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护试题
第一篇 基本援助护理技术
第一章 医疗护理环境
第一节 医院
A1型题
1. 病区物理环境的要求中,不宜强求一致的是 A.物品整齐干净 B.不留家属陪住 C.美观、舒适
D.安静 E.安全
题解:病区的物理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声音、光线、通风、装饰等方面,给病人创造一个整齐、清洁、安静、舒适、美观、安全的环境,这不仅是病人在接受治疗时所不可缺少的外在条件,而且对病人的生理心理调节起着重要作用。至于是否留家属陪住取决于病人的病情和各个科室的情况,不强求一致。 答案:B
2. 保持病区环境安静,下列措施哪项不妥 A.推平车进门,先开门后推车 B.病室门、桌、椅脚应钉橡皮胶 C.轮椅要定时注润滑油 D.医务人员应穿软底鞋
E.医务人员讲话时应附耳细听 题解:医护人员迎努力创造使病人舒适而安静的环境,在病区的医疗护理工作中减少噪声的刺激,控制噪声的产生,护士需做到:说话轻,说话声音应轻柔、清晰,应能评估自己的声量并且保持适当的音量,但也不应该附耳细语,这样会使病人产生疑虑、误解与恐惧,令病人极不舒适;走路轻,在病区行走时应柔步无声,工作时应穿软底鞋,防止走路时发出不悦耳的声音;操作轻,操作时动作轻稳,推车的轴轮应定时滴注润滑油,以减少摩擦发出的噪声,推平车进门,先开门后推车,不能用车撞门;关门轻,病室的门、桌、椅脚应钉橡皮胶垫,门窗要定时滴注润滑油,开关门窗时,随时注意轻开轻关,不要人为地发出噪声。 答案:E
3. 危重病人入院时,哪项不是护士的工作 A.酌情安置危重病室 B.迅速通知医生 C.立即给予紧急处理
D.发病危通知单 E.安慰病人家属
题解:危重病人入院时,护士应酌情安置危重病室,迅速通知医生,安慰病人家属,在医生未到之前进行紧急处理,如测血压、给氧、止血、配血、建立静脉通道,实施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发病危通知单是由医生正确评估病人病情后才能下达的,而不是护士的职责。 答案:D
4. 病室湿度过低时病人出现 A.口舌干燥
B.胸闷不适 C.头晕、头痛
D.烦躁疲乏 E.排尿增多
题解:病室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湿度过高,水分蒸发减少,抑制出汗,病人感到潮湿、气闷,尿液排出量增加,加重肾脏负担,所以BE项为湿度过高的表现;湿度过低时,空气干燥,人体会蒸发大量的水分,引起口干舌燥、咽痛、烦渴等表现,对急性喉炎、气管切开和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十分不利。WHO规定的噪音标准,白天病区较理想的强度在35~40dB,长时间处于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能导致耳鸣、血压升高、血管收缩、肌肉紧张,以及出现焦躁、易怒、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 所以CD两项为噪声环境导致病人出现的情况。 答案:A A2型题 X型题
18.医院的工作任务是 A.以医疗为中心 B.预防疾病
C.保证完成教学与科研任务
D.指导基层和计划生育的技术工作 E.提高医护质量
题解:医院的工作任务是以医疗为中心,在提高医护质量的基础上,保证完成教学与科研任务,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同时,做好扩大预防、指导基层和计划生育的技术工作。 答案:ABCDE
第二节 门诊部
张某,大量呕血,送入急诊室,在医生未到之前,值班护士首先应 A.止血、吸氧 B.测血压、建立静脉通道、配血 C.准备升血压药物 D.详细询问呕血的发生过程 E.通知病房准备床位
题解:危重病人入院时,护士应酌情安置危重病室,迅速通知医生,安慰病人家属,在医生未到之前进行紧急处理,如测血压、给氧、止血、配血、建立静脉通道,实施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该患者大量呕血,首先应测血压,建立静脉通道,配血。 答案:B
13.患儿6岁,因溺水,心跳、呼吸骤停,送入急诊室。护士不需要实施下列哪项措施
A.开放气道 B.人工呼吸 C.做好抢救记录
D.胸外心脏按压 E.配血
题解:对于溺水病人,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首先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并且做好抢救的记录和查对工作,记录要求字迹清晰、准确、及时。必须注明时间,包括病人到达时间,医生到达时间,抢救措施落实时间。因病人不需要输血,所以不用配血。 答案:E B型题
