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19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考点规范练19 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考点规范练第38页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2013年世界移民报告显示,全球国际移民的总数持续上升,下表为部分主要移民国家的相关资料。据表和所学知识,完成第1~2题。
国家 移民人数/人 移民人口占世界总移民人口比/% 移民人口占本国人口比/% ① ② ③ ④ 45 785 090 11 048 064 7 826 981 7 824 131 19.8 4.8 3.4 3.4
1.表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 A.俄罗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国、英国 B.美国、俄罗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 C.俄罗斯、美国、英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D.美国、英国、俄罗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2.表中③国家吸引国际移民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适宜,环境优美 ②缺乏青壮年劳动力 ③移民政策宽松 ④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吸引力强 ⑤国土辽阔,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答案:1.B 2.B
解析:第1题,①国和②国移民总量较大,为美国和俄罗斯;③国和④国移民总量较小,且③国移民人口占本国人口比例大,因此③国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④国为英国。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位于西亚,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且荒漠广布,生态环境脆弱,①错;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因石油开采,金融业、旅游业和会展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快,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吸引大量外来务工者;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人口少,青壮年劳动力缺乏,实行宽松的移民政策,吸引移民进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国土面积较小,除石油资源外,其他资源不丰富,⑤错。
下图为20世纪美国主要经济区域(新英格兰及中大西洋、五大湖、东南、西部及西南)人口比重图。读图,完成第3~4题。
14.3 7.7 83.7 12.4
3.表示西部及西南经济区人口比重变化的曲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丙经济区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
①气候冷湿,宜居性差 ②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 ③地价上涨,环境恶化 ④传统产
1
业衰落,就业机会减少 ⑤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答案:3.D 4.D
解析:第3题,在美国的主要经济区域中,西部及西南经济区因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环境优美,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人口占比一直上升, D项正确。第4题,长期以来丙经济区人口占比最高,应为五大湖地区,但其占比一直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有纬度高,气候冷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传统产业为主的经济全面衰落,就业机会减少;因传统产业发展导致地价上升、环境恶化。D项正确。
读中国省际流动人口净迁移(人口净迁移量=迁入人数-迁出人数)概率图,完成第5~6题。
注:港、澳、台资料暂缺。
5.影响图中各省级行政区域人口迁移概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A.科技水平、人口素质 B.经济水平、地理位置 C.国家政策、资源分配 D.区域差异、交通状况
6.与2010年相比,2020年人口净迁移概率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出生率降低
B.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C.城市病日益突显 D.各省区发展差异增大 答案:5.B 6.B
解析:第5题,据图可知,省际流动人口净迁移概率为正值的多为东部发达地区,省际流动人口净迁移概率为负值的多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B项正确。第6题,与2010年相比,2020年东部发达地区人口净迁移概率下降,多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口净迁移概率上升,基本达到迁入与迁出平衡,主要是因为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与东部地区的差距缩小,吸引人口的拉力因素增多、增强。B项正确。
目前,全球化下的国际人口迁移日益频繁,迁移人口的结构也出现新特点。下图示意2010年迁入日本的移民居留目的百分比(图1)和接受教育状况百分比(图2)。读图,完成第7~8题。
图1
2
) ) 图2
7.影响迁入日本的移民居留目的的主导因素是( ) A.文化教育 B.自然环境 C.移民政策 D.经济水平 8.迁入日本的移民主要从事( ) A.高端制造业 B.电子商务业 C.低端服务业 D.教育培训业 答案:7.D 8.C
解析:第7题,图中显示移入日本的人口状况以定居、高中以上学历为主,属于学习的人数只占9.88%,主要是日本属于发达国家,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因此选D项。第8题,从学历水平看,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口占65%左右,学历较低,故选C项。 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2000—2013年人口变动。据此完成第9~11题。
9.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净迁入最少的是( ) A.2003年 B.2006年 C.2009年 D.2012年 10.该城市人口变动将导致( ) A.老龄化的进程延缓
B.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减轻 C.平均预期寿命缩短
D.文化和价值取向趋向单一 11.该城市最可能是( ) A.武汉 B.重庆 C.上海 D.西安 答案:9.D 10.A 11.C
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常住人口数量在逐年增加,但2010—2013年人口增长较少。结合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可知,该地多数年份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只有201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所以该城市人口净迁入量最少的是2012年。第10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常住人口增多,导致该城市老龄化进程延缓。第11题,该城市以人口迁入为主,近年来迁入人口减少,应是我国沿海开放早的城市,近年来由于产业升级,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减少,导致迁入人口减少,选项中最可能是上海。
由婚姻而引起的人们居住地的变动称为婚姻迁移,是人口迁移中的重要方面。读下表,完成第12~14题。
我国某省的平原、丘陵和低山地区农村 居民婚姻迁移的时空变化情况统计表 结婚 平原地区
丘陵地区
低山地区
3
时期 近距离 (≤5 km) 婚迁比 例/% 1950— 68.89.26 19599 年 1960— 64.729.34 19690 年 近距离 (≤5 km) 婚迁比 例/% 50.710.40 2 近距离 (≤5 km) 婚迁比 例/% 21.09.79 5 51.58.64 8
43.113.71 8 续 表
平原地区 近距离 结婚 (≤5 时期 km) 婚迁比 例/% 1970— 60.116.75 19793 年 1980— 66.213.80 19899 年 1990— 52.023.84 19993 年 2000 46.437.55 年后 3 丘陵地区 近距离 (≤5 km) 婚迁比 例/% 49.416.12 5 低山地区 近距离 (≤5 km) 婚迁比 例/% 41.411.36 1 45.113.84 7 36.918.46 7 48.717.17 6 30.939.17 6 48.221.32 1 34.644.28 8
12.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的婚姻迁移距离在各个时期均存在较明显差异,表中显示( ) A.平均婚姻迁移距离平原地区均大于丘陵地区 B.平均婚姻迁移距离低山地区均小于丘陵地区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