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表演基础
创作不同风格的现代派戏剧并不困难。
(3)单人小品不要求太复杂的心理生活,避免学生“演情绪”,“挤感情”而是更多一些有过生活体验或间接体验的生活小片断。
(4)在小品中也要避免机械性的形体动作,做完这件事,做那件事,动作之间没有联系,而是形体动作的堆砌,要有中心任务。在小品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你是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干什么?
(5)要抓思考判断,在帮助学生完善合理舞台行为的时候,往往会帮助学生构思出许多有趣的行为,忽视思考判断过程,其实任何一个简单的舞台行动都有思考判断的过程,“不会思考就不会演戏”。
(6)不能忽视舞台空间的处理,这既是表演教师的任务,也是学生的学习任务。“在不合逻辑的空间里无法有机的行动”。
(7)小品的思想性应给与恰当注意,我们防止左的教条主义倾向,但不能让不健康的现象在课堂上不受批判的呈现。
(8)帮助学生合理地组织小品的过程,但决不能用“我不包办代替”来草率从事。经过修正,学生才可能感到自己的不足,才可能学到东西,才可能有新的提高。“从一个达到完美程度的小品学到的东西,更比一个浮皮潦草的小品能学到的东西多的多”。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结构小品?
三、教学手段
全班大课,理论辅导 组织结构小品
四、教学方法
提问、讨论、难点的突破、重点的突出 五、作业
(是指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布置一定量的命题小品、观察生活小品等。) 六、参考资料
斯坦尼体系下的元素训练
七、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课程导入
这是表演基础训练最关键的阶段,学生在本单元要学会在自己虚构的规定情境中组织起有目的,有顺序而有逻辑的舞台行动,要学会掌握舞台行动诸要素“你是什么人,在什么地
13
方,在什么时候,你要做干什么?为什么?怎么干?”在行动过程中要学会掌握适应、思考、判断等重要环节,逐步掌握构思单人小品的技巧和方法。
(1) 发展动作性联想力《行动与想象》 (2) 抓住小品中心任务《行动与任务》 (3) 明确规定情境《行动与规定情境》 (4) 掌握行动中的思考判断过程《行动与判断》 舞台行动与规定情境
1、想象实物动作(无实物练习) 2、不同物体的态度变化 3、不同环境的态度变化 4、不同人物的态度变化 5、规定情境不断复杂化 6、任务小品 7、动词小品 8、主题小品 9、物件小品 10、音响小品 11、音乐小品 12、节奏小品 13、激情小品 14、判断小品
本阶段我们选择了三种规定情景训练,分别为:医院、车站、花园。学生根据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人物,摹仿出来。之后有机的在规定情景中将其展现出来。人物和人物不经意的碰撞,产生出矛盾冲突,将其提炼并结构出小品。
通过理论学习,学生选择其中自己感兴趣,喜欢,并且有创作欲望的题目进行创作,,结构成小品。
本论共看小品200余个,最后选择了20个小品参加第一阶段汇报打点。节目单附。 A组
10. 动物摹拟:《小猫照镜子》 主创者: 表演者:
11. 观察生活小品:《面馆》 主创者: 表演者:
12. 观察生活小品:《霸王餐》
14
主创者: 表演者:
13. 观察生活小品:《打针》 主创者: 表演者:
14. 观察生活小品:《攀比》 主创者: 表演者:
15. 观察生活小品:《误会》 主创者: 表演者:
16. 观察生活小品:《借钱》 主创者: 表演者:
17. 观察生活小品:《妈妈的手》主创者: 表演者: B组:
1.观察生活小品:《抢电视》 2.主创者: 表演者:
3.观察生活小品:《妻管严》 4.主创者: 表演者:
5.观察生活小品:《作弊》 6.主创者: 表演者:
7.观察生活小品:《母爱》 8.主创者: 表演者:
9.观察生活小品:《自习室》 10.主创者: 表演者:
11.观察生活小品:《办公室》 12.主创者: 表演者:
观察生活小品:《分手》 主创者: 表演者: 观察生活小品:《电影院》 主创者: 表演者: 观察生活小品:《朴实的农民工》主创者: 表演者: 观察生活小品:《阅览室》 主创者: 表演者: 观察生活小品:《同桌》 主创者: 表演者: 观察生活小品:《打呼噜》 主创者: 表演者: 15
第三章 判断与交流
(64学时)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在一、二单元的学习基础上,学会相互行动。要求和同台演员,按不同的人物关系和规定情境,运用动作和语言等表现手段,在相互行动的过程中产生活生生的真实有机的交流适应。
交流是一个人作用于周围的人,而他本身又感受周围人的思想感情和行动,然后通过行动,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别人,深入到对方的心灵深处的一种碰撞。通过感受对方的行动了解到他心里到底想干什么,无论是说话或是沉默的时候,你都在不断地揣摩他人心里到底想什么。简而言之,即通过二个人之间的相互行动,将生活中活生生的有机思想感情进行传递。学会认真感受活的对象给与自己的刺激和影响,产生新的适应。
相互动作必须要有对象、,要影响对方,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影响对方,例如用语言、动作、手势、情绪、感觉等。我们通过二人以上的交流练习和小品的形式贯彻教学内容,并用大量的即兴练习,训练同学的适应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要让学生明白舞台交流的实质是舞台斗争冲突过程中对手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会掌握动作和反动作。
(2)舞台有机交流的障碍是表演的重复性,不可能总是即兴创作,用大量的即兴练习进行训练,就是要养成学生具有良好的即兴适应的习惯,要让学生明白,排练好的小品,不能随意改动,也同样有即兴的可能,那就是“今天、此时、此地”,即流水不腐。
(3)即兴有话交流小品,可能学生的话很多,有机沉默很少,在这种情况之下,千万不要阻止或批评学生,相反要表扬和肯定那些精彩有效的对话。引导学生正确地进入交流状态,能平静地接受对手的刺激,而不是一味地喊叫,演情绪,为说而说,而是把语言作为战胜对手的手段,要让他们懂得寻找准确的语言适应的重要性。同时在即兴练习中,有时也会产生有机沉默交流,有时甚至是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语言进行回击时,产生了静场、停顿,教师可以抓住这些事例加以说明,有机沉默下是更有效的交流时刻,思考判断时刻、寻找有效手段时刻,千万不要慌张,此时就是要善于利用静场和沉默、停顿、善于用眼神、形体、调度道具声响影响对手。
(4)即兴小品是训练有机交流的有效手段,是本单元教学的基本形式,但即兴小品不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