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空气水质

空气水质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2 12:00:09

3静态配气法:是把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气态的原料气加入已知容积的容器中,然后再加入稀释气体,混匀。方法有:大瓶配气法、注射器配气法,塑料袋配气法和高压钢瓶配气法。

4动态配气法:是将已知浓度的原料气以较小的流量恒定不变的送入气体混合气中,同时将稀释气以较大的流量恒定不变的送入气体混合室,与原料气混匀并将其稀释。方法:渗透膜法、气体扩散法、饱和蒸气法、负压喷射法、电解法和气相滴定法。

5粉尘分散度:是指空气中粉尘颗粒的粒径分布程度,可用数量分散度和质量分散度两种方法表示。方法:自然沉降法滤膜溶解涂片法。

6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方法:碱熔钼蓝光度法、焦磷酸质量法、X线衍射测定法等。 7质量中值直径MMD:是指在颗粒物粒度分布曲线中,颗粒物的累积质量占其总质量一半时所对应的空气动力学粒径。

8 PM2.5: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

9试纸法快速测定:将浸渍过化学试剂的试纸条放置在现场,或置于试纸夹内,与现场空气中的待测物质作用,显色后比色定量。

10检气管法快速测定:将固体反应试剂装在玻璃管中,在现场,使适量空气样品通过玻璃管,空气中的待测物质与试剂作用后直接显色定量。

11仪器测定法的优点:仪器检测在灵敏度、准确度和现场使用的简便方面都有独特的优越性。1)现场直接指示有害物质的浓度,判断工作场所急性中毒的可能性,保证工人的安全和健康2)对能造成慢性中毒而不易察觉的有害物质,进行连续或快速测定,检测工作场所是否超过卫生标准所规定的限量3)对严重危害生命的有害气体,进行连续检测和自动报警。仪器:1)热学式气体测定器:接触燃烧式、触媒氧化式2)光学式气体测定器:紫外线气体测定器、红外线气体测定器可见光气体测定器和化学发光气体测定器3)电化学气体测定器:电导式气体测定器、库仑式气体测定器和定点位电解式气体测定器。

12用大瓶配气的缺点及克服方法:1)瓶壁可能吸附原料气,使实际浓度值下降,有时损失可达到50%。实际工作中可用两次配气法克服吸附损失:按前法进行第一次配气后,将其放置一段时间,使配气瓶内壁吸附达到饱和。然后抽空,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第二次配气,减免内壁吸附造成的负误差。2)用一个大瓶配制的的标准气体就,使用时浓度不断变化,可供使用的气体量很少。克服这一困难的简便方法是采用多瓶串联配气。 13气象参数:气温、气湿、气流和气压。

14光化学烟雾的成分:醛类、臭氧和各种过氧酰基硝酸酯PANs。

15.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过扩散,稀释,沉淀,氧化,微生物分解等作业,污染物逐渐降解或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回复到原有状态,这个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1.空气理化检验:是一门以保护人群健康为目的,以分析化学为技术手段研究空气污染物采样、理化检验的方法和原理的科学。

2.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常压下,沸点在50-260OC的各种有机化合物称为VOC.3.空气污染: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使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混入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超过空气的自净能力,致使空气原有的正常组成性状发生了改变,对人体健康和生活条件造成危害,对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空气状况。

4.空气污染指数(API):将常规检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是表示空气综合质量状况的指标)

5.光化学氧化剂:在日光紫外线的照射下汽车尾气中的NOX和碳氢化合物经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后可生成刺激性很强的光化学氧化剂,其主要成分是臭氧、醛类和各种过氧酰基硝酸酯PANS(.PM10、SO2、NO2、CO、O3)

6.温室效应: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入大气的某些气体污染物能吸收太阳和地表发射的热辐射

使大气增温,从而对地球起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7.酸雨:指PH<5.6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雪、雹和雾等。

8.不良建筑物综合症SBS:某些建筑物内,由于空气污染、空气交换率很低,以致在该建筑物内活动的人群产生了一系列自觉症状,而离开建筑物后,症状即可消退。

9.一次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排放入空气环境中,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均未发生改变的污染物。

