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京TD-LTE无线网络规划方案 - 图文
信息,发生错误的概率较低;而PUCCH format 2的调制方式为QPSK,且PUCCH format2只有频域的扩频,没有时域扩频增益,而且PUCCH format2承载20bit信息,其中包含CQI信息,而不同的CQI反馈模式其bit长度不同。本次仿真取的CQI bit长度较长(11bit),使其编码率上升,编码增益下降。这些都使得PUCCH format1a的解调门限低于PUCCH format2,具有更好的覆盖性能;
4、 从现有的统计结果看,上行信道中,当前配置的PUSCH将是覆盖受限的信道。这
是因为,室内场景中对于上行业务速率有较高的等级要求,当前链路预算是基于上行边缘目标速率600kbps的较高要求的,这就需要分配较多RB资源或者需要采用更高的MCS等级才能满足业务速率的要求。前者将使用户占用带宽升高,抬高底噪声;后者需要更高的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会提高对解调门限的要求,而两者都会使最大允许路径损耗下降,降低覆盖性能。因此,这种情况下,PUSCH的覆盖性能较差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边缘速率目标要求下降,那么可以预期PUSCH的覆盖性能将会得到改善。
9.3.4 室内上下行覆盖平衡分析
从当前配置和仿真结果来看,对于上下行信道的综合覆盖性能,有:
1、 室内覆盖环境干扰较小,类似于单小区环境,链路预算方法与室外不同,仅考虑干
扰储备的方式。
2、 上行为业务信道受限(边缘速率600K),下行为控制信道受限(业务信道边缘速率
2M)。下行覆盖不受RB资源配置影响,上行覆盖受RB资源配置影响;
3、 对于边缘用户通常使用PDCCH format3、PDCCH format4进行调度,因此综合覆盖性能
受限于上行业务信道。
若要进一步改善室内的覆盖能力,可考虑适当加大下行发射功率(室内分布系统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根据链路预算结果,当下行信源功率提升到32dBm时,下行控制信道覆盖受限信道PDCCH format0与上行业务信道(边缘速率600K)的覆盖基本相当,分别为17.61m和16.88m(均为LOS);当下行信源功率提升到37dBm,即天线出口功率为10dBm时,PDCCH format0的覆盖距离超过上行业务信道,覆盖距离为25.85m。由此可见,针对不同的室内分布系统,可以调节下行信源功率,以达到覆盖平衡。 9.4
室内天馈建设方案
由于室内MIMO的性能明显由于单天线,我们建议室内优先考虑布设2天线,对于却有物业协调和施工困难的场景也可选择单天线。 9.4.1 MIMO天线间距分析
用MIMO技术需要使信道可划分独立的空间信道,要求天线间信道相关性尽可能低。在普通天线形态下,达到这一要求需要使天线间距增大。根据3GPP 25.996对多天线阵的天线阵元间距的规定,天线阵元间距可选1/2λ、4λ、10λ三种。室内考虑MIMO及实现的可操作性,MIMO天线间距建议选择4λ。也即对于TD-LTE在2300MHz时,天线间距要求为:4×(3×10^8/2300000000)=0.52米。
双极化天线,由于采用交叉极化方式,天线相关性较相同极化方式的天线低,在工程施工有困难,确有原因无法使天线间距为4λ以上或布线成本太高的场景,也可使用双极化天线,完成MIMO的应用。
第 33 页 共 43 页
9.4.2 普通的单天线室内组网方案
普通的单天线室内组网方案,不支持任何MIMO模式,其设计与TD-SCDMA基本一致,控制覆盖及根据容量进行小区划分。 9.4.3 分层SDMA方案
在分层SDMA方案下,原天线点位置不发生改变,不同楼层使用不同的通道。由于楼层之间存在较大隔离度,因此各个通道的覆盖区域相对独立,能够应用空分复用技术,有效提升系统容量。
方案图例:
层1通道1层2用户1时隙M,码道N通道2Cell1(Ant1-4)层3通道3BIUeBBUBBU资源池eBBU资源池Cell2(Ant5-8)层-------时隙M,码道N层8用户2通道8
该方案不改变现有的分布式天线结构,仅信号源接入方式发生变化,采用合适的合路方
