进位的乘、加两步口计算如56×74=(5×4得20忘记加进位的,除法退位减法的错误),极个别学生是因为乘法口诀错误。
(2)计算法则方面的错误。相同数位没有对齐的错误;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错误;除法试商的错误;商和除数相乘的错误。
(3)粗心、书写不当的错误。抄错数字、横式漏写、抄错答案等。
(4)理解算理方面的错误。如选择题要求学生理解5×3实际上是计算什么,有将近一半的学生选择答案①。
结合学生访谈了解到,学生认为计算特别难的点有:算理的理解;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笔算乘法中的连续进位。计算能力强的学生知道运算的依据,算理的理解较为清晰,能自觉地训练多一点的题目,能灵活运用计算知识解决问题。计算能力弱的学生学习比较被动,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主要依靠教师反复讲解和训练,依靠记忆或凭感觉,对算理的理解不甚清楚,完成作业时不注意思考,有时甚至还会互相抄袭。
结合教师访谈了解到,大部分教师认为:①学生形成计算技能的最重要环节有:熟记乘法口诀;理解算理;牢记法则;重复训练;书写格式;检查习惯。②对于计算老是出错的学生,教师采取的策略有:课堂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如经常提问、在黑板上板演等;帮助学生分析错因,找出症结,并针对错因进行个别辅导;反复训练,课后布置专项练习;同学之间采取一帮一;设立“纠错本”、多复习;编顺口溜记忆计算难点;通过数学游戏,提高兴趣,如24点游戏。③关于笔算教学:要注重概念法则的教学,对法则要牢固记忆;要注重让学生理解算理,要理解计算中每一步的根据,关注知识的形成;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练习
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反复训练;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而且有经验的教师都有一套训练学生笔算技能的有效方法,但从数据反映仍然忽视了算理方面的教学,这说明部分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不一致性。 四、初步结论
1.期望通过学业质量抽测开展测试分析的实践研究,就如何从整体的面面俱到到某一专题作出尝试,以期末抽测与专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计算能力为切入口,指导教师进行测试分析方法的研究。从汇总的分析表发现教师从应付的态度向认真的关注,从过多地关注分数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过渡,并对学生的计算错例进行摘录分类,分析错误原因,同时教师也可通过区域数据的比较了解到学生基本计算能力的水平。实践证明,错例的整理有助于教师对知识的梳理,为日后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2.充分利用区域教研特色“三级教研网络”的教研体制,在区、镇街、校三级层面进行指导和监控,从量的分析角度,在区、镇街、校三级层面通过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数据的统计,得到比较真实数据的参照,从质性分析的角度,通过对师生的访谈,初步探讨影响形成技能的心理因素。
3.专项调查结果表明:①区域三年级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总体达到了教学要求,口算合格以上的学生占测试总人数的90%,估算、笔算技能的掌握较好,正确率都在80%以上,但需要学生理解算理、
表达过程的题目得分率较低。②偏向农村地域学生的数学基本计算技能水平低于镇街学生,镇街之间、公、民办学校之间的学生差异较明显,这反映本区域的数学教育存在差距。
③影响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问题有:乘法口诀熟记程度、算理理解不透、计算法则掌握不好、书写检查习惯、注意力的保持、非智力因素等。④影响学生基本计算技能形成的因素有:教师对计算教学的理解,对算法多样化及优化的理解,对教材编写的理解及把握,练习设计及实施的有效性、对学生计算错误的态度及相应的措施;学生的学习习惯、态度、兴趣,学生对计算知识的理解,对练习量的认同度等。 五、讨论及思考
本测试抽取样本的数量及样本的分布基本上都能代表区域的实际情况,有待改进的地方:①测试题以《课标》及人教版(三下)教参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双向细目表,测试题可能偏重主观,欠缺镇街之间、农村与城镇之间数据的差异检验、离散度的检验。②本测试是与数学期末抽测相结合,评价方式限于正确性这一维度,速度与合理性未能体现。③由于学生计算能力具有综合性、层次性的特点,本次测试只针对口算、估算、算理、笔算四方面的数据统计,对于是否加入运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型,有待进一步思考。④学生计算能力的深入研究,仅从量的角度测试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本研究还结合质的分析,但访谈的内容还是侧重于教
师的主观意识和教学行为,对不同层次学生在计算中的思维过程的访谈有所忽视。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双基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
[2]张晓霞,马垊兴.小学生数学基本计算技能的测试及计算教学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
[3]晧舒竹.数学教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