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球概论试题
地球概论试题
1、黄道对于天赤道的升交点为 ,降交点为 ,黄道对于天赤道的两个远跟点分别为 和 2、天文上定义天球时,规定了两个条件一是天球的球心是 。二是大球的半径是 3、扰动太阳最明显的标志是 活动,它的盛衰有一个 年轮回的周期,称为太阳活动周期。 4、类地行星除地球外,还包括 。5、月球表面的地形主要有 和月坑。
6、造成太阳每日赤径差季节变化的原因有 这种因季节而变化的太阳叫真太阳日,真太阳日全年平均值叫 。
7、地球公转的周期,笼统讲是一年,由于参考点的不同,天文上的年的长度有四种,分别是恒星年、 、近点年和 ,它们的参考点分别是恒星、 、近日点和 。
8、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提供了两个自然时间单位和 、 但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于其公转的轨道面,影响了 在地面上的分布和变化。
9、按本地经度测定的时刻为,全球通用的时间为_,而每个国家根据具体情况,规定的时间为 。10、月食的产生与射影天体的影子有关,天体的影子可分为 三个部分。 二、名词解释1、天穹 2、朔望月 3、阴历 4、食季 5、正午太阳高度 6、太阳周年运动 7、大地水准面 8、半日潮9、原子秒 10、太阳大气 三、1、为什么南北方向是有限方向,而东西方向是无限的?
2、什么是同步自转?为什么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总是它的同一个半面? 3、五带的性质有哪些?4、简述日食的全过程?5、我国农历的特点有哪些? 四、1、己知某恒星的赤径a=16h28m,当恒星时为2lh17m时,该恒星的时角为多少? 2、计算6月22 180 N, 300 S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五1.试论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效1、春分、秋分、冬至、夏至 2、地心或观测者、无限的 3黑子、11 4、金、水、火 5月“海”、月陆、环形山 6、黄赤交角、椭圆轨道、平太阳日 7回归年、交点年、春分点、黄白交点 8日、年、太阳辐射能 9地方时、世界时、法定时 10、本影、半影、伪半影
二1、人们能直接观测到的地面之上的半个天空,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天空。
2、从这一次新月(满月)到下一次新月(满月)所经历的一段时间,即月相变化周期,其长度约为29.5306日。
3、也叫太阴历,注重协调朔望和历月关系的历法,其中阴历年是派生出来的。 4、有可能发生日、月食的一段时间,它是同食限人小相关的。
5、指太阳中天时,太阳对于地平的高度角。决定于当地纬度和当时太阳的赤纬。
6、太阳周年运动是地球公转的反映,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一周,在地球上的观看来,
倒象是太阳绕地球运动,方向相反,周期为1年,太阳的这种视运动叫之。 7、把静止海面延伸到陆地底下,形成一个全球性的封闭曲面,称之,它是重
力作用的等位面,也是地面高程的起算点。
8在赤道上,或发生赤道潮时,一太阳日内有等高的二次高潮和低潮间隔均匀叫做半日潮。 9、以物质内部原子运动为基准,即铯原子跃迁振荡周期为基础定义的秒长叫原子秒。 10、是由高温电离等离子体组成的直接可以观测的外部表层,可分为光球、色球、日冕。 三l 、因为表示南北方向的是经线,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它们分别是南北方向的终点,又是二者的起点,所以南北方向是有限的。而表示东西方向的纬线是整圆,没有起点和终点,所以是无限的。
2、当天体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和方向都相同时,这样的自转叫做同步自转,月球就是同步自转的典型实例,也正是由于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周期相同,地球上所见到的月球,大体上是相同的半个球面。
3、①五带是季节地带;②五带是天文地带; ③五带是纬度地带。
4、日食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偏食、全食、偏食三个阶段,划分三个阶段有四种食相:初亏、食既、生光、复圆。
5、①阴阳历与二十四节气并行。 ②以月相定日序、以中气定日序。 ③采用干支纪年的独特纪时制度。
四、1.据s= t+α t=s-α=2117一1628=449
O
O
o
h
m
h
m
h
m
2.①据H = 90-φ +δ=90-18 + 2326'=9526' ②H=90-φ+δ=90-30+2326'=8326' 五、试论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效应(12分)1、太阳的周年视运动 古人根据黄道上夜半中星(在黄道上与太阳成180O的恒星)自西向东的周年变化,推测太 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自西向东移动的,并且大致日行一度。事实上,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是地球公转在天球上的反映:
(1)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轨迹(黄道)。是地球轨道在日心天球上的投影,黄赤交角也正是地球轨道面与其赤道面夹角在天球上的反映。
