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刑法分论 复习
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共犯论处。
11、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是指不以出卖为目的,明明知是被拐卖的妇女、儿童而予以收买的行为。
构成特征:犯罪所侵犯的对象必须是被拐卖的妇女、儿童。
犯罪的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对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实施收买的行为。 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但不具有出卖目的。 《刑法》241
12、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是指纠集、煽动多人阻碍国家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和参与聚众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妇女、儿童的行为。
构成特征:犯罪的客体是
犯罪的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实施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妇女、儿童的行为。
犯罪的主体是包括两类人员:即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煽动、指挥作用的首要分子和适用暴力、威胁方法的参与者。
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刑法》242
13、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实,向有关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坐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构成特征:犯罪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司法权力。
犯罪的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实施捏造犯罪事实,并向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进行告发的 行为。
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不以是否达到刑事责任年龄。 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动机如何不妨碍定罪。 《刑法》243
认定: 一、与错告、检举失实的界限;
二、与一般诬告行为的界限; 三、既遂的标准;
四、诬告他人犯甲罪但实际该人犯乙罪如何处理;以诬告陷害罪追究刑事责任。
14、非法侵入住宅罪:是指非法闯入他人住宅或者经要求退出仍拒不退出的行为。
构成特征:犯罪的客体是
犯罪的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 一、未经住宅主人同意,无正当理由擅自闯入他人住宅; 二、经主人要求退出仍拒不退出的行为。 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不限于司法人员。
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行为人为了实施其他犯罪如盗窃、抢夺、抢劫等犯罪而非法
入侵他人住宅的,可以成立牵连犯,按照牵连犯的处罚原则处理。
《刑法》245,犯本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本罪的,从重处罚。
15、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亲告犯)
构成特征:犯罪的客体是
犯罪的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行为人采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如言语、文字、图画等),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必须)的行为。
犯罪的主体是
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具有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目的。 行为人使用暴力方法侮辱他人,过失致人重伤、死亡的,属于想象竞合犯,从一重处罚。
《刑法》246,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告诉才处理,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16、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亲告犯)
构成特征:犯罪的客体是
犯罪的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行为人无中生有地编造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虚假事实并向众人扩散的行为。必须情节严重。
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刑法》246,犯本罪的,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告诉才处理,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17、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
构成特征:犯罪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国家司法机关的司法权力。
犯罪的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了肉刑或则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
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必须是司法工作人员。
犯罪的主观方面是行为人是基于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逼取口供的目的。 《刑法》247、234、232
认定:1、与刑讯逼供一般违法行为的界限; 2、与非法拘禁罪的界限; 3、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 4、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
18、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恶意陷害的行为。
构成特征:犯罪的客体是
犯罪的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行为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