10.二次污染物:在大气中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在太阳辐射线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新污染物。

11.气溶胶:是有固态颗粒和液态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一种多相分散体系。

12.职业接触限值: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13.风向频率:在长期观测风向的记录中,从某个风向吹来的风的重复次数和各个方向吹来的风的总次数的百分比。

14.主风向:风向频率最大的风向称为主导风向。

15.烟污强度系数:=某方位的风向频率/该方位的平均风速。用来评价污染情况。

16.烟雾强度系数百分比:=某方位的烟污强度系数/各方位的烟污总和,判断污染程度的指标。 17. 穿透容量:在室温相对湿度80%以上的条件下用固体填充柱采样管以一定的流量采样。当柱后流出的被采集组分浓度为进入浓度的5%时固体填充剂所采集的被测物的量称穿透容量(以mg(被测物)/g(固体填充剂))

18. 最大采气量(穿透体积):通过填充剂采样管的空气总体积。

19. 滤料采样法:讲滤料(滤纸膜)安装在采样夹上,抽气,空气穿过滤料时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被阻留在滤料上,用滤料上采集的污染物的质量和采集体积,计算空气中污染物浓度,这种采样方法称滤料采样法。

20. 最小采气量:当空气中待测有害物质的浓度为其最高容许浓度值时,保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能够检出待测有害物质所需的最小空气体积称为最小采气量。

21. 采样效率: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某采样方法所采集到待测物的量占其总量的百分数。 22. 气象参数:属于自然环境的物理因素,是描述空气物理性状和特征的重要指标。

23. 相对湿度:在同一温度下,绝对湿度和最大湿度的比值,即空气中实际含水汽的量和同一温度下饱和水汽量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24. 新风量:指在门窗关闭的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由空调系统通道,房间的缝隙进入室内的空气总量m3/h。

25. 标准物质RM:又称标准样品,参考物质等,是指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确定其特征性量值的一种材料或物质。

26. 标准气体:待测物质浓度准确已知的气体混合物。

27. 粉尘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粉径的分布或质量组成的百分比表示。 28.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用来表示颗粒物的粒径)指在通常的温度,压力和相对湿度下,层流气流中和单位密度(1g/cm3)球体具有相同沉降速率的颗粒直径。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直径(PAD):指在通常温度,压力和相对湿度的空气中,在重力作用下和实际颗粒物具有相同末速度,密度为1g/cm3球体的直径;颗粒物的扩散直径:指在通常温度,压力和相对湿度下,和实际颗粒物具有相同扩散系数的球体直径。

29.总悬浮颗粒物:TSP,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0um的颗粒物

30.快速测定:是一种应用简便分析方法或便携式的简易仪器在现场短时间内测定出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测定方法

水质: 2.水体污染物:风能造成水体的水质,生物,沉淀物质量恶化的物质或能量,都可称水体污染物

4.水环境容量: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允许容纳污染物的最大量。 5.水质:水及其中杂志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称为水质 6.水质指标:衡量水中杂质的具体尺度称为水质指标

7.回收率: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在式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经分离富集后,测得标准物质的量和加入标准物质的量的H值称为回收率。

8.富集效率:是指富集到待测组分的量和待测组分总量之比。

9.色度:水的颜色,指水中的溶解性物质或胶体物质所呈现的类黄色乃至黄褐色的程度。由溶解性物质和不溶解性悬浮物质产生的颜色称为表色,仅由溶液状态的物质产生的颜色称为真色

10.浑浊度:水因含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而呈浑浊状态,造成通过水的光线被散射或对光线透过受到阻碍的程度。

11.总硬度:主要指溶于水中的钙盐,镁盐类的含量

12.酸度:指水中能和强碱反应的物质总量,用CaCo3mg/L表示

13.碱度: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物质的总量,这类物质包括,强碱,弱碱,强碱弱酸盐(HCO3-,CO32-,OH-,H4BO-4)