(2)太阳在黄道上的不同位置。是地球在轨通上不同位置的反映,太阳视圆面最小时,表明地球恰她于远日点上;反之,则位于近日点上。
(3)太阳周年视运动的方向。是地球公转方向在天球上的反映,二者均为自西向东。 (4)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角速度。是地球公转角速度在天球上的反映。在近日点附近,地
OOO
球公转角速度大,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角速度也大;反之,在远日点附近,二者角速度则变小。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可以通过每天测定太阳的黄经差导出(精确值,须用中星仪测定夜半中星的黄经差导出)。 (5)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周期。是地球公转周期在天球上的反映。在地心天球上,日心连续两次通过黄道上的同一恒星或春分点或同一个黄白交点的时间间隔,所对应
地球的公转周期分别是:恒星年、回归年和食年。2、四季的变化(1)太阳回归运动与四季形成。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在大球巨自西向东沿黄道的周年视运动,必然导致太阳在南、北半天球(δ=±23O 26')之间,以回归年为周期作往返运动;与天球上太阳的南北运动相对应的则是:地球上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φ=±23O 26')的南北往返运动:人们把这两种南北向的往返运动,统称太阳的回归运动。
太阳的回归运动是形成地球四季交替员根本的原因。本课程讨论的四季性质纯属天文四季。天文四季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进而引起太阳高度以及昼夜长短两大天文因素的周年变化所导致的。
(2)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表达式——定量说明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与季节变化 0O -[φ-δO] 使用此式时应注意: φ,δ。的取值均为北正南负。当h>0时,表示太阳在地平之上;当h<0时,表示太阳在地平之下(实为极夜现象)。 从公式可以推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及季节变化有如下规律:
1)无论任何季节,在纬度φ等于太阳赤纬δ。处的正午太阳高度h为最大值(90),自该纬度向两极方向降低。2)在半球范围内同一时刻,任意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等于这两地的纬度之差。3)任意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平均值等于该地纬度的余角。
4)在[φ]≥23O 26'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呈单峰型,极大极小值分别出现在二至日(北半球夏至最大,冬至最小;南半球反之)。
5)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呈双峰型。有两个极大值h=90两个极小值:
0
0
00
主极小值h=6634'一[φ],次极小值h=6634'+[φ]。(3)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产生季节变化的重要囚素之一。出昼长表达式为: cost=-tgφtgδ。 上式中,t为半昼长,2t才是昼长。当:(-tgφtgδ。)>1时为极夜现象。
当:( -tgφtgδ。)≤-1时为极昼现象。
从昼长表达式可推知,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和季节变化有如下规律:
1)当太阳的赤纬δ。为正值时(春分一秋分),越北昼越长,越南昼越短;当太阳的赤纬δ。为负值时(秋分一春分),越南昼越长,越北昼越短。
2)春秋二分,全球昼夜平分,无纬度变化;冬夏二至,昼夜长短达到极值;夏至日,北
半球昼最长,南半球昼最短;冬至日,南半球昼最长,北半球昼最短。 3)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无季节变化。
4)无论何时,极昼极夜总是出现在φ=±(90O -[ δO])的纬线圈之内。
5)昼长的年较差(一年中某地最长的白天与最短的白天的差值),随着(φ)的增大而增大。 6)任意纬度的昼长年平均值均为12h
(4)四季的划分
我国天文四季是以四立为季节的起点,以二分二至为季节的中点。因而,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春秋二季的昼长与正午太阳高度均介乎于冬夏两季之间。我国四季的天文特征甚为显著。西方天文四季的划分,更强调与气候四季的对应,以二分二至为季节的起点,四立为季节的中点。 3、五带的划分 太阳回归运动是地球五带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天文五带是所有自然地理要素纬度分带的基本因素。 ) (1)南北回归线之间,有直射阳光,此处为热带; (2)南、北极圈之内,有极昼极夜现象,分别为南、北寒带; )
(3)南、北半球的极圈与回归线之间,既无直射阳光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分别为南北温带。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