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数学教学上学期工作计划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 八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任课教师:侯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分式,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三角形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维模式。能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推理计算解决学生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危险,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和保护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习,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并形成良好的个人心理品质,积极促进学生心理全面健康的发展。
3、情感与态度目标:
1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通过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想道德品质。通过阅读学习,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感,使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的好学生。
4、预期目标:期末测试平均分达到75分,及格率70%,优秀率达到12%
二、教学资源分析
(一)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5章,第11章三角形,第12章全等三角形,第13章轴对称,第14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第15章分式。
(二)教学内容分析。 第十一章三角形,
1、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边、高、中线、角平分线)。理解
2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内角、外角),会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角的定义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边、内角、外角、对角线、正多边形),探索并了解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
4、通过探索平面图形的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这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3、会作角的平分线,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第十三章 轴对称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
2、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能够按照要求作出简单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3、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其性质;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它们的性质及判断方法。
4、能初步应用本章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观察、操作、想象、论交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兴趣。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1、使学生掌握正整数幂的乘、除运算性质,能用代数式和文字语言正确地表述这些性质,并能运用它们熟练地进行运算。使学生掌握单项式乘(或除以)单项式、多项式乘(或除以)单项式以及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并运用它们进行运算。
2、使学生会推导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了
3
解公式的几何意义,能利用公式进行乘法运算。
3、使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较简单的混合运算,并能灵活地运算运算律与乘法公式简化运算
4、使学生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并感受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掌握提公因式法和运用公式法这两种分解因式的基本方法,了解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第十五章分式
1、以描述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为背景,抽象出分式的概念,体会分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类代数式。
2、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法则。
3、类比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探究分式的四则运算,掌握这些法则。
4、结合分式的运算,将指数的讨论范围从正数扩大到全体整数,构建和发展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5、结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讨论可以化为一元一次的分式方程,掌握这种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
(三)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的应用及因式分解法和应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学生理解问题情境,探究情境中包含的概念法则、数量关系、性质判定定理最终用相关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八年级数学教学工作,1班男生16人,女生9人,共有学生25人。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学年的数学学习,对初中课程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一部分学生初步掌握了数学的学习方法,但能力不强,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需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板,效果差。八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及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八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