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矿井瓦斯地质图说明书原始
矿井瓦斯地质图说明书
前 言
《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八十一条,无论是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还是低瓦斯矿井;无论是瓦斯灾害防治,还是瓦斯资源开发利用,都需要编制煤矿三级瓦斯地质图。为此依据2007年,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方法》行业标准,即中煤协会科技[2007]54号文件,现特编制本矿井瓦斯地质图。
一、矿井概况
1.1 矿井交通位置、范围、 自然地理概况 1.1.1 矿井交通位置:
兴元矿业有限公司(原名:元氏矿)隶属于冀中能源井矿集团,公司位于河北省元氏县境内,矿井工业广场坐落于马村乡太平庄村北侧。京广铁路及京广公路由矿井东侧呈南北向通过,往东约4公里有京深高速公路。矿井北距窦妪镇火车站约6Km,距石家庄约23Km,南距元氏火车站约8 Km。矿井内地形平坦,乡间公路纵横,交通十分方便。(见图1-1)
白鹿泉中后梁庄韩庄永壁铜治吴家窑座虎石574前仙北留营振头石家庄孙村淡固留村方村楼底上寨寺家庄山尹村西正庄高迁窦妪万年洨河栾城马村姬村沙元殷村北程氏矿毛遗黑水河南佐八一水库西营河北正张楞苏阳叩村元氏许亭行乐西高图1-1 交通位置图 1
1.1.2 矿井范围:
兴元矿业有限公司井田范围南北长7.5Km,东西长1.72Km,面积13Km2。矿井分院家村区(南翼采区)和马村区(北翼采区)两部分。院家村区近似一个等边三角形,面积7.5 Km2,正在回采2#煤。马村区以马村中心呈一长方形,面积5.5 Km2,当时不开采。
1.1.3自然地理概况:
区内地形平坦,由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地面高程+61- +71.0m,地形坡度2.7‰。井田内南北分别有潴龙河(上游建有蟠龙湖)、北沙河(上游建有“长村”水库),均为季节性河流,丰水期暴雨后河水猛涨,造成短期急流。
1.2 矿井开拓方式、水平及采区划分 1.2.1 矿井开拓方式:
矿井采用一对竖井开拓,主井井筒直径5m,井深625m,副井直径6m,井深590.6m,主井标高+62.5m,主、副石门大巷贯穿各煤层,分别开采南北两翼采区。
1.2.2 水平划分:
矿井划分为两个水平开采,第一水平定为-500m,第二水平定为-650m。
1.2.3 采区划分:
由于矿井地质条件复杂,南北两翼各采区均以断层为边界进行划分。南翼院家村区分为四个采区,分别为南一采区、南二采区、南三采区、南四采区,现南一采区2#煤已经结束,南二2#煤正在开采中,南三采区2#煤为南一采区的接替区。北翼马村区划分三个采区,分别为北一采区、北二采区、北三采区,现各区的各种煤层未开采。
2
1.2.4 瓦斯
矿井2008年瓦斯鉴定: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67m3/min,相对涌出量为2.51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2.00m3/min,相对涌出量为3.01m3/t,为低瓦斯矿井。
根据《元氏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井田内各煤层中瓦斯含量变化于微量~1.07(5煤)ml/g燃质之间,均属于低瓦斯型;井田现开采位置在南翼-500水平,煤层为2#煤层,历年实测均为低瓦斯矿井,井田西南部埋藏较浅,煤层中瓦斯含量较小,东北部大部分瓦斯未被逸散,因此瓦斯含量相对偏高。
1.3 矿井生产现状
兴元矿业有限公司于1993年12月26日开工建井,1998年12月矿井五大系统基本形成,1999年3月试生产, 2002年6月正式投产。目前开采-500m水平的院家村区南二采区、南三采区的2#煤。
采煤方法为单一走向长壁后退采煤法,回采工艺为爆破落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工作面支护采用金属铰接顶梁配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掘进巷道采用矿用11#工钢棚子梯形支护,部分采用锚梁网矩形支护。在南翼院家村区范围内有5个村庄,由于近几年村庄不断外扩,使矿井大部分进入村庄下开采,根据建下开采设计,建下采用条带开
采,采留比为采四留六。
1.4煤系、煤层及煤质特征 1.4.1煤系地层:
井田开采的煤系地层为石炭--二迭系,由老到新包括:石炭系的本溪组、太原组,二迭系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总厚度为218 m,含有10层煤,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共6层。
3
太原组地层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厚度为104—158m,一般为138m。含5#、7上、8#、9#煤层,为本层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
太原组含灰岩3—4层,自下而上为:大青、中青、小青、伏青,仅小青灰岩不甚稳定。大青灰岩发现有四处沉积相变点。各层灰岩均为本组良好标志层。
山西组地层为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它与下伏太原组连续沉积,含煤1~8层。可采煤层为2#煤,局部可采为2下煤。山西组地层为三角渊过渡相沉积,标志层较少,仅下部2#煤层层位、厚度较稳定,可作为标志层。
1.4.2煤层情况:
井田内含煤地层按沉积时代可分为三组,自下而上为: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共含煤8-18层,其中给定编号者14层。从早二迭世起,华北地台由于阴山山脉的隆起而不断上升,地台内部的海岸线进一步向东南退移。形成了山西组陆相沉积,成煤1-8层,编号为2#、2下煤层。2#煤位于山西组下部,层位、厚度非常稳定,结构单一,硫分低,物性反应明显,为煤系中最上一层稳定可采煤层。容易识别对比,为山西组良好标志层。2下煤上距2#煤8 m左右。层位稳定,2#煤也为2下煤层的对比标志层。
1.4.3可采煤层2#煤顶底板:
井田内煤系地层中共含可采煤层六层,其中稳定可采煤层两层 (2#、9#煤),较稳定可采煤层一层(8#煤),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三层 (2下、5#、7上煤)。2# 煤从钻孔资料看,2# 煤厚度变化范围为0.73~ 3.17 m,平均厚度1.71 m。从南一采区1121面巷道揭露情况看:煤层厚度在2.4~ 3.4 m,平均煤厚为2.65 m。煤层结构为小煤厚0.3-0.48 m,夹矸0.27~0.45 m、最厚0.7 m,大煤厚2~2.5 m。倾角18°~28°,平均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