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市高中政治学业水平《经济生活》考试题纲
天津市高二年级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讲义《经济生活》
一、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
考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
1. 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二因素)
(1)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辩证关系
(1)静态统一: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
(2)动态对立:生产经营者或消费者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两个属性。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
考点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偶然的物物交换 (2)扩大的物物交换 (3)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4)贵金属金银等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原因:贵金属金银等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即优越的自然属性)
2.货币的含义:这些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成为货币。 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2.货币基本职能的比较 含义 原因 执行方式 价值尺度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观念货币 “标价” 流通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能够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现实货币(一手钱一手货) “现金购买”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用货币表现(1)商品交换由直接的物物交换变成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即商品流通(公式:商品—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货币—商品) “是商品惊险的跳跃” (2)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商品生产者就要影响 【注意】价格和商品的价值成正比;和货币的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价值成反比 (3)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次数 1
天津市高二年级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讲义《经济生活》
共性 货币产生即有;都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都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3.货币的其他职能
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考点4:金属货币与纸币
1.货币形式的发展: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 2.纸币
(1)含义:当今,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2)优点: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3)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考点5:结算与信用工具
1.结算: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通常使用的方式。包括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2.常用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信用卡 支票 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含义 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 功能 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和避免现金交易所带来的诸多麻与 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烦,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优势 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按发行机构划分,可分为银行信用卡和非银行种类 信用卡;按清偿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贷记卡、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准贷记卡和借记卡 联系 都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都具有现金结算不具有的优越性,如更高效、实用、安全等 区别 考点6:外汇与汇率
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正确认识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
贸易 投资 消费 结论 本国货币汇率上升 利 利于该国进口 利于该国对外投资 能提高该国企业或居民的国际购买力 弊 不利于该国出口 不利于该国吸引外资 不利于该国扩大外需 利 利于该国出口 利于该国吸引外资 利于扩大外需 本国货币汇率下跌 弊 不利于该国进口 不利于该国对外投资 降低该国企业或居民的国际购买力 要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含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2)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
2
天津市高二年级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讲义《经济生活》
有重要意义。
考点7:货币与财富 1.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一般等价物;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2.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指导我们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二、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考点9: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量:商品价值的大小
(1)类型:(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价值量*商品数量
(2)价值量的决定: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3)价值量决定的意义
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不利地位 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有利地位 (4)价值量决定给商品生产者的启示
促使商品生产者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努力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
2.价值量、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和使用价值数量的关系 考点8:供求影响价格
1.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
2. 供求关系和价格的关系
3
天津市高二年级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讲义《经济生活》
考点10: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内容
第一,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在商品生产领域)。 第二,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在商品交换领域)。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注意】价格变动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考点11: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1.一般来讲,价格上升,消费者减少购买;价格下降,消费者增加购买。 2.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替代品:W的价格↑需求↓ →W1的需求↑
互补品:W的价格↑需求↓ →W1的需求↓ 考点1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1.调节产量(通过市场调节实现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物。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三、消费
(一)消费及其类型
考点13: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2.客观因素: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居民当前可支配收入高低对消费的影响 ②居民的未来收入预期对其消费的影响
③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大小对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影响
(2)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3)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等对消费的影响 3.主观因素:消费心理(详见考点16) 考点14:消费类型
1.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2.按消费目的不同: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考点15: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