15-17共用备选答案
A.按挂号顺序进行就诊 B.送往急诊室就诊 C.立即送往抢救室抢救
D.做好疫情报告 E.安排隔离门诊就诊
15.王某,女,28岁。右下腹剧烈疼痛,伴有恶心、呕吐。门诊护士应 题解:门诊护士应随时观察候诊病人病情,遇到高热、、剧痛、呼吸困难、出血、休克等病人,应立即安排提前就诊或送急诊室处理;对病情较严重或年老体弱者可适当调整就诊顺序。题干中患者病情严重,应立即送往急诊室就诊。 答案:B
16.张某,男,6岁。因发热、皮疹前来就诊,皮疹呈向心性分布。护士应 题解:发热、皮疹是传染病病人常见的症状体征,对于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分诊到隔离门诊就诊,并做好疫情报告。 答案:E
17.林女士,75岁。因心前区疼痛前来就诊,门诊护士在巡视候诊病人时发现该病人脸色苍白、四肢湿冷、发绀,病人对护士的询问无应答。对该病人应
题解:病人脸色苍白、四肢湿冷、发绀,病人对护士的询问无应答,已出现了休克的症状,病情很严重,应立即送往抢救室进行抢救。 答案:C
第三节 住院环境
病室墙面的色调不宜选用 A.淡绿色 B.淡黄色 C.淡蓝色 D.深棕色 . E.粉色
题解:色彩对人的情绪、行为及健康均有一定的影响,现在医院的装饰可根据病室的不同需求来选择适当的颜色,淡色系使人感到安静、舒适,温馨甜蜜,赏心悦目,所以应选用淡色系,不宜用深色系的色调,所以D项不宜选用。如儿科病房可采用粉色,以减少儿童恐惧感;手术室可选用淡绿色或淡蓝色,给人一种安静、舒适、安全的感觉;淡黄色有兴奋刺激的作用,对抑郁症病人常可产生疗效。合理的色彩环境,可使病人身心舒适,有助于健康恢复。 答案:D
5. 白天病区较理想的噪声强度应控制在 A.20-30分贝 B.35-40分贝 C.50-60分贝
D.65-70分贝 E.75-80分贝
题解:WHO规定噪声标准,白天病区较理想的强度是35-40分贝(dB),一般能听到的声音强度为20dB,声音在30 dB以下时非常安静,40 dB为正常环境,噪声在50-60分贝则能产生相当的干扰,长时间暴露于9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能引起头晕、头痛、耳鸣、失眠等症状。当其高达120 dB以上时,可造成高频率的听力损失甚至永久性失聪。 答案:B
6. 调整病人休养环境哪项正确
A.产休房应注意保暖不能开窗 B.老年病人的室温应保持在35℃左右 C.产房、手术室温度以22-24℃为宜 D.病室内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次2小时 E.利用红外线进行空气消毒
题解: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病人的休养,一般病室冬季的温度以18~22℃为宜,婴儿房、老年人、产房、手术室以22-24℃为宜,病室内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无污浊气味,无灰尘,所以产休房也应开窗通风,但通风时应避免对流风直吹病人,每次30min,室内一般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答案:C
某破伤风病人,神志清楚,全身肌阵发性痉挛、抽搐,病室环境要求以下哪项不正确
A.室温18~22℃ B.相对湿度50%~60% C.门、椅脚钉橡皮垫
D.保持室内光线充足 E.护士作到四轻
题解: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病人的休养,一般病室的温度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50%~60%。破伤风病人对光线敏感,会加重病情,应减少光线、声音的刺激。因此,病室的门、椅脚钉橡皮垫减少声音的刺激,护士应控制噪声的产生,做到四轻。 答案:D
14.下列哪项属于病人受到医源性损伤的表现 A.医护人员语言不慎使病人焦虑不安 B.病人使用热水袋不当发生烫伤
C.由于病室内地面太滑致使病人不慎跌伤骨折 D.医院食堂无病人喜好的饮食使病人食欲不振 E.医院内过于安静感到寂寞
题解:医源性损伤,是指医护人员言语及行为不慎,造成病人心理及生理上的损害或为病人进行治疗、护理时无菌观念不强、动作粗鲁,造成的医源性感染和损伤等。所以A项是正确的。应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教育,防止医源性损伤的发生。病人使用热水袋不当发生烫伤属于温度性损伤,由于病室内地面太滑致使病人不慎跌伤骨折属于机械性损伤,温度性损伤和机械性损伤均属于物理性损伤。医院食堂无病人喜好的饮食使病人食欲不振和医院内过于安静感到寂寞不属于病区的安全环境的内容。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