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张孝纯“大语文教育”三论

张孝纯“大语文教育”三论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4 3:24:47

⑺语文课外活动指导过程的模式,简言之,即“组合——辅导——考查”。 ⑻学生课外独立学习和应用语文的促进过程的模式,简言之,即“启发——推动——了解——鼓励”。

二、“大语文教育”的第二个十年 ㈠张孝纯的“大语文教育”

1993年,张孝纯因患肺癌与世长辞。他的学生及合作者张国生和其他许多的语文教师继续走“大语文教育”的路,将“大语文教育”的理论不断改进和完善。

1992年,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学法教授张锐指出:“一体两翼”的“两翼”不应该是并列关系而应该是包容关系,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应包含在语文环境之中。因此,张国生将“一体两翼”模式改为“三个课堂”: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语文活动,三是社会生活中的语言实践。

同时,张国生还简化了“大语文教育”的结构体系,将之定为“语文教学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相结合。

1997后,“大语文教育”实验扩大到小学,在小学实施了大语文教育尝试,主要是在小学低年级以集中识字快速识字为侧重点;在小学高年级以大量阅读大量积累为侧重点;电脑辅助教学,占领教学现代化制高点。

张国生总结二十年“大语文教育”所取得的成绩时提到以下几点:A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发展好;B学生智力发展好;C历次考试成绩好;D学生知识面比较宽,知识积累比较丰厚,因而说话作文视野较宽,内容较丰富,创造力、实际才干较强;E学习有后颈,成材律高。

㈡姚竹青的“大语文教学法” 1977~1997,连续20年坚持进行语文教育和教学彻底变法的实验与研究,创立“大语文教学法”,打出“教大语文,育小能人”的口号。

1998~2004,姚竹青面向全省全国主动出游,自费旅行,送教上门,展开大范围快节奏旋风式的巡回讲学活动。七年来,已走遍大半个河南省(包括全部17个地级市、15个县级市、还有20座县城),共涉足河南、安徽、湖北、山西、山东、江西、浙江、江苏、四川等九个省的800余所大中小学,听讲师生达50万人。2005年,巡回讲学活动将在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展开。

姚竹青“大语文教学法”主要有八个要 点:

⑴能字第一。打造能字,训练能力, 培育能人。

⑵两句口号:教大语文,育小能人;要当“教练”不做“讲师”。 ⑶三大特色:教得简单,学得真实, 改得彻底。(其特质则是:动情教育、造能 教育、审美教育)

⑷四项功能:能带来四大变化,变虚为实、返朴归真、化繁为简、化知为能, 能根治四大顽症,语文厌学症、作文头痛症、口舌失语症、有知无能症。

⑸五条标准:能读善写、能言善辩、

心灵手巧、思维活跃 又有自主精神和自强意识。 ⑹六大能项:识字、写字、作文、办 报、朗读、演讲。

⑺七个能字:育能人、练能力、设能

项、编能序、排能课、评能称、建能会。 ⑻八种方法:趣味读书识字法、快速

习字法、快乐作文法、人人办报法、真情朗读法、实话演说法、能称激赏法、大语文自学法。

三、“大语文教育”的影响

1、2001年公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大语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崔峦在《〈语文课程标准〉回答语文课程倡导哪些课程理念》时说:“《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大语文教育”的精髓是联系生活,新课标特别强调“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一词在课标中出现了21次之多。

“大语文教育”之“大”表现在利用生活实践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新课标“课程的基本历年”中说:“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实施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要求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课外活动是“大语文教育”的一翼,新课标也注重活动,在其中提到了“活动”26次。

另外,识字、积累、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自主合作与探究等内容也体现了“大语文教育”的观点。

2、课本体现了“大语文”思想。 “翻开新课标课本,扑面迩来的是时代气息和改革锐气,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精神和大语文教育思想。”(黄伟《切实推进语文教材改革,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3、考试“指挥棒”转向“大语文”。 特级教师陈宦仲先生说:“即使是单纯追求升学率,也的实行大语文教育。”

4、各地的“大语文教育”实验如雨后春笋。

张孝纯在世时,各地有一百多位教师整体地或部分地参与了他的“大语文教育”实验。

四川石柱县谭小林很早就参加了“大语

文教育”实验,现在已被评为“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 山东诸城市教研室主任李庆平在全诸城推广“大语文教育”。

1997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召开全区“大语文教育”研讨会,在全自治区推广“大语文教育”。

5、报刊、书籍、网络中“大语文教育”的内容数不胜数。

《学语文》早在20世纪90年代处就将“大语文教育”作为自己的办刊方针。

《语文学习》1993年7月开始在封面上引用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克“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说明他们是赞同“大语文教育”的。

《语文世界》每期封面上都有“青少年的、大语文的”几个字。 《语文报》初中版首页“主编寄语”说;“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我们将继续高扬‘大语文教育’的旗帜”。

2002年5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大语文教育论集》一书,作为二十年“大语文教育”教学实践的一个里程碑。

参考文献

①③张孝纯,“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我的“大语文教育观”[J],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学,北京,1993.8.12——13

②张孝纯、张国生,一条广阔的语文教改之路[J],中国教育学刊,北京,1992.2.34——37

④张孝纯,“大语文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三谈我的“大语文教育观” 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学,北京,1993.11.21——22

⑤张国生,回眸“大语文教育”二十年,

http://www.0-100.com.cn/ziyuan/zgs/zhangxc/hui.htm

⑥张国生,十年“大语文教育”实验报告,

http://www.0-100.com.cn/ziyuan/zgs/page/lw/10baogao.htm ⑦姚竹青,http://www.yaozhuqing.com/

搜索更多关于: 张孝纯“大语文教育”三论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⑺语文课外活动指导过程的模式,简言之,即“组合——辅导——考查”。 ⑻学生课外独立学习和应用语文的促进过程的模式,简言之,即“启发——推动——了解——鼓励”。 二、“大语文教育”的第二个十年 ㈠张孝纯的“大语文教育” 1993年,张孝纯因患肺癌与世长辞。他的学生及合作者张国生和其他许多的语文教师继续走“大语文教育”的路,将“大语文教育”的理论不断改进和完善。 1992年,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学法教授张锐指出:“一体两翼”的“两翼”不应该是并列关系而应该是包容关系,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应包含在语文环境之中。因此,张国生将“一体两翼”模式改为“三个课堂”: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语文活动,三是社会生活中的语言实践。 同时,张国生还简化了“大语文教育”的结构体系,将之定为“语文教学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