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柳州市中考化学三模考试卷含解析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
1.x、y两物质(不含结晶水)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在t2℃时分别往两份100g水中加入30克x和30克y充分搅拌后,将溶液均降温至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x、y两溶液均已饱和
B.t1℃时,x、y的溶解度相等,且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x、y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两溶液均已饱和 D.t2℃时,x、y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且两溶液均不饱和 解析:B 【解析】 【详解】
A、降温至t1℃时,两种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选项A错误;
B、t1℃时,X、Y的溶解度相等都大于30g,X、Y两溶液中溶质质量都是30g,溶剂质量都是100g,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选项B正确;
C、t2℃时,X溶液为不饱和溶液,Y溶液恰好饱和,选项C错误;
D、t2℃时,X、Y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X溶液不饱和,Y溶液饱和,选项D错误。故选B。
2.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30g乙加到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C.t2℃时,各100g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固体甲多于乙 D.t2℃时,75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g水得到20%的溶液 解析:D 【解析】 【详解】
A、t1℃时,甲和 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故该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故正确;
B、t1℃时,乙的溶解度是30g,根据溶解度概念,100水中溶解30g,正好达到饱和状态,故正确; 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将t2℃的甲乙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到t1℃时,析出固体甲多于乙,故正确;
D、t2℃的甲的溶解度为50g,向50g水中加入25g甲,搅拌后得甲的饱和溶液为75g,加10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故选:D。 【点睛】
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3.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 该化学方程式为C2H8N2+ 2N2O4=2X↑+ 3N2↑+ 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CO
B.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0%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14:9 解析:B 【解析】
25g×100%=14.3%,故错误;
75g?100g试题分析:A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化学式为CO2 ;B选项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12×2)/(24+8+14×2)×100%=40%;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反应物有两种物质;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3×28:4×18=7:6;故是错误的叙述;答案选择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4.两包粉末,一包铁粉、一包氧化铜粉末,快速鉴别开的方法是( ) A.观察颜色,加以鉴别 B.加水溶解,再鉴别 C.用磁铁吸引,加以鉴别 D.通入氢气后加热,观察加以鉴别 解析:C 【解析】 【详解】
鉴别两种物质需要根据两种物质的性质上的差异进行分析:铁粉和氧化铜粉末都是黑色粉末,且难溶于水,所以A、B两项皆不能鉴别;铁能被磁铁吸引而氧化铜不能,故C正确;通入氢气后加热,可以还原氧化铜,黑色粉末变为红色,但却不能与铁粉反应,虽可鉴别却不是快速鉴别的办法。所以答案选C。 5.下图表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表示t1℃时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1℃时a、c饱和溶液升温到t2℃,均变为不饱和 C.a中含有少量b时, 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D.t1℃时,125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25克 解析:D 【解析】
A、P点表示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而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错误;
B、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随温度的升高,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升高温度后,c溶液有晶体析出,仍为饱和溶液,错误;
C、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变化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变化不大,故a中含有少量b时, 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错误;
D、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故t1℃时125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25克,正确。故选D。
6.下列四组实验中,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
A. B.
C. D.
解析:C 【解析】 【详解】
A、稀盐酸、稀硫酸都会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故A正确; B、稀盐酸、稀硫酸都会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故B正确;
C、稀硫酸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稀盐酸不会与氯化钡反应,故C错误; D、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变无色,故D正确。 故选:C。
7.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把湿的衣服晒干 C.把石蜡加热熔化 解析:B 【解析】 【详解】
A、湿衣服晒干是水的蒸发,没有新的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错误。
B、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水垢的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镁等物质,它们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醋酸钙、醋酸镁、CO2和水,有新的物质产生,是化学变化,正确。
C、石蜡熔化是石蜡由固态变成液态,没有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错误。
B.把水壶内水垢用食醋洗去 D.把棉线织成布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