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三部分 第十单元 第1讲 课后作业 Word版含解析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中原名校质量考评)1982年宪法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章放在“国家机构”之前,使本次修宪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据此可知,这次修宪“新”在( )
A.凸显了宪法保障人权的核心价值 B.体现对人文主义的一贯追求 C.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 D.反映了主权在民的宪法原则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呈现的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肯定即肯定人权,故A项正确;“一贯追求”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呈现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故C项错误;主权在民,是公民拥有对主权的使用权,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2.(2019·吉林通榆期中)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截止2018年已通过四次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常务委员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法律,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这反映出我国( )
A.已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B.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C.依法治国取得辉煌成就 D.人大是最高的立法机关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我国不断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积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故选B项。虽然截止2018年我国已经制定通过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但依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并未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故排除A项;题意无法体现依法治国的内容,故排除C项;我国最高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而非人大,故排除D项。
3.(2018·江西阶段性检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84年5月31日修订通过,自1984年10月1日起施行。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 )
A.开始成为一项行政区划制度 B.在全国开始全面推行 C.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
第1页 共8页
D.进入法制化建设轨道 答案 D
解析 该制度涉及少数民族管理问题,与行政区划无直接关联,故A项错误;该制度仅涉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故B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早在建国初期就得到实施,提高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施行”,该法实施的意义就在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了法律的保障,故D项正确。
4.(2019·陕西咸阳摸底)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这一举措的主要意义是( )
A.村委会职能向“指导和服务”方向转化 B.实现所有村民直接处理村委会事务 C.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果 D.探索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 答案 D
解析 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这是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的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故D项正确。村委会享有行政权,不是向“指导和服务”方向转化,故A项错误;B项错在“直接处理村委员会事务,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巩固家庭联产承包成果,故C项错误。
5.(2019·辽宁阜新月考)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是( )
A.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B.保障人民政治权利 C.保障人民的议政权 D.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强调人民主体地位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故D项正确。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和保障人民政治权利是民主制的原则,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B两项;人民的议政权属于民主政治的表现,不是目的,排除C项。
6.(2019·江苏南京调研)1983年6月邓小平指出,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执政党的共同语言,也是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一个
第2页 共8页
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自治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利益,统一后的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拥有包括立法和党政军系统在内的高度自治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两岸合作的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B.国共合作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途径 C.大陆承诺不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统一后台湾有立法和外交等自治权力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可见两岸合作的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故选A项;由“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执政党的共同语言”可见两岸执政党的合作不限于国共两党,排除B项;大陆主张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绝不承诺不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排除C项;外交权只有主权国家才有,台湾回归后,将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可以有立法权,但不具有独立的主权,排除D项。
7.(2018·河北邢台期末)有学者在谈到“一国两制”时说:“国家是否统一,关键不是看各地方实行的具体制度是什么,而是看主权是否统一,是否满足了统一的最基本要求,只要满足了这些最基本要求,允许不同的地方保持自己原有的制度。”这说明“一国两制”( )
A.使港澳成为独立的政治实体 B.提高了国家统一的标准 C.改变了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 D.具有很强的政治包容性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只要满足了这些最基本要求,允许不同的地方保持自己原有的制度”反映了在国家主权统一的前提下可以实行不同的制度,说明“一国两制”具有很强的政治包容性,故D项正确。港澳并不是独立的政治实体,而是中国的一部分,故A项错误;“一国两制”并没有提高国家统一的标准,故B项错误;“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并不享有独立主权,没有改变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故C项错误。
8.(2019·浙江台州质量评估)日前,台湾媒体发布了一项有关“九二共识”的民调,结果显示,台湾民众认同“九二共识”的比例达37.4%,超过不认同的35.2%,20~29岁的年轻一代认同度达38.1%。下列对“九二共识”认识正确的是( )
A.奠定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第3页 共8页
B.以书面方式就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C.成为两岸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D.直接推动了两岸三通一探愿望的实现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它是奠定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符合民众的意愿,故A项正确。“九二共识”是以“口头声明方式各自表达”,不是以书面方式就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排除B项;“九二共识”是指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并不是“纲领性文件”,排除C项;两岸三通一探愿望的实现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不是“九二共识”直接推动的结果,且在“九二共识”达成之前,两岸关系亦有所改善,允许探亲、观光、投资等活动,排除D项。
9.(2019·云南昆明一中月考)下表是内地与香港贸易额与港商投资额比重
据上表可知( )
A.香港的回归推动了改革开放进程 B.内地与香港的外贸联系日益紧密 C.“一国两制”有助于两地经济发展 D.统一是香港经济繁荣的重要保障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988~1992年,内地与香港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与港商投资占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这体现出了改革开放以来内地与香港的外贸联系日益紧密,故B项正确。香港1997年才回归,“一国两制”才能发挥作用,故A、C、D三项错误。
10.(2018·贵州凯里一中期末)1979年邓小平访美,在卡特总统陪同下检阅仪仗队之后,就在讲话中强调:“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这意味着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助于( )
第4页 共8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