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有关桐庐茶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从品牌茶叶茶产业化看桐庐县茶产业发展
——以“雪水云绿”等名茶为例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快速发展,桐庐县茶叶产业迅速发展。自“领头羊”之“雪水云绿”茶成功打造成全国品牌,“雪水云绿”等名茶带领全县茶产业兴盛,并且逐步走出全县,面向全国。本文通过对桐庐县“雪水云绿”等品牌茶叶生产产业化程度和水平进行调查,综合分析茶叶发展情况。结合桐庐县目前的茶产业总体发展现状,分析茶叶产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提出解决方案和对策。
关键词:茶叶;品牌效应;产业化
1 引 言
茶叶是桐庐县六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也是桐庐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出口创汇产品。茶叶在农业经济和农民收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农民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2010年全县茶园面积达5.7万亩,茶叶总产量达1810吨。其中“雪水云绿”产量达335吨,产值1.34亿元。“雪水云绿”茶以其优良品质和品牌效应遥遥领先于其他种类茶叶,为桐庐县茶产业添上了重要的一笔。
雪水云绿茶产自桐庐山区,以野生茶为主,产区常年被云雾笼罩,因此茶叶清香飘溢。自2005年岁末“雪水云绿”商标注册成功后,桐庐名茶品牌有了自己的“保护伞”,为桐庐县实现名茶品牌整合、实行行业管理,做大做强桐庐茶产业奠定坚实基础。随后又成立了县雪水云绿茶产业协会,实现了“雪水云绿”茶原产地的保护,实施了行业管理,让“雪水云绿”茶走上规范管理、品牌发展的道路。2007年第四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和2009年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评选上,桐庐县“雪水云绿”茶又传喜报,均获金奖。茶博会有效地提升了桐庐县“雪水云绿”品牌知名度,更极大地激励了桐庐县响应“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奋力打造茶乡,做大做强“雪水云绿”茶的信心和决心。但是近年来受周边县市的冲击,也面临的新考验。
1
2 以“雪水云绿”茶为主的产业化现状分析
桐庐素有“丝茶之府”之称。茶叶作为经济作物,在桐庐县国民经济发展、财政税收及出口创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特色农业产业中享有盛誉。桐庐雪水云绿有限公司系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定点企业,也是桐庐县农业龙头企业。
2.1 生产规模适中,茶叶结构呈多元化趋势
桐庐雪水云绿有限公司现有厂房1000余平方米,职工600余人,海拔800米以上的雪水云绿基地850亩。年产壶源牌雪水云绿极品1.5吨、特级3.5吨。目前“雪水云绿”基地主要分布在分水、百江、钟山、新合、瑶琳等五个乡镇,每年产量基本稳定在300吨左右,其中春茶占到70%,其余为夏茶、秋茶。生产规模相对杭州市其他品牌茶产品较小,现代化程度有待提高。
乡 镇 分 水 百 江 钟 山 新 合 瑶 琳 总 计 表2.1 各乡镇规划开发茶园面积(单位:亩) 2011 2012 2013 2014 年份 总计 7500 2700 3000 3000 2000 18200 1500 500 600 600 400 3600 1500 500 600 600 400 3600 1500 500 600 600 400 3600 1500 500 600 600 400 3600 2015 1500 700 600 600 400 3600
表中显示,桐庐县各乡镇规划在接下去几年继续扩大茶园面积,为种植更多茶叶、培育优质茶种。随着国内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生产方式也有了质的变化,茶园的流转承包,使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品种 雪水云绿 天尊贡芽 五云曲毫 表2-2 桐庐县茶园种植主要品种概况 良种级别 特性 种植区域 单位面积产出率 省级 省级 省级 无性系特早 无性系特早 无性系次特早 全县 局部 局部 65.5公斤/亩 58.6公斤/亩 57.3公斤/亩
2
雪水云绿、天尊贡芽和五云曲毫都是桐庐县名茶,并均获得省级品牌注册商标,为历代贡品。天尊贡芽产于海拔千米、层峦叠嶂的歌舞乡天尊岩一带,对环境要求较高,而产出率较低。五云曲毫需在相对温度大,雨量充沛,土质肥沃的地方生长,在全县部分地区有种植园区。唯有雪水云绿茶在全县各乡镇有分布种植,产量较大,单位面积产出率较高,品质优异,也占据了最大比重。
雪水云绿主要以生产绿茶为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茶叶市场的变化,茶叶消费出现了多样化格局。具体表现在产品结构上,传统的炒青绿茶减少,而各类名优茶增加,全县的名优茶产量提升,在茶叶总产量中的比重由31.9%提高到52.5%。花茶、红茶减少,名茶数量上升。
2.2 茶叶经营销售情况良好
