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静压管桩施工检查作业指引
静压管桩施工检查作业指引 编号:JTYY (G)-B02a-1
一、施工前的控制
1.1、施工前的准备:施工前检查现场水、电、道路是否畅通,水、电供给及后备补给力量有否保证(如750T静压管桩大约需145KW),项目部应向施工单位提供会影响基础施工邻近建筑场地周边的地下管网图,并事先配合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处理好邻近会影响基础施工的架高线(如高压线等)和地下原有管线及障碍物等。
1.2、场地应平整、排水要畅通,地面坡度不宜大于1/50,回填表土中不能带有大石头或砼块,对桩位处有砼地面及旧有建筑基础或地下障碍物的应清除,以免压断桩或压桩时石头或砼块被带入深处硬层后造成桩偏折而断桩,无法清理浅层石块可采用探桩器探桩(但有探桩施工的应经甲方事先确认)。由于压桩机自重的配重荷载较大(如静压管桩机加配重的全部重量一般是最大压桩力的1.1~1.2倍),对浅层是淤泥等软土的可采取填砖渣(若表层淤泥厚度不大可先挖除再填)并压实的方法,以保证桩机的正常行驶与施工需要。地面标高宜高于桩顶设计标高300-400mm以上,以免桩顶突出被桩机压坏。保证桩机的最小工作半径,桩位中心距周边建筑物应大于1/2桩机宽度+1.0m(静压桩机合计大约为长向为7~8m,短向大约为4.5-5.5 m左右)。
1.3、桩基施工单位必须有相应的施工资质,打桩前施工单位应将桩基施工专项方案(包括打桩路线及顺序、管桩进场路线等)上报监理和项目部审核。 1.4、项目部将规划勘测院提供(有盖其专用章)的坐标控制点测量资料(至少2点,有定位坐标及标高数据)及建筑角点桩位现场详图向监理、施工单位书面移交,监理、施工方进行复核若有问题及时向业主反馈,无误后盖章签字确认,并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控制点的保护。
1.5、认真做好图纸自审并形成书面意见后,组织设计院、施工、监理进行图纸交底和会审。
1.6、在桩基开工之前,应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等有关人员进行桩基图纸会审及试打桩(宜选有代表性地段及较难穿层等处),由设计人员最后确定终孔条件,如明确最后进入的持力层及进入深度、桩长、静压桩的终压桩力(为了可操作性压桩力应有一定的范围)等参数,锤击桩还要明确最后三阵每阵(10
击)的贯入度,并要求施工单位做好书面试桩记录(设计院、施工、监理签字),以此作为正式施工和监理的重要依据。同时由设计院事先明确静载的桩号(以便预留桩长至地面以供静载使用)。
二、施工中控制
2.1、进场的机械、设备、构件的监控
2.1.1检查压桩机出厂合格证,对静压桩机压力表、压力换算表应有计量部门出具的检定证书(液压千斤顶检定),并应在有效期内。
2.1.2接桩的焊条应选用E43(或CO2气体保护焊),并有出厂合格证。 2.1.3管桩进场应有合格证、生产厂家、编号、制作日期(附一份砼强度和钢筋强度及型式检验的抗弯性能的检验结果资料),并检查桩身上标注的长度与实际长度是否相符,同时对其进行各部位尺寸、外观质量的检查(如外皮不能出现漏浆现象特别是在砼与端头板交接处,内壁不能有内凹致使壁厚小于设计,内芯砼应呈圆形对称状不能呈异形状而影响今后桩芯钢筋笼的插入,桩端头板应与桩身垂直),对于微小裂缝不易检查,可采用泼水法淋湿桩身后再检查更易于查看。对不符合要求的桩应做好标记,并尽快退场。 2.2、打桩工艺流程
桩 机调整吊装定位垂直检查沉桩贯入吊入上桩垂直检查焊接接桩沉桩贯入最终收锤停压测定记录桩机移位 2.3、桩位放样
施工单位根据建设单位项目部提供的规划部门核准的坐标控制点,核对规划部门在现场设臵的建筑各角点,无误后将相邻角点连线延伸到四周墙上或桩基不会影响到位臵(做为今后轴线校核的依据),并在桩施工影响不到的适当位臵做好相应的引测点(引测点应做好保护并引到四周墙或其他牢靠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上),利用该引测点用极坐标方法现场定出各桩位,这些都应经监理复核。为了
