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适宜采用口腔测量体温的是E
A 昏迷者 B 患儿 C 口鼻手术者 D 呼吸困难者 E 肛门手术者 2.可导致脉率减慢的是A
A 颅内压增高 B 贫血 C 冠心病心绞痛 D 急性左心衰 E 心源性休克 3.脉搏短促常见于D
A 发热者 B 房室传导阻滞者 C 洋地黄中毒 D 心房纤颤者 E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4.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可出现A
A 呼吸过速 B 呼吸过缓 C 潮式呼吸 D 间断呼吸 E 深度呼吸 5.可使血压测量值偏高的因素是D
A 手臂位置过高 B 袖带过紧 C 袖带过宽 D 袖带过松 E 眼睛视线高于水银柱弯月面 6.吸气性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是A
A 上呼吸道狭窄 B 细小支气管狭窄 C 肺组织弹性减弱 D 麻醉药抑制呼吸中枢 E 呼吸面积减少 7.电动吸引器吸痰是利用 B
A 正压作用 B 负压作用 C 虹吸作用 D 空吸作用 E 静压作用 8.减压器可使氧气筒内的压力降至B
A 0.1-0.2MPa B 0.2-0.3MPa C 0.3-0.4MPa D 0.4-0.5MPa E 0.5-0.6MPa (二)A2型题
9.患者吴某,女,27岁。肺炎球菌肺炎持续高热数天,给予冰袋降温,其原理是A A 传导 B 辐射 C 对流 D 抑制下丘脑 E 蒸发
10.患者李某,男,35岁,持续高热。在对患者的护理措施中不妥的是B A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B 测体温每天两次 C 冰袋冷敷额头 D 口腔护理 E 鼓励多次饮水
11.患者姚某,男,28岁,持续高热数天,每天体温最高40.3℃,最低39℃,此热型为 B
A 稽留热 B 弛张热 C 间歇热 D 不规则热 E 异常热
12.患者汪某,男,34岁。8am体温骤升至39.2℃,持续6h后降至36.96℃,2天后体温又升至39℃,此热型可能为C
A 稽留热 B 弛张热 C 间歇热 D 不规则热 E 回归热 13.患儿需测量直肠温度,护士需将肛表插入肛门C
A 1-2cm B 2-3cm C 3-4cm D 4-5cm E 5-6cm 14.患者林某,女,50岁,诊断为“菌痢”。护士测量体温时得知其5min前饮过水,为此应 E
A 嘱其用冷开水漱口后再测量 B 参照上次测量值记录 C 改测直肠温度 D 暂停测一次 E 告知患者30min后再测口腔温度
15.患者张某,男,70岁,测量口温时不慎将体温计咬碎,护士应立即进行的处理是E A 催吐 B 口服蛋清液 C 服缓泻剂 D 洗胃 E 清楚口腔内玻璃碎屑
16.患者郑某,男,45岁,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脉搏特征是B A 强大有力 B 细弱无力 C 动脉管壁变硬,失去弹性
D 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 E 每隔一个正常波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 17.患者张某,女,48岁,心包积液,患者可出现C
A 水冲脉 B 绌脉 C 奇脉 D 交替脉 E 细脉
18.护士小李,先为马先生测量脉搏,呼吸,测量呼吸时小李的手不离开诊脉部位是为了B
A 保持患者体位不变 B 不被察觉,以免紧张 C 易于计时 D 对照呼吸与脉搏的频率 E 观察患者面色
19.护士小李,未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在有关血压生理变化的叙述中不妥的是E A 更年期前女子略低于男子 B 寒冷环境血压上升 C 睡眠不佳时血压可稍升高 D 上肢血压低于下肢血压 E 坐位血压低于卧位血压
20.患者万某,男,34岁,测量血压血压值为132/88mmhg,属于E A 收缩压偏高,舒张压偏低 B 收缩压偏低,舒张压偏高 、 C 理想血压 D 正常血压 E 正常高值
21.患者,女,60岁,烦躁不安,面色苍白,体检:血压90/60mmhg,脉搏呈丝状脉,患者可能是A
A 休克 B 甲状腺功能亢进 C 缩窄性心包炎 D 脑血管意外 E 肺气肿 22.某护士长查房,提问护士小张,下列有关呼吸的描述正确的是A A 呼吸与脉搏的比例是1:4 B 小儿男性呼吸较快 C 男性及儿童以胸式呼吸为主,女性以腹式呼吸为主B
D 情绪激动,低温环境可使呼吸增快 E 呼吸不受意识控制 23.患者景某,女,76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呼吸可表现为 A 费力呼吸 B 深而规则的大呼吸 C 吸息样呼吸 D 蝉鸣样呼吸 E 鼾声呼吸
24.患者林某,男,65岁,因过量服用巴比妥类药物而中毒,患者出现潮式呼吸,其特点是C
