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归去来兮辞教案
归去来兮辞
(一) 知识目标:
1、了解辞的文体特点。
2、疏通文句,归纳本文需要掌握的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3、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 诵读课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即作者在述志中流露出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 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
重点:调动学生的想象与联想。细品作品之美。
第一课时
疏通文句,归纳本文需要掌握的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一、导入:(约3分钟)
(一)以筝曲《渔舟唱晚》引入课堂。
提问:听这首古筝曲,你认为它讲述了一种怎样的生活? 引导学生回答到安逸闲适,没有世俗纷扰的生活。
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渴望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我们熟知的散文《桃花源记》、诗歌《归园田居》都是这一题材的文作,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一篇他的辞赋《归去来兮辞》。
(二)他抖落沉重的官袍,抛却名利,悠然拎起锄头,任菊香沾满青衫;他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寻幽探壑;他登高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吟两三行抒情韵脚;他打扫心灵,任意张扬“质性自然”的本性;他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位诗人是——(生答) 生回忆学过的诗,师可补充。
归园田居(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 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顺势导入)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洗尽铅华、不带滞锈、冠绝千古的妙文—— 二、介绍文体:(约2分钟)
找一位预习充分的同学,描述辞的文体特征。 (参照练习册)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辞和
1
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 三、通读文章,疏通词句,总结重点字词句式:(约15分钟) 由于预习充分,在课堂上可给学生少许时间(2分钟左右),整理一下思路,提出难以理解的词句,学生之间相互答疑,老师从旁予以纠正。
生完成练习册前的练习 1、重要实词: 役(役使)、谏(谏正、劝止)、觞(酒杯)、策(拄着)、憩(休息)、岫(山穴)、景(太阳)、盘桓(徘徊、留恋不去)、畴(田地)、棹(划船)、窈窕(曲折幽深的样子)、行(将要)、期(至、及)、聊(姑且)。 2、重要虚词: ①五个疑问代词
田园将芜胡不归(为什么)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复驾言兮焉求(干什么) 曷不任去留(何)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 ②来:来 虚词,可当助词讲,无义。
兮:语气词,多用于诗赋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 以:介词 (让;用;把;因为;按照;带着 )
连词 (同 “而” ,表修饰;同 “而” ,表并列;表目的,来;才 ;因为) 而:代词(通“尔”,你的)
连词 (表假设,如果 ;表转析;表并列;表修饰;表承接) 之:代 词 (他们;我 ;这、此;这样的人,这类人)
结 构 助 词(定语中心词之间,的 ;主谓间取消独立性;宾语提前标志;中心词与补语 间,得;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 )
3、古今异义词:是、非、亲戚。 4、词类活用:幼(形-名)、怡(使动)、傲(形-名)、日(名-状)、策(名-动)、时(名-状)、悦(意动)、乐(意动)、琴(名-动)、书(名-动)、棹(名-动)、善(形-动)。 5、通假字:曷。 6、特殊句式: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 ②问征夫以前路(状语后置) ③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
④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状语后置)
⑤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 ⑥乐乎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 四、思路 1、辞官归田
2、3、归去生活(归去之乐) 4、归去之志(乐天安命) 五、归纳大意
(一)诗人为何归?
小序,首段:质性自然,心为形役。
对于这段经历,作者感觉如何?悔恨,自慰。 (二)归向何处?
归家(天伦之乐) 归园田(旷达自在散淡) 归化(顺应自然) (三)归去怎样?(情) (第二课时讨论) 六、作业:熟读成诵
2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吟诵,体味陶渊明的情感思想。
诵读,调动学生的想象与联想。细品作品之美。
[教学过程]
本设计根据课文内容,突出两点: 1.领略田园自然美。 2.领悟诗人情操美。
教学方式以诵读、讨沦、点拨为主,重点在通过解读课文。发现美,品味美,鉴赏美。
一、导入
魏晋时期,山水隐逸诗人大量出现,各种赞颂自然之趣、追求个性自由、反抗世俗束缚的作品都展示出独特的风采,但欧阳修却说“魏晋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这篇文章到底有着怎么样的魅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真情美文,听听陶公的声音。
二、读(师生点评:语调,语速) 1、听读 2、自读 3、抽读
4、生谈初读感受,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 二、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原以“口腹之役”而违己交病,悔恨不已。作者终于走出“樊笼”,心情如何?从中可看出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思考方向:诗人看见了什么(景)?干了什么?想了什么? 备课准备: (一) 景:(融情于景)(哪些景物描写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摆脱束缚,重返自然地欢乐舒畅 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心性高洁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向往自在
4、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使流。——陶醉于自然地勃勃生机 (二)干了什么(游)?
1、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
——淡泊宁静,闲适自在,世无知音,孤独自赏,固穷守节。 2、悦亲戚之情话??亦崎岖而经丘。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躬耕田园,诗酒琴书。闲散自在 (三)想了什么?
1、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2、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维护遑遑欲何之? 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4、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感叹生命短暂,失落寂寞,蔑视权贵功名,乐天安命,顺应自然。
总结:(一)、隐士情怀——蔑视权贵,向往田园 淡泊宁静,闲适自在 厌恶官场,固穷守节
3
躬耕田园,诗酒琴书
(二)、内心的复杂矛盾:归去含凄凉,欢歌有余痛 有回归田园的旷达,欢喜,同时诗人也是痛苦的。 欢乐其表,忧痛其里。——
1、景翳翳以将人,抚孤松而盘桓——夕阳晚景,苍松兀立,隐喻诗人孤高傲世,形影相吊的落寞和悲怆。“知音世所稀,抚松独徘徊”。
2、引壶觞以自酌——自斟自酌,无以为伴的孤独和苦闷。 3、倚南窗以寄傲——出尘傲世,孤愤不平。
4、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生命流逝的无奈。 5、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欲何之?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去留难定,取舍难决的矛盾,苦痛。
补充:早年有大志,实现自我,可不适应官场的阿谀奉承,无法违背自己的本心。 三:特色
旷达散淡,质朴醇厚 托物言志,想象绮丽 音韵和谐,天然浑成 四、作业
1、结合文章内容,通过联想、想象,写一段文字,描绘陶渊明这位隐逸诗人的形象。(300字左右)
2、整理自己的阅读感受或学习收获,任选一个角度写成散文。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