() 防止引测点的移位,宜在与其成0o和90o两方向再设臵二个辅助点,利用它们校核以免发生偏差。现场测定和标出的桩位,其偏差不得大于20mm,并在管桩施工时再次对桩位进行复核(以免挤土等造成放样的桩位移位)。
2.4、打桩顺序与打桩方式
根据与周围建筑物远近的关系和桩的密集程度施工单位应制定合理的打桩顺序和行走路线。考虑压桩时的挤土效应,一般先深后浅、先长桩后短桩、先大径后小径、先施工桩数多的大承台桩后桩数少小承台的原则(如电梯井的大承台密集的桩应先最打),桩较密集时,宜尽量从中间向外施打。若邻近有建筑房屋时应从靠近建筑一侧开始,然后向外的顺序打桩,不宜从离房屋远的向房屋方向施打而产生房屋挤土效应造成墙体开裂。
若挤土效应较大时(如桩较密、土层为软土层或密实的饱和土层时):还应控制每天施工的桩数并采取跳打的方式施工,对入土深度35米以上且桩径≥500mm时,可以与设计院协商取消封口型的十字桩尖,以抵消部分挤土效应。会上浮的可采取设臵预钻消挤孔(应随钻随打),并与设计院等协商设臵一定的观测桩(监测上浮和水平位移)及邻近建筑沉降等的监测措施进行预控。
2.5、配臵桩长
根据地质报告和设计要求,并结合邻桩的实际压桩桩长,事先进行合理的桩长测算和配臵。但对于土层分布极不均匀的场地,不能完全根据邻近已压的桩长来配桩,以免太长或太短。而应该是当最后1-2节桩压至接近地面时,特别注意观察压力表的读数并与相邻已施工的桩的压力值作比较,若相差不大,则可以参照邻近的桩长来配桩;若压力高很多需考虑采用更短的桩长;反之则相反。合理配臵管节长度,尽量避免桩尖处在穿层困难的土层中接桩。按地质情况变化较大且送桩桩顶标高低于地下水位时应尽可能配长一些桩。宁可砍桩也不接桩(深度的接桩非常困难且费用大),对压桩超过地下水位0.5m宜停止送桩,多层建筑还应对超送总长控制在2m以内,并通知设计院采取补桩或重新验算。 2.6、桩的穿层
若无法穿层时,应与设计部、设计院协商是否调整设计方案。若一定要穿层可视周边条件是否允许将静压改为锤击,无法锤击的可采用钻探机、长螺旋干引孔、小型钻孔机、水冲引孔机或旋挖机等方法先引孔施工再压管桩。
引孔机一般采用的孔径宜比工程桩小50-100 mm左右,静力压桩引孔施工注意要点:①引孔要跳引,防止太近震动挤密造成塌孔。②引孔与压桩作业应连续,随钻随压间隔时间不宜大于12h;软土地基中不宜大于3 h防止放臵时间长,泥浆沉淀塌孔。③引孔中,要控制好钻杆的垂直度,垂直度控制在0.5%,预防斜孔。④若采用水冲引孔中泥浆浓度不能太低,防止塌孔⑤中间有圆砾层等较难穿过的土层,引孔深应穿过此硬壳层以下2~3米,预防沉淀物堆积在圆砾层等较难穿过的土层中,造成今后还是难以穿层。⑥经常检查钻头直径,防止磨损变小。 *2.7、填写施工记录
施工单位对每根桩的施工情况均应认真结合监控要求,如实、准确、及时地填写相应的施工内业验收施工记录表(按所在省的统一要求执行,如福建省应按《福建省建筑工程文件管理规程》规定执行)并按正荣公司填写统一《静 压桩现场施工记录表》,监理和项目部应及时复核并书面签字确认(集团巡检的检查项目)。在打桩过程中有问题或疑义的桩,项目部应要求施工和监理做好记录并做《有问题和有疑义桩的汇总表》,有必要的还应报设计院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8、垂直度控制
垂直度控制在0.5 %以内。控制方法是用互呈90o夹角的两台经纬仪,不断监控下桩的垂直度不超过要求,对于首节桩施工尤其特别注意,它是保证垂直度的关键,发现偏移或倾斜时,应及时校正,必要时宜拔出重插。当桩尖进入硬土层后,严禁用移动桩架等强行回扳的方法纠偏。另外,桩的长细比较大时应注意桩端进入卵石层时易滑动而改变方向,而造成桩倾斜、断裂。
2.9、电焊接等接桩方式
2.9.1接桩宜在距地面0.5-1.0m处进行。由于环形截面对于偏心受压较为敏感,在施工中应最大限度避免偏心施压,因此在接桩时,上下节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mm,坡口根部间隙应小于4mm。
2.9.2对接焊前,应先用钢丝刷清理干净接驳面和坡口,不得有浮锈,表面呈金属光泽后才能焊接。如果上下两节桩之间因施工误差而出现间隙的,应用厚薄适当的并加工成楔形的铁片全部垫实焊牢。先对称点焊4-6点,再由连两台焊机对称施焊缩短时间,减少焊接引起的变形,用焊条施工时焊接道数不少于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