A 呼吸暂停,呼吸减弱,呼吸增强反复出现 B 呼吸减弱,呼吸增强,呼吸暂停反复出现
C 呼吸浅慢,逐渐加快加深再变浅慢,呼吸暂停后,周而复始。 D 呼吸深快,呼吸暂停,呼吸浅慢,三者交替出现 E 呼吸深快,逐渐浅慢,以至暂停,反复出现
25.患者徐某,女,52岁,安眠药中毒,意识模糊不清,呼吸微弱,浅而慢,不易观察,护士应采取的测量方法是E
A 以1/4的脉率计算 B 测脉率后观察胸部起伏次数 C 听呼吸音计数 D 用手感觉呼吸气流计数 E 用少许棉花至患者鼻孔观察棉花飘动次数计数
26.患者张某,女,36,支气管扩张,护士指导患者做体位引流时应避免A A 在饭后0.5h进行 B 行超声雾化吸入提高疗效 C 引流同时做胸部叩击 D 引流体味是患肺处于高位 E 每次引流15-30min
27.患者李某,女,50岁。持续昏迷,护士观察到其痰液粘稠致呼吸困难,下列处理不妥当的是B
A 氧气吸入 B 用力叩击胸壁脊柱,以利于排痰
C 必要时用吸引器吸痰 D 帮助患者多翻身 E 超声雾化吸入
28.患者程某,女,79岁,脑卒中。患者意识不清,为其吸痰时应注意的内容不妥的是D
A 贮液瓶内吸出液应及时倾倒 B 检查管道连接和吸引器性能 C 吸痰管每次吸痰后更换 D 每次插入吸痰时间超过15s E 痰液粘稠,可配合叩击
29.患者范某,男,82岁。因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需氧气治疗,有关氧疗的作用不妥的是C
A 增加动脉血氧含量 B 提高动脉血氧分压 C 供给能量 D 改善缺氧状况 E 维持机体生命活动
30.患者黄某,男,60岁,因肺源性心脏病收住院治疗,护士巡视病房时,发现患者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及口唇发绀,血气分析:PaO25.2kPa,SaO270%。请判断其缺氧程度C A 极轻度 B 轻度 C 中度 D 重度 E极重度
31.患者苏某,男,52岁,急性肺水肿。给予20%-30%乙醇湿化给氧的目的是D A 刺激呼吸中枢 B 促使氧气快速湿润 C 吸收水分,减轻肺水肿 D 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 E 刺激血管收缩,减少渗出
32.患者胡某,女,75岁。呼吸困难,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氧的浓度为33%,每分钟的氧流量是B
A 2L B 3L C 4L D 5L E 6L (三)A3/A4型题 (33-35题共用题干)
患者江某,男,35岁,持续高热5议案,精神萎靡,每早晨9am,测得口腔温度39.2℃,下午4pm测得口腔温度39.8℃左右A 33.此热型为
A 稽留热 B 弛张热 C 间歇热 D 不规则热 E 异常热 34.发热程度属于C
A 低热 B中等热 C 高热 D 超高热 E 极高热 35.对该患者的护理措施不妥的是E
A 测体温Q4h B 卧床休息 C 保持病室安静 D 鼓励患者多饮水 E 禁忌开门窗 (36-37题共用题干)
患者郭某,男,23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剧烈咳嗽,持续发热而就诊。 36.测体温104.2°F,相当于摄氏温度E
A 38.1℃ B 38.6℃ C 39.1℃ D 39.6℃ E 40.1℃ 37.此时最好的降温方法为E
A 头部置于冰槽 B 50%乙醇全身擦拭 C 冰袋冷敷头部 D 化学冰袋头部冷敷 E 32℃温水全身擦浴 (38-40题共用题干)
患者李某,男,24岁,因“风心病、房颤”入院。主诉心悸、头晕、胸闷、四肢乏力、护士为其切脉发现脉搏细速、不规则,同一单位时间内心率大于脉率,听诊心率快慢不一,心率完全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 38.此脉搏称为C
A 缓脉 B 间歇脉 C 绌脉 D 洪脉 E 丝脉 39.此脉搏属于C
A 频率异常 B 次数异常 C 节律异常 D 强弱异常 E 动脉壁异常
40.正确测量脉搏的方法是D
A 先测量脉率,再测量心率 B 护士测量脉率,医生测量心率
C 一人同时测量脉率和心率 D 一人听心率,一人侧脉率。同时测量1min E 一人测脉率,一人计时 二、填空题
1.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总称。 2.人体以( 化学 )方式产热,以( 物理)方式散热。
3.发热过程包括体温(上升 )期,高热(持续)期、退热期三个时间。 4.体温上升的特点是( 产热大于散热 ),退热期的特点是( 散热大于产热 )。 5.退热方式有(骤退 )和(渐退 )两种类型。
6.间歇热指( 高热期 )和(无热期 )交替出现,常见于痢疾等。
7.发热患者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 )或( 半流质)食物。 8.口腔测温时,将口表水瓶端斜放于( 舌下热窝 ),闭紧口唇,用鼻呼吸,时间( 3 )min。
9.在使用(新 )体温计前或( 定期消毒 )体温计后,应对体温计进行检查,保证其正确性。
