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4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咸阳市名校中考化学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24.2019年4月以来,为防控非洲猪瘟,海南省防疫部门使用二氯异氰脲酸钠(化学式为C3Cl2N3O3Na)杀菌消毒。请计算(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1)二氯异氰脲酸钠中氯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
(2)现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1%的二氯异氰脲酸钠溶液5000g,需要二氯异氰脲酸钠的质量是____。 七、探究题
25.做完氢氧化钠与稀硫酸中和反应的实验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
(1)甲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2SO4一种物质。 (2)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_____两种物质。 (3)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两种物质。 (查阅资料) ①Na2SO4溶液显中性。
②Al与强碱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等物质。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铝片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冒出,收集气体点燃,火焰呈淡蓝色。 实验结论 乙同学 实验 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将表面反复打磨后的铝片放入试管的溶液中。 猜想(2)成立。 丙同学 实验 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_____色。 猜想(3)成立。 (总结反思) 丁同学根据乙、丙两位同学的实验现象,首先肯定猜想(1)不成立。经过进一步分析,丁同学认为猜想(2)也不成立,他的理由是_____。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猜想(3)成立。 (知识拓展)
(1)生活中能否用铝制品来盛放强碱性溶液?_____(填“能”或“不能”); (2)乙同学的实验中铝片与NaOH(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丁同学认为铝制品不能用清洁球擦洗,你认为原因是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B C B B B B D D B B D A B D 二、填空题 16.B C A D F E
17.C、H、O a a Ca 维生素 蛋白质 脂肪
18.(1)A、B、C(2)2NO2+4CO三、简答题
4CO2+N2(3)2:4:4:1
19.方法一:取废液少许,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显酸性,不变色,说明不显酸性。方法二:取锌粒,加入废液,有气泡生成证明是酸性溶液。方法三:用玻璃棒蘸取废液滴在pH试纸能测出溶液的pH值,若小于7,证明溶液是酸性溶液。
20.铁; 铁原子的质量大/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大/或将其公式描述清楚 四、实验题 21.2H2O2
2H2O+O2↑ 白磷燃烧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盐酸和碳酸钙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水反
应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性,会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五、流程题
22.(1)二氧化碳 (2)b、c (3)2CH3OH+3O2六、计算题
23.混合物 Na NO3 28:32或7:8 24.71:48 5g 七、探究题
25.H2SO4(硫酸) 红 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溶液中不可能含有硫酸。 不能 Al+2NaOH+2H2O=====2NaAlO2+3H2↑ 容易破坏铝在空气中被氧化后在其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合理也给分)
-
2CO2+4H2O CO2+Ca(OH)2═CaCO3↓+H2O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对鉴别方法的认识 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 ②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后闻气味 ③区分硫酸铵和硫酸钾,加熟石灰粉末研磨 C.对现象的认识 ①硝酸铵溶解溶液温度降低,硝酸铵溶解时吸热 ②溶液滴加酚酞变红,溶液显碱性 ③喝汽水打嗝,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A.A B.B C.C D.D 2.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可以施用下列化肥,其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A.
B.
C.
D.
B.对安全的认识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③海鲜食品喷洒甲醛溶液防腐 D.对防锈的认识 ①自行车的支架喷油漆防锈 ②菜刀用后及时洗净擦干 ③保留铁锈可防止铁进一步锈蚀 3.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C.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泥土加入水中,振荡后可以形成溶液 B.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
C.稀释时,把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放出大量的热 D.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少量硝酸钾晶体
5.有X、Y、Z 3种金属,将X和Y浸入稀硫酸中,X溶解,Y不溶解;将Y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Y的表面有Z析出.则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X、Y、Z
B.Z、X、Y
C.X、Z、Y
D.Y、Z、X
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将t1℃时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升高温度 7.下列有关环境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B.吸烟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气体
D.“白色污染”是指一些白色垃圾造成的污染
8.2017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A.利用风力发电 B.增加绿化面积 C.节约用水用电 D.直接排放废气 9.下列除去杂质(少量)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稀硫酸 CaCl2溶液 FeCl2溶液 二氧化碳 杂质 铜 稀盐酸 CuCl2 一氧化碳 除杂质的方法 过滤 过量CaCO3、过滤 过量铁粉、过滤 点燃 A.A B.B C.C D.D 10.用尿素溶液来处理汽车尾气,化学方程式为:2CO(NH2)2+4X+O2=2CO2+4N2+4H2O,则X的化学式是( )
A.NO2 B.NO C.N2O D.NH3
11.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B.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则纯净物都是由分子构成
C.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都是碳酸盐
D.点燃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可能爆炸,则点燃可燃性气体和氧气的混合物都可能爆炸
12.一定质量的甲烷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甲烷完全反应,生成物只有CO、CO2和H2O,且总质量为20.8g,其中H2O的质量为10.8g,则CO2的质量为 A.5.6g B.8.8g C.4.4g D.4.8g
13.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