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3)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二、教材简析
1. 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尤其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皇帝的作为
2. 难点:如何客观评价科举制度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及其对中外的
深远影响。
三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唐朝杰出的皇帝,请说出他们分别是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很好,他们统治期间,中国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持续发展的盛世局面。他们的
统治措施中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是什么?(善于用人)正确。那么,你们是否知道,隋唐时期的封建统治者通过什么方式来选拔人才呢?(科举制度)不错。也许你们听说过科举制度,但它具体是怎么回事,读书人怎样才能适应它的要求,达到升官入仕的目的。哪一科最重要等等。知道这些的人可能不多,今天我们就专题学习这一内容。(板书课题) (二).设疑自探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圈点批画的方法,在书上批画出你认为需要掌握的内容,并提出你还不懂的问题。时间6分钟 1. 唐朝时期,祖国大地上都生活着哪些少数民族?他们都建立了哪些政权?祖先是什么人?
2.唐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哪些政策? 3.科举制度出现的原因及完善的过程?
4.科举制度与过去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区别?影响?
5.自古以来.中国人讲的就是“和”,以“和”来处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请用史实说明唐在民族关系上体现“和”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三)、解疑合探: 1、小组内交流自探成果。
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问 题 展示同学 展示方式 评价同学
1 口述
2 口述
3 口述
4 口述
5 口述
3、全班合探。 4、学生展示与评价; 展示要求:
(1)口头展示的同学要求声音洪亮,语言简洁明了;
(2)书面展示的同学书写要规范、认真,思路清晰,排版整齐; (3)非展示同学结合展示认真倾听,迅速记录,做好点评准备,及时提问和补充观点。 评价要求:
(1)点评同学对展示的内容从板书规范、内容正确性及方法归纳的合理性上做点评,并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给展示小组打分 (最高分10分);
(2)老师给评价学生打分,从声音大小,语言完整度,条理是否清晰 ,是否有礼貌等方面打分。(最高分10分) 5.教师精讲。
(四)、质疑再探
鼓励学生在完成前面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出新的问题,或者有不明白的地方大胆地提出来。 教师预设问题:
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试赋好不好?如果你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的考试内容,你会怎么做?能否再估计一下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五)、运用拓展 1、学生自编习题并展示: 2、教师展示
1.“武状元”最早出现于:( )
A.唐太宗时期 B.唐高宗时期 C.武则天时期 D.唐玄宗时期 2.科举制度在我国存在的时间是 ( ) A.500年 B.700年 C.900年 D.1300年
3.殿试开始时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隋炀帝 D.武则天 六、教后记: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