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2-2013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八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时间:100分钟 分值:120分
亲爱的同学,又到了展示你才能的时刻了,别匆忙,别慌张,请你轻松地走进考场,微笑着拿起语文试卷,愉快地接受检验,相信你平日的辛勤耕耘定会在这里收获到硕果累累。 题号 分值 (一) (二) (一) (二)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①解剖( )②文zhōuzhōu( )③摹画( )④宽shù( ) ..⑤锃亮( )⑥yǒu黑( )⑦寒颤( ) ⑧mì食( ) ..
2、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按顺序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分) 油光可见 暗然失色 花团锦簇 冥思暇想 颔首低眉 粗制烂造 正襟危坐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 ) A、由于他长期住在城市里 , 再加上父母的溺爱 , 养成了爱虚荣、怕艰苦。 B、认真复习是我们能否在期中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的保证。 C、在老师的教育下 , 我明白自己错了。
D、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的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
4、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 )
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 ;你要住在崖下, ;你要住在林间, ;你要住在村头, ??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①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 ②可观石上生云
③可看水中腾雾 ④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5、仿照示例,运用古诗文名句,再写一句话。 (2分)
示例:结识古仁人,我赞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仿写:结识古仁人,我 。 6、语文综合活动 (4分)
①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感情,它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田,虽然悄无声息,
1
却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请写出一句与母亲有关的俗语或格言。 (2分) ②打电话已成为人们交往的重要方式。当你给同学家里拨通电话后,听到的是一个陌生的声音,这时,你该怎样说才是最合适的? (2分) ( ) A、喂!你是谁?我找张小红。 B、喂!我要找张小红。
C、您好!请找张小红接电话。 D、您好!我是林坚,请找张小红接电话。 7、我会填。(名句积累) (6分)
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 。 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 , 。 ③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诗人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诗句是:
, 。 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是: , 。 ⑤《归园田居》中被王国维誉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境界的诗句是: , 。 ⑥“侧自天地更怀君,独立苍茫自忧民”这两句诗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 “ , ”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8、你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2
分)
9、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分) (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16分)
2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0、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6分)
①造饮辄尽 造: ②或置酒而招之 或: ..③环堵萧然 萧然: ④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于: ...⑤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 : ⑥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因以为号焉。 译: ②故自号曰醉翁也 译: 12、用文中的句子填空。 (4分)
①《五柳先生传》中能概括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一句是:
②《醉翁亭记》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13、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2分)
①五柳先生:
②醉翁: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14——18题 (13分)
百衲衣 叶大春
①故乡风俗:常生病遭灾的小孩,须吃千家饭,穿百衲衣,方能祛病化灾、长命百岁。我小时候经常生病,父母就让我吃千家饭,穿百衲衣。
②吃千家饭,就是挨家挨户讨一把米混在一起煮饭吃;穿百衲衣,就是挨家挨户讨一块布缝在一起做衣穿。千家饭象征性地吃一顿就够了,百衲衣却要常穿,有点像“护身符”。
③小时候,我不愿意穿百衲衣,爹娘不知说了多少好话,就差没跪下磕头了。10岁
3
那年,妹妹在灶前烧红苕吃,把柴堆烧着了,烈火忽地蹿上了房顶。娘冲进火中,没有去抢救粮食和铺盖,也没有去抱那只闹钟,而是抢出了那件百衲衣。娘的头发烧焦了,.脸上被火燎伤了一大块。我啜泣着埋怨娘:“冒这么大危险抢那破衣服值得吗?”娘嗫嚅道:“值得,值得!”
④在故乡,13岁就算成人了。我13岁就可以不穿百衲衣了,脱下百衲衣时,我仿佛飞出樊笼的小鸟一样自由快乐。我不知道娘仍然珍藏那件百衲衣,她真以为我能平平安安地长大,都多亏了灵验的百衲衣。她很感激百衲衣。在我考上大学进城时,娘把百衲衣放进了我的行李箱里,说:“要出远门了,带上它,让它庇护你,提醒你:你是吃千家饭穿百衲衣长大的山里孩子,要好好读书,替山里人争气!无论你走到哪里,干什么事,都不要忘了山里人!”
⑤后来,我结识了一位民俗学家,便向他谈起穿百衲衣的风俗。民俗学家说:“按照风俗习惯,穿百衲衣的孩子长大后,父母要向当年讨过布的人家还情的。你家还情了吗?”我惊诧:“怎么还情?”民俗学家说:“一般来说,讨过布的人家得还一截能做一件衣服的布。”我恍然大悟:难怪我满13岁那年,娘通宵达旦地纺线织布,原来娘已经悄悄替我还情了!
⑥我想,这获之碎布、报之衣料的百衲衣风俗,多像“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古训呀!
⑦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穿过百衲衣——人生的百衲衣。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得到生活的馈赠、命运的庇护、时代的恩泽和社会的援助,那么就不应该忘记报答。知恩图报,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其实报答并不一定要鞠躬尽瘁赴汤蹈火,往往只是拔一羽以利天下、伸一手以救众生的事,就像给穿百衲衣的人一块碎布而已??
14、母亲是如何对待“百衲衣”的?从文中筛选信息概括归纳填入下面括号中。(4分) 讨布缝百衲衣——( )——珍藏百衲衣——( )——还情百衲衣 15、浓浓的母爱是本文表现的重点。在表现母爱时,文中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主要在哪一节?并概括该小节的内容。(3分)
侧面描写在:_____小节;内容: 16、第③段中加点的“抢”字表现了什么?(2分)
17、文章结尾说“不应该忘记报答”,作者认为应该怎样报答?(用文中语句)(2分) 。 18、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请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的认识。(2分)
。 (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19——23题 (13分)
绝 唱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