14.余氯:加入氯经过一定时间接触后,水中所剩余的有效氯称为余氯 15.化学需氧量(COD):水中还原性物质,在规定条件下,被氧化时所消耗氧化剂相当于氧的量,称化学需氧量,结果以氧气的mg/L表示 16.生化需氧量(BOD):水中的有机物在好气性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分解所消耗氧气的量,结果以氧气的mg/L表示。

17.纯水:以市政自来水为原水,经初步净化,软化(被原水硬度而定),采用反渗透、电透析、蒸馏等工艺使水中溶解的矿物质以及其他有害物质全部去除的水。

18.净水:以市政自来水为原水,通过吸附、超滤以去除水中有害物质而保留原水化学特征,即保留原水中的溶解性矿物质的水。

20.检出限:是指对某一特定的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可以以试样中定性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量。

22.标准物质:按规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确定了某些物理特性或组分含量值,在相当长时期内具有可接受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并组成和性质上接近于环境样品的物质。 简答:1.空气包括:大气、工作场所空气、室内空气。 2.按检验对象分类:(1)大气质量检验(2)工作场所空气质量检验(3)室内空气和公共场所空气质量检验。

3.按检验目的分类:(1)环境污染监测(2)特定目的监测(3)污染源监测。 4.空气理化检验包括两方面的工作:(1)空气自然环境物理因素的测定(2)空气污染物的检测。 5.空气理化检验的主要内容:(1)颗粒物的测定(2)无机污染物的测定(3)有机污染物的测定(4)空气污染物的快速测定(5)气象参数的测定。 6.空气理化检验的基本步骤:(1)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制定采样方法。(2)确定检验项目(3)设计采样点、采样时间、采样频率和采样方法(4)空气样品的保存与预处理(5)样品的分析测定(6)数据处理与结果报告。

7.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1)刺激作用(2)不良建筑综合征(3)致癌作用(4)氟中毒(5)对心血管系统影响(6)危害儿童健康(7)生物性变应原引起的过敏症(8)病原微生物污染。 8.采样点选择的原则与要求:(1)采样点应设在监测区域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浓度的地方(2)在污染源比较集中、主风向比较明显时,应将污染源的下风向作为主要监测范围,不舍较多的采样点,其上风向布设对照点(3)工业较密集的城区和工业区,人口密度及污染物超标区,要适当增设采样点;郊区和农村,人口密度小及污染浓度低地区,可少设采样点(4)采样点的周围应开阔(5)根据监测目的确定采样的高度。

9.采样布点方法:(1)网格布点法(2)功能分区布点法(3)同心圆布点法(4)扇形布点法。 10.工作场所采样的选择原则:(1)具有代表性(2)空气有害物质浓度最高(3)劳动者解除时间最长的工作点(4)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远离排气口。 11.常用的滤料有:(1)定量滤纸(2)玻璃纤维滤纸(3)聚氯乙烯滤膜(4)微孔滤膜(5)聚氨酯泡沫塑料。选择原则:采样效率高,采气阻力小,重量轻,机械强度好,空白值低,采样后待测物易洗脱提取。

12.游离SiO2焦磷酸质量法(原理):在245~240oC温度条件下,磷酸脱水生成焦磷酸,焦磷酸与粉尘中的硅酸盐、金属氧化物作用,使之形成可溶性焦磷酸盐,而游离SiO2不溶于焦磷酸。将用热焦磷酸处理过的粉尘样品溶液过滤,SiO2以残渣形式存在,称量残渣,以质量法测定游离SiO2。 13.空气颗粒物分类:(按粒径)(1)总悬浮颗粒物(2)PM10(3)PM2.5(4)可吸入颗粒物(5)胸部颗粒物(6)呼吸性颗粒物。