式接入现有分布系统即可,施工方便。对于合路方式的改造需要根据具体楼宇的方式进行,原则是保证TD-LTE覆盖和业务质量的同时,尽量避免对旧系统的影响,并尽量使各系统的覆盖范围大体相当。这需要根据具体设计方案进行计算分析,选用合适的合路方式和改造方案,可能会涉及部分区域或主干电缆的更换。
优点:SDMA方案可以使系统容量获得提升;
对原分布系统影响最小,改造工程量小,投资成本较低;
缺点:由于每个楼层仅有一个天线通道,使得用户峰值速率受到限制;由于每层都需要
单独接入LTE通道,因此对于2G/3G./LTE合建的系统而言,需要使用较多的合路器,并需要考虑各系统的覆盖平衡性。
第 34 页 共 43 页
适用性:该方案适合于对用户峰值速率要求不高,但对系统容量要求较高的场景下采用,
是一种经济的部署方案。更适用于分层、分区域较明显,空间隔离效果较好的楼宇或场馆。 9.4.4 单通道交叉布线方案
方案图例:
通道2
通道1
通道2
通道1
如上图所示,POS1~5为室内场景目标覆盖区域,天线点位1~4则为已有的2G/3G室内分布系统天线位置。以该典型场景为例,说明单通道交叉布线的基本思路。
该场景中,可以通过将天线1和天线4编为一组,天线2和天线3编为一组,分别接入TD-LTE基站的不同通道,这样对于pos1而言天线点位1和天线点位2即为来自不同通道的MIMO发射天线提供覆盖,可以实现单用户MIMO,其他的覆盖区域也是类似的。
实际上,这并不是一种完全单通道的方式,由于需要实现SU-MIMO,对于一个楼层或者说一片区域内,仍然是两个通道构成的分布。但不同于后面的新增通道或双缆的SU-MIMO分布方案,本方案对于每个天线点位而言是单通道的,也就是不需要在每个天线点位再增加天线或者替换成双极化天线。本方案更依赖于楼层内天线的分布位置情况以及天线间距来提供满足MIMO天线所需的非相关隔离要求。由于需要使天线点位之间交错使用不同的LTE通道,因此对已有的2G/3G分布而言每个平层都会涉及大量的线路改动,设计的复杂度以及改造施工复杂度很高。
优点:对于面积不是很大,楼层很少且空间隔离难以实现的场景而言具有一定的优势; 缺点:将涉及到对2G/3G分布系统各楼层分支的大量改动,工程改造量大;
实现该方案需要结合建筑布局结构、覆盖目标区域划分等综合考虑,对于楼层较多且单层面积较大的楼宇实现难度较大。
适用性:该方案较适合于层数很少、层面积不是很大的场馆、超市、开放式的市场、会场等场景。
9.4.5 单用户MIMO解决方案 9.4.5.1 新增一个LTE通道方案
第 35 页 共 43 页
9.4.5.1.1 新增天线点位
在现有2G/3G单缆分布系统基础上,TD-LTE信源基站一个通道与现有系统采用适当的合路方式进行合路,另外单独增加TD-LTE一个通道的主干和分支,原2G/3G系统的天线点位改为2付天线,分别接入TD-LTE基站的两个通道,2付天线间距要求满足MIMO天线非相关性隔离要求。
方案图例:
GSM900/1800CDMA800POITD-SCDMA合路器10λDCSTD-LTE
优点:现有2G/3G分布系统无需接入另一套分布中,对现有2G/3G分布影响相对较小。 缺点:需要考虑多系统合路干扰和互调问题;
施工难度增加且周期较长,物业协调较困难。 系统成本较高。
适用性:该方案适合多数楼宇的改造。 9.4.5.1.2 使用双极化天线
在现有2G/3G单缆分布系统基础上,TD-LTE信源基站一个通道与现有系统采用适当的合路方式进行合路,另外单独增加TD-LTE一个通道的主干和分支,原2G/3G系统的天线点位改为双极化天线,分别接入TD-LTE基站的两个通道。
方案图例:
GSM900/1800CDMA800POITD-SCDMA双极化吸顶天线合路器 DCSTD-LTE
优点:现有2G/3G分布系统无需接入另一套分布中,对现有2G/3G分布影响相对较小。 缺点:需要考虑多系统合路干扰和互调问题;
施工难度增加且周期较长,物业协调较困难。 系统成本较高。
适用性:该方案适合多数楼宇的改造,适用于新增天线点位困难或新增天线间距难以满足SU-MIMO信道条件的情况。
9.4.5.2 原有室分系统采用上下行分缆实现MIMO方案
将TD-LTE MIMO两个通道信号分别与分缆方式的室分系统的Tx与Rx进行末端合路,构成单用户MIMO模式。该方案无需对原室内分布系统进行改动。
方案图例:
第 36 页 共 43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