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刘胜贤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
6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春节的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进程:
第 一 课 时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
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1、默读课文,标出生字新词,并完成形近字组词练习
2、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北京的春节总共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
时间 风俗习惯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时间 腊月初八 腊月初九至 腊月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过了二十三 除夕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正月初一 初六 元宵 正月十九 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 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春节结束 风俗习惯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 四、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 2、交流:
五、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第 二 课 时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二、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1、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现在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2)主要内容
三、分清详略,练习朗读
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 2、练习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习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
四、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1、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
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2、交流: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1)写腊八节,作者抓住了哪些事详写?怎样写的? 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2)除夕。这一段围绕哪句话来写?(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除夕的热闹?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除夕的热闹?
(3)正月初一。作者写正月初一从哪一方面来写?怎么写的?用了什么方法?(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4)元宵。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元宵节?(看花灯、放花炮、吃元宵) 五、课文的略写部分是哪些部分? 六、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 七、讲解课后习题
1、默读课文。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感兴趣的,可以简单写一写。 八、学习“阅读链接”
7藏戏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领悟表达方法。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