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外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及其教学
医学人文教育属于跨学科跨专业教学,教学组织往往采取各学科专业人才组成的教学小组,通过协作教学将医学与文、史、哲等学科相融合,国外医学院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例如,美国有的医学院校设有文学修养课程,教师或让学生阅读并做写作训练,或采取小组讨论,或进行角色示范等;法国采取给学生列出选修课程、系列讲座、阅读参考书目,学生可以自学或选修;日本则采取体验教学,安排学生通过体验获得教育。 2.3.2教学目标注重能力培养
国外医学院校培养医生目标明确,即以患者为中心。要求医生不但要有精湛的医术,而且要具备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行、心理素质以及正确的伦理观、社会观、宗教观等。此外,要求专业医学工作者必须终身学习,在学习工作中能够正确地分析、思辨与判断,并能良好地沟通、协作与管理等。因此,国外医学教育在教学目标上注重医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教育是为了培养医学生如下几方面的能力:“识别和验证各种假定;拓宽视野和自身知识;发展批判思维技巧;培养宽容和坦诚的精神;对教条质疑的态度;培养移情的才能”。 2.3.3教学内容注重现实性、系统性、连贯性
国外医学院校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观察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医学问题,有针对性地开设具有实用性和实效性的人文专题讲座或某些课程,组织学生讨论发言,避免学生进入临床实践时缺乏应变能力和解决能力。
此外,在教学中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对医学人文课程进行合理规划和全程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掌握医学知识、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国外医学人文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5
对比国外人文教育的开展,当今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值得反思。从我国医学教育整体上来看,在科学与人文的对话与交融中,人文教育依然被边缘化。由于人才培养的功利性使人文教育弱化,医学生人文素质亟待提高。医学生在校期间忽视对社会、法律、伦理、哲学等方面的认知,从而日后表现为:毕业的学生缺乏敬畏、尊重生命的情感;缺乏毕生献身人类健康事业的敬业精神;缺乏作为医师必备的人文修养和人文基础。
通过对照国外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开展,可以看出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存在若干问题:学校对人文教育缺乏足够重视;从课程设置来看尚未形成医学人文教育多级学科体系;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人文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人文和医学专业教师协作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滞后等。因此,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必须进行调整与变革:要充分重视医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德行等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医德教育的人文价值取向;改革长期以智育为中心的专业教学计划,调整医学课程结构,组建多级医学人文课程模块;敦促教师提高人文素质水平,注重提升人格力量,避免人文精神迷失;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倡导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国外医学人文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创新与变革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形式。这对于我国医学人文教育改革的开展极具启发性。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革新观念,落实改革,努力塑造富有中国文化底蕴的现代医科大学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杜治政.当代医学人文理念与实践论纲[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1):2-7.
6
[2]张大庆.医学人文学:从多学科走向跨学科[C].中国医学人文评论2卷.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1-6.
[3]文历阳.21世纪医学科学和医学教育发展趋势[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2):1-2.
[4]何亚平,刘立萍.从中外医学教育标准的差异看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1):68-69,71.
[5]肖峰.论科学与人文的当代融通[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6]安仲明.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医生[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1996,17(1):7-11.
[7]朱健,康玉唐.发达国家医学院校人文课程设置概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8(3):90-93.
[8]江忠仪,顾鸣敏,马进,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医学教育办学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J].医学与哲学,2005,26(2):27-29.
[9]宫亮,周向东,熊玮.国外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特点和我国的现状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3):106-107.
[10]彭红,胡凯.我国与发达国家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64-68.
[11]于双成,潘国强.西方发达国家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与特征浅析[J].医学教育,1998(5):29-32.
7
中学生的我们应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和情操
“教育就是对人的社会改造”这是教育最根本的定义,让学生获得在社会中生存的技能是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责,也是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中学阶段,学生仅仅习得数学、语文、外语等这些知识技能还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不能适应终身学习发展的需要。那么除了书本知识以外,中学生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才能够创造自己未来精彩的人生呢?我觉得还应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重视以下五点。
一、 要拥有自信的人生
一个人如果不自信,只会一事无成。自信是人格的核心,作为人的发展,自信是步入成功大门的一把钥匙。因为,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制约的,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依靠自信这样一种自我感觉。这种感觉会引你勇往直前,战胜困难取得成功。作为中学生如何获得自信呢?
其一,要悦纳自己。也就是自己要清楚地知道“我是谁”,能找出自己的突出的优点。如果能够很快的说出自己的优点就证明很有自信,说明能接纳自己。作为中学生,要学会客观地剖析自我,无论处于什么不利的状态,都应该看到自己的长处,充满信心,取得进步。
其二,要相信自己行。一个人在成长中还要相信自己行,要记住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只有这样才能在逆境中不断进取;在逆境中充满自信战胜困难。报刊曾报道一个12岁的小孩子遇到海难,在冰冷的海水中漂流了几十个小时,能够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就是牢牢记住爸爸对他说的一句话 “相信自己能行……”他相信一定会有人能来救他,他一定能够回家,相信自己使他战胜了严酷的现实,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每个人面对人生都应该相信自己行。
其三,要正视自己的不足,战胜自己的弱点。什么是成功?成功不是说我超过了某某人,真正的成功是战胜自己,改变自己过去的缺点。战胜自己不是一下就能做到的,需要从小处开始改变,一点一点地克服自己的弱点养成良好的习惯。其次,要从小就坚持自我反思,不断的促进自己的改变和发展。时常问问自己,有没有什么不足,并想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在学习上,争取每天下午自习课的时候就把作业写完,晚上的时间,反思一天学到的内容,总结已经掌握的知识,找到自己不理解还需要与同学、老师探讨的问题,第二天及时解决。不仅仅是学习,在做人方面也要不断地进行反思,良好的行为、习惯都需要通过反思来调整、完善。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取得成功,从而积淀自信。
二、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首先,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否则就不要承诺。作为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向父母、向老师、向同学、向集体承诺一些事情,一旦承诺的事情,就应该学习“玄奘西天取经”的精神,想方设法来完成,一定要取信于他人。
其次,自己决定做的事情一定要坚持。作为中学生经常自己给自己定一些规则,比如,每天几点到学校晨读,晚上定时看电视,双休日安排学习时间。只要是自己决定的,一定要坚持做,对自己不能放松,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努力做到。有时尽管没人监督,也能做到,这是一种自我约束,也是一种诚信。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