10.在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35℃以下,放入已测好的40℃以下的水中,( 3 )min后检视,若误差在( 0.2 )℃以上则不能使用。
11.心动过速指成人脉率超过(100)次/分,心动过缓指成人脉率少于( 60)次/分。 12.脉搏短绌的特点是心率( 完全不规则 )、心律( 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 13.洪脉的特点是脉搏( 强而大 ),细脉的特点是脉搏( 弱而小 )。
14.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 )或(消失 )称为奇脉。常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 15.浅表、靠近(骨髓 )的大动脉均可作为测量脉搏的部位,临床上最常选择的诊脉部位是( 桡动脉)。
16.在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达到的最高值称为( 收缩压 ),在心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下降达到的最低值称为( 舒张压)。
17.足够量的血液充盈是形成血压的前提,心脏(射血 )与外周(助力 )是形成血压的基本因素。
18.影响血压的因素有每搏输出量、( 心率 )、(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
19.寒冷环境血压可略(升高 );高温环境血压可略(下降 )。 20.正常血压为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脉压(30~40 )mmHg。 21.高血压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18岁以上成年人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 90 )mmHg。
22.中国高血压分类标准中,正常血压指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正常高值指收缩压( 12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 23.低血压指收缩压低于( 90 )舒张压低于(60 ). 24.血压计由(加压气球 )和( 压力活门 )、袖带、血压计组成
25.水银血压计玻璃管面上刻度的最小分度值分别为(2 )mmHg或( 0.5 )KPa。 26.测量血压时应将袖带平整置于上臂中部,下缘距肘窝(2~3)cm,松紧以能插入(1 )指为宜。
27.密切观察血压者,应做到四定,即定( 时间 )、定( 部位 )、定体位和定血压计。 28.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从外界环境中摄取( 氧气),并把自身产生的( 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机体与环境之间所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中称为呼吸。
29.呼吸系统由( 呼吸道)和( 肺)组成。 30.呼吸过程包括外呼吸、(气体运输 )、(内呼吸)三个过程 31.呼吸运动调节过程中,(延髓 )和( 脑桥 )是产生基本呼吸节律性的部位,大脑皮质可随意控制呼吸运动
32.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包括肺牵张反射、(呼吸机体体感受性反射 )、(防御性呼吸反射) 33.防御性呼吸反射,包括( 咳嗽)和( 喷嚏 )反射。
34.深度呼吸是一种(深 )而(规则)的大呼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
35.女性以(胸式 )呼吸为主,男性和儿童以(腹式 )呼吸为主
36.叩击时操作者将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状,自下而上,由( 外 )向( 内 )轻轻叩打。 37.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防震、防火、(防热)( 防油 )
38.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后应用,停止氧气时,应先( 拔出鼻导管 )再(关闭氧气开关)。
39.当氧浓度高于( 60 )%、持续时间超过( 24 )h,可出现氧疗副作用 40.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给予( 低浓度 )、( 低流量 )持续吸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