国内销售方面,桐庐茶叶内销一是通过各茶叶批发市场销往全国各地,二是一些大的茶叶企业在全国各地设立专卖店,三是产地直销。名优茶通过直销和专卖店销售为主,大宗茶和中低档茶通过茶叶市场销售为主。桐庐县目前有茶叶专业批发市场,长年从事茶叶批发销售,各县、市、区也有茶叶专业市场,但季节性较强。
在茶叶出口方面,桐庐集中了省内大部分茶叶出口企业。茶叶出口近年来形势较好,桐庐县是茶叶集散地,出口茶类也较多,主要销往日本、欧洲、中东、非洲和美洲。
2.3 政府对茶产业发展的重视
桐庐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桐庐县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旨在新的一年里进一步培育壮大当地茶产业,做大、做强、做优“雪水云绿”茶品牌,为当地茶农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意见》明确提出,加快茶树良种化基地建设,对规划连片新种植无性系早生良种茶叶10亩以上,成活率达到95%,经申报、验收合格后,给予一次性每亩800元的补助。同时引导建立良种茶繁育基地,对发展规模在10亩以上,经验收合格后,给予0.2万元/亩的补助等。《意见》还提出,加大夏秋茶综合开发力度,鼓励企业进行夏秋茶综合开发,对夏秋茶开发效益好、示范作用大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助等。政府对茶产业的重视以及大量补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种茶积极性,也为茶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2.4 品牌带动产业发展
第四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和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评选
3
上,雪水云绿茶又传喜报,荣获金奖,雪水云绿带领着桐庐茶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拥有了品牌,不但能提高茶产品的附加值,也使茶产业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在龙头产业雪水云绿的带领下,茶产业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3 桐庐茶产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1 粗放经营,单位面积产出率低,无性系良种茶园发展严重滞后
目前桐庐县茶园面积5.15万亩,比历史最高年份有所下降,茶园内多为本地有性系茶树品种,树龄老化,加之经营管理粗放,导致低产茶园面积逐年递增。据统计,桐庐县现有低产茶园2.6万亩,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50%,平均单产水平仅50公斤/亩,低于杭州市平均单产水平。各产茶乡镇之间单产水平悬殊较大,严重影响了桐庐县茶叶的整体生产水平。桐庐县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不到3500亩,占总面积5.15万亩的6.8%,而全省目前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为37.8%,远远落后于省、市的平均水平,与邻近县市相比也有较大差距。无性系良种普及率低已成为制约桐庐县茶叶生产发展的瓶颈。
3.2 现代茶叶高新技术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滞后
桐庐县茶叶生产、加工目前使用的加工机械陈旧,相当一部分茶厂设备陈旧,卫生设施差。目前全县有茶厂370余家,普遍存在“小、散、差”问题。同时,由于产业化程度不高,生产规模小,茶叶生产、加工企业自身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的能力缺乏,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设施、栽培、先进的茶叶加工工艺设备等在桐庐县茶叶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滞后,致使桐庐县茶叶生产、加工科技含量不高,制约了桐庐县茶叶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发展。
3.3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服务水平低,茶叶流通信息服务滞后
虽然桐庐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多数处于分散经营状态,没有与茶叶龙头企业和农民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大多数农民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弱。相当一部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服务层次低,活动不正常,作用不明显。并且在信息流通中,茶叶专业市场信息化建设落后,对农民的信息服务不到位,制约了农民和商户对网络信息系统的利用率。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