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刘胜贤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3.课外阅读中,你留意到哪些文章也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读给大家听。 4.把有这个特点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三、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
2.朗读《囚歌》,读懂主要内容。 a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b 交流: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3.背诵《囚歌》。
4.课外再搜集一首革命诗词,练习朗读、背诵。 四、课外书屋
1.阅读《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目。 2.课外找其中一两本读一读。
3.召开“缅怀先烈、继承遗志”读书会。
第四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本组教材的编排是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一脉相承的,目的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本组选编的4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4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
2、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
3、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梗概加精彩片段的教学。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从本组的编排特点出发,课堂教学与组织课内外阅读活动相结合,使学生从单篇作品走向长篇作品,在名著梗概和精彩片段引领下,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文学名著。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计11课时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1、通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现实生活和幻想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体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幸福。
2、初步认识童话的特点,区别课文中事物和联想的不同部分。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给课文段,并能简要复述课文。
4、掌握“哆哆嗦嗦、精致、蹒跚、简直、奇异”等词语,会用“因为??”“虽然??但是??”造句。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你们都听说过吗?这是一篇非常著名的童话,你们知道这篇童话是谁写的?介绍安徒生。(资料附后) 二、二、自学课文
1. 我们读一篇文章,先要注意一下什么?看了题目你怎么想? 2. 接着我们要读全文了,在读全文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 弄清了文章先写的什么,接着写的什么,最后写什么,分段就方便了,现在
你们试着先分段。 4. 分段、编写段意
5、范读课文。现在你们再听老师读读。 三、讲读第一段。
1. 这是一个童话故事,一开始我们要弄清故事发生的什么?
2. 你们自己读读想想,这一段中哪一句最能概括全段的意思?(可怜的小女孩!) 3. 出示图画(或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赤着脚在寒风中行走。 描述:
“可怜的小女孩”,后面是一个感叹号,这里寄托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无限同情。现在我们看图,读读课文,说说小女孩怎么可怜,也可以用这一句话,来结束你的这一段话。 思考、准备。 描述
结合学生描述指点:
“天冷极了“与”“天冷“天很冷”“天非常冷”比较。 突出“大年三十夜”“这是一年最后一天―――大年夜”,
“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课文一开始点明这个特定的时间。第一个破折号表示什么? 后面又强调,这第二个破折号呢?
这里两次写“大年夜”,因为这是人们一年一度团聚的时刻。同学们你们大年夜是怎么度过的,你们喜欢过吗:“卖火柴扔小女孩”她是人,而且是孩子,她当然也并不例外地希望在这三十大年夜和家里的人团聚在一起:所以“她忘不了这个,她可忘不了这个”。加上“可”更加强调忘不了。 4. 结合朗读一、二两句和第三节。
5. 同学们,从课文的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女孩家里一定怎样,一个字?(穷)而且是很穷,穷到什么程度呢,谁能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提示句式:“连......也”说一句话。(朗读全段。)小结
第二课时
一、描述导入。
上一课我们学了课文的第一段,大年三十夜,天冷极了,小女孩又冷又饿又累,她孤零零地在雪地里走着,最后就坐在了墙角里,这样冷的天在雪地里,那该多冷啊!
于是,她擦着火柴来取暖,借着微弱的火柴的光亮,她展开发美妙的幻想。 二、自学课文。
1. 现在我们看,前后一共几次擦着了火柴。
看第二段又可以分成几个层次。 2. 讲读第一层。
指名读第一层。
(1)通过指导来理解句子。
天冷极了,“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冻僵”可以看出她冷的程度,要突出。练习读“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这时她心里产生了什么愿望? (2)指导朗读:
从“她敢吗?”到“她终于抽出一根”这又说明什么?朗读时这两句话后面停顿要长些,有一个思想斗争的过程。
下面,火柴燃起来了。
要读得欢快些。因为在这一瞬间,小女孩忘掉了眼前的饥饿和寒冷的痛苦。“简直”要强调。再指名读,看好后面的标点。
(3)(出示图画:小女孩坐在墙角擦亮了火柴)
(4)借着这明亮的火焰,你们看着图想,小女孩她觉得怎么样? (5)读到这里,我仿佛听见了小女孩的声音,你们听到了吗?你们好像听到她们在说什么?
(6)现在你们想想为什么说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奇异”就是不同一般的。
(7)在幻想中是这样的温暖、舒服,然而当火柴灭了以后,又是怎样的情景呢?(不要求回答)你们想,表示还是和原来一样,可以用上哪些词儿?你能不能选其中一个说说,小女孩还是那样冷;最后能从几个方面说,火柴灭了,“依然是......耳边依然是.......她身上依然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