14.甲醛的测定方法:AHMT分光光度法,酚试剂分光光度法,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1)酚试剂分光光度法:①酚试剂也能与乙醛(>2ug)和丙醛反应生成蓝绿色化合物,此法所测得的样品从甲醛表示总醛含量②SO2有干扰,测定前将气样通过MnSO4滤纸过滤③温度影响显色程度④日光照射能氧化甲醛⑤适用于室内空气检测,也可用于工作场所(2)AHMT分光光度法:①抗干扰能力强,严格控制显色时间②居住区,室内,公共场所测定(3)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①乙醛,酚类不干扰测定,SO2有影响,NaHSO3消除②重现性好,灵敏度低,工业废气和环境中甲醛的测定(4)同时测定甲醛,乙醛,丙醛,和丙稀醛,SO2,NO2无干扰

15.总烃和非甲烷烃测定方法:气相色谱法(1)热解析-气相色谱法(测定非甲烷烃)(原理):在室温条件下,用GDX-102和TDX-01吸附采样管空气样品中的非甲烷烃,经240℃加热解析,用氮气将非甲烷烃导入气相色谱仪,以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测定.用正戊烷绘制标准曲线,峰面积计算非甲烷烃的浓度(2)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总烃和非甲烷烃)

16.气相色谱法测定甲基对硫酸(原理)用硅胶采样管采样,丙酮解析,SE-30和QF-1混合色谱柱分离,火焰光度检测器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

17.空气中无机物的测定:二氧化硫:强烈的刺激性臭味,空气中最常见最重要的污染物,酸雨主要形成物,质量标准为0.50mg/m3(小时平均),0.15mg/m3(日均)。测定的标准方法: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原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被甲醛缓冲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羟甲基磺酸。在碱性条件下,羟基甲基磺酸与盐酸副玫瑰苯胺(C19H19N3Cl23HCl,简称PRA,俗称副品红)反应,生成紫红色的化合物,该紫红色的化合物在570nm处有最大吸收,其吸光度与SiO2含量成正比。

氮氧化物:NOx.包括N2O.NO.N2O3.N2O5.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其二次污染物是硝酸酸雾和光化学烟雾。标准(换算成NO2):居民区日均0.12mg/m3.环境0.15mg/m3(一级标准)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5mg/m3。测定的标准方法: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原理:在对氨基苯磺酸和盐酸萘乙二胺混合吸收液中,空气中的NO2被吸收形成亚硝酸,与对氨基苯磺酸进行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然后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形成玫瑰紫色的偶氮化合物。在540nm处测定吸收值,吸光度值与NO2浓度成正比。

氨:强烈辛辣刺激性臭味,可燃性,有机物质腐败分解终产物。居民区一次最高容许浓度0.2mg/m3,公共场所中氨的测定采用靛酚蓝分光光度法()。空气质量测定踩用氨气敏电极法→PH玻璃(指示),Ag-AgCl(参比)。根据测得电位值确定样品中NH3含量。靛酚蓝分光光度法原理:用稀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氨,在亚硝基铁氰化钠及次氯酸钠存在下,与水杨酸反应生成蓝绿靛酚蓝燃料,在630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空气中氨的含量。

一氧化碳: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CO,或燃烧室温度过高,血液,神经毒物,常用测定方法:气相色谱法(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汞置换法,非分散红外吸收法→CO对非分散红外线具有选择性吸收。

搜索更多关于: 空气水质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3静态配气法:是把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气态的原料气加入已知容积的容器中,然后再加入稀释气体,混匀。方法有:大瓶配气法、注射器配气法,塑料袋配气法和高压钢瓶配气法。 4动态配气法:是将已知浓度的原料气以较小的流量恒定不变的送入气体混合气中,同时将稀释气以较大的流量恒定不变的送入气体混合室,与原料气混匀并将其稀释。方法:渗透膜法、气体扩散法、饱和蒸气法、负压喷射法、电解法和气相滴定法。 5粉尘分散度:是指空气中粉尘颗粒的粒径分布程度,可用数量分散度和质量分散度两种方法表示。方法:自然沉降法滤膜溶解涂片法。 6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方法:碱熔钼蓝光度法、焦磷酸质量法、X线衍射测定法等。 7质量中值直径MMD:是指在颗粒物粒度分布曲线中,颗粒物的累积质量占其总质量一半时所对应的空气动力学粒径。 8 PM2.5: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