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评报告-以生为本 彰显个性 奠基人生定稿 - 图文
会》课,由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分别担任这两个学科教学,学科考评采取书面考核与行为考核相结合。以学校九五课题 《语文教育中人文性研究》为基础进行学科渗透,将教材中的人文部分提炼出来,让学生感受文字与思想的统一。开发了《美丽的江夏》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爱家乡教育。
4.利用社会资源延伸德育工作。邀请关工委、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和教育专家到校指导德育工作。
5.挖掘学校环境中的德育无形价值。学校的杉树林和西一楼的平房分别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产物,是学校辉煌的见证者,也是校史的教育点。将优秀学生代表上文化墙,对学生予以激励;用各类标志提醒学生文明礼仪;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不仅是美的享受,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为主,构建交融性“和美”课堂。
课程改革的节奏太快,令人目不暇接;课堂教学太“炫”,让人眼花缭乱;教学模式教条单一束缚了师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三十年前我校质朴和美的“集中识字,提前读写”教改实验享誉全国,参观者络绎不绝。去浮华,归和美。
1.重视过程管理,明确工作目标。
(1)执行市区教育局的学年度教学计划,开齐开足课程,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2)行政值班和教务处共同巡查校园,确保课程计划的落实。健全与学校教学相关的制度,教师每半月自查教学常规,蹲点领导和教务处月查,通报公示。
(3)每学期初,备课组长安排集体备课的时间、单元负责人、主题或主题发言人,每周两次,一到两个小时。年级蹲点领导参与集体备课,深入课堂听课,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4)学校每学期开展“说、授、评”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通过区校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5)每学年三、四、九、十月为教学常规管理月,真正成了课
13
堂教学技艺的练兵场。人人上一节好课、三赛两评(赛课、教案、专业知识考试、评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寻找教学中的突出问题,结合培名师工程不断推出好苗子,结合结对帮扶活动将校本教研延伸到不同的学校。
2.以生为本,倡导交融性“和美”课堂。
(1)交融性“和美”课堂的内涵。“和”取和睦、和谐之意,即师生融洽,配合得适当;“美”取美丽、美好、完美之意,即感觉好、愿望、没有缺点。“和”为气氛,“美”为愿景。其要义是在教材处理上注重课内外知识的融通,教学手段上巧妙衔接,师生情绪上曲径通幽,学习方式上自主合作探究。课堂体现生成的音乐美、布局的绘画美、结构的建筑美。使适合学生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 (2)培养自己的研究团队。在每个教研组挑选课堂教学优秀者加以培养,使之成为我校课堂研究的“土专家”,形成一组一学带的格局。为了培养这些“土专家”,我校重点做以下工作,为他们提供舞台,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如派她们参加区教学沙龙活动、鼓励他们在市、区教研活动中发言,参加各级教学论坛,使他们在思想上绽放火花。争取他们在市、区课堂教学活动中讲公开课、示范课。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教研指导能力的提高培训,派骨干青年教师参加研修班,请区教科室专家到校进行辅导讲座。每学期开展论文、案例、反思检查评比,全面推进“和美”课堂研究的教师培养。“一花独放不是春”,为了“百花齐放”,我校还组织优秀备课组、组长的评选,培养教研团队的领路人。学校经常邀请区教研室教研员、区名师辛从飞、李秀丽、张春霞老师到我校指导备课组集体备课工作,开展课堂教研活动,拜他们为师,签订师徒合同。
14
(3)形成“和美”的校本教研文化。
和美 课堂 研究 培训、管理 抓队伍 研究、指导 抓活动 教研组 教务员 中青年骨干教师 备课组长 区级活动 推 引广 领经 示验 范 校级活动 校本教研 集体备课 同课研究 帮扶结对 三赛两评 课题研究 实践 问题 主题 反思 再实践
(4)我校倡导交融性“和美课堂”以来,每个学科都在市课堂教学竞赛中获过奖,其中4个一等奖,24节课被评为市、区优质课。 (5)交融性“和美课堂”的思考与展望。它必将推动我校领导和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热情;在实践中我校还要提炼《交融性“和美”课堂的评价标准》;加大教师队伍建设,追求从“独舞”到“齐飞”的教师成长之路。
3.利用地域优势,开发校本课程。
(1)江夏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山青湖秀地肥,农林牧渔丰足。八分山、青龙山、龙泉山云蒸霞蔚;汤逊湖、梁子湖、斧头湖碧波荡漾;茶叶、西瓜、界豆、藠头等名优特产琳琅满目。从2003年学校开发了校本课程第一课《项英》至今,已经完成了《美丽的江夏》校本教材的编撰,教材分江夏名人、名镇、名景、名产四个部分共11篇。旨在培养学生爱家乡、爱学校的情怀。校本课程安排在五年级完成,每周一课时。
(2)科技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了使科学教育不再局限于国家课程,也不局限于课外活动,我校编写了《快乐实验室》科技校本课程。在课程定位上,与学科课程并列,对科学课程予以补充和完善。在编写
15
理念和指导思想上,以符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实际情况为主,作为科学课的辅导读物,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手册。在取材上,以身边的材料、生活中的实验和身边的实验为主,培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内容设计和选择上,选取一些比较有趣的、实验器材易准备的、学生易操作的、现象明显,易推广的内容。如中年级由《鸡蛋壳的用途》、《浮石》、《油水变奶》等15个科学小实验组成,高年级由《吹气》、《看见声音》、《能沉能浮的衣扣》等16个科学小实验组成。在体例上,以“情景引入——实验器材准备——动手试试——博士爷爷的解释——资料的拓展连接——科学名言”的探究流程安排。在时间、教师安排上,将科技校本课程内容补充到科学课、科技制作和综合实践课中,由所任学科的老师完成教学任务,间周一节。
4.考试考核结合,完善质量监测。
(1)学校组织期末考试,对语文、数学、英语和综合(科学、品社)实行书面考试,严肃考纪,端正考风,单人单桌,调换监考,交换阅卷,精心安排考试过程,考试成绩真实,数据准确。将调考年级的统计表、班级登分表和学期的竞赛成绩编印成册,与同类学校比较,找差距,想办法。
(2)单元测试、期中考试由年级组或教师自己组织,自己掌握单元知识的学习情况。作简单的学情、要点、量化和形化分析。学校随机抽查,及时了解质量状况做出调整。
(3)并开学科采用考查加竞赛的方式。音乐、体育、美术、劳动、科学学科将竞赛和表演纳入考核内容,获奖率达到参赛人数的15%才为合格,表演按参加人数、获奖等级计算。每学期期末考查一次,问卷调查课堂欢迎程度,教材规定的实践操作情况,按比例计算学科成绩。
(4)填写素质教育报告书。考前半个月班主任完成温馨评语的填写,接受学校抽查,期末考试前将各单项能力转化为等级填入报告册,考试完毕后将考试成绩转化为等级填入报告册下发,接受家长监督。 (三)以体卫艺为突破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