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多晶硅中水回用处理工程可研
徐州中能多晶硅中水回用处理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量,减少悬浮态有机物和无机物杂质,降低水中的碳酸盐硬度,减少含盐量,还能在降低腐蚀强度的同时,去除有结垢倾向的离子及少量重金属。
当原水的氨氮较高时,应在石灰处理方案前加曝气生物滤池(BAF)。本工程的中水来源于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后污水(一级B标准),中水的氨氮含量不高,经核算,针对本工程不需要设置曝气生物滤池。
石灰法处理系统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处理工艺,与膜法(膜生物反应器)中水处理技术相比,石灰处理技术有以下优点:
1、运行费用低、环境污染小; 2、不向水中投加大量的可溶性盐; 3、无废水的排放,不污染自然水体; 4、废弃物为固体,便于处置;
5、经石灰软化处理的水,其有机物,硅化物,铁等的含量均将减少; 6、石灰处理技术运行寿命长,维护工作量小,技术成熟可靠,投资低。 本工程的中水可生化性差,深度处理系统进水为中水,由于石灰处理方案对进水的适应性强,可以有效地降低碳酸盐硬度、硅、细菌及病毒的含量,有利于循环水浓缩倍率的提高,故本工程的中水深度处理方案选择石灰处理工艺作为比选方案。
4.2 膜处理工艺
膜处理方案主要指膜生物反应器(简称MBR)和浸没式超滤。
膜生物反应器(简称MBR)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水处理高新技术,它是膜技术(超滤或微滤)与传统的活性污泥生化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新的污水处理工艺,其以膜分离过程取代传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的二沉池和砂滤池,用超滤膜分离与活性污泥法相结合的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有机污水,既能深度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又能过滤水中的固体颗粒,并且排出物不含固体颗粒,保留生物体,延长生物体停留时间,因而出水COD、BOD、悬浮物含量很低。目前膜生物反应器已应用于美国、德国、法国和埃及等十多个国家。膜生物反应器在国内研究还不到十年,只是在最近几年才有小型装置被应用到实际的污水处理中。膜生物反应器方案需要原水的有机物充足,可生化能力较强,能够使污泥浓度保持在6000~10000mg/L,而本工程设计水质BOD/COD<0.35,中水的可生化能力较差,
9
徐州中能多晶硅中水回用处理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故不适宜采用MBR,而适合考虑单纯采用浸没式超滤膜处理方案。
浸没式超滤膜主要应用于原水有机物尚不能满足生化要求的场合。但无论是浸没式超滤膜或MBR均不能有效地降低原水的碱度和硬度,针对本工程仍需要采取去除硬度和碱度的后处理措施,如弱酸处理工艺或反渗透处理工艺。
鉴于中水的水质比较复杂,考虑到本工程中水的水质特点,故本工程不考虑MBR,可考虑选择浸没式超滤膜作为比选方案,拟定的膜处理工艺为:浸没式超滤+弱酸处理方案。
4.3 凝聚澄清工艺
凝聚澄清工艺是通过对原水投加混凝剂、助凝剂,然后通过澄清工艺来处理中水,该工艺可以降低中水的浊度,但不能有效降低循环水的碱度,对COD的去除也有限,更无法去除氨氮。该工艺适用于处理量较小的以生活污水为主的城市中水,或者中水中暂硬较低的场合。本工程的中水特点是暂硬较高,达到8.40mmol/L,如果采用该工艺循环水的浓缩倍率根本无法提高,循环水系统近于直流冷却系统,循环水系统的补水量及排水量均很大,因此该方案对本工程并不具有可行性。
10
徐州中能多晶硅中水回用处理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5 中水深度处理系统各方案设计
5.1 石灰处理系统方案(方案一)设计
5.1.1 方案一的系统流程
为了实现节水的目的,将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作为循环冷却水的水源,石灰深度处理系统的流程如下:
石灰筒仓 计量制乳 凝聚剂、助凝剂 二氧化氯 硫酸 来水 调节池 机械加速澄清池 管道混合器 变孔隙滤池 脱水机 泥浆池 回收水池 泥饼外运 循环水系统 图5-1石灰深度处理系统流程
5.2 超滤+弱酸处理(方案二)方案设计
5.2.1 方案二的系统流程
为了实现节水的目的,将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作为循环冷却水的水源,超滤+弱酸深度处理系统的流程如下:
11
徐州中能多晶硅中水回用处理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凝聚剂、助凝剂 二氧化氯 来水 调节池 浸没式超滤 弱酸阳离子交换器 循环水系统 澄清池 回收水池 废液池 泥浆池 脱水机 泥饼外运
图5-2 超滤+弱酸深度处理系统流程图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