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三篇阶段测试题二
纸板F向后折,看是否能光观察到反射光线。
24.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移去后面的蜡烛B,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选填“实”或“虚”)像。
(3)将蜡烛A向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2 cm,并将蜡烛B放在A的像的位置后,此时蜡烛A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化了4 cm。
(4)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形成像。
25. 小薇同学用一块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她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1)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40 cm刻度处。 蜡烛与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缩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的照相机(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了这个成像规律。
(3)当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它的像将逐渐变小(选填“ 变大”、“ 变小”或“不变”)。
(4)小薇又把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她只通过调整光屏使之远离凸透镜,光屏上又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小薇戴的是近视(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5)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小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亮度稍暗的完整像(选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像”)。
26. 小亮家人从银行兑换了10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币(如图甲所示)。他想知道该硬币的密度,做了如下实验:
(1)小亮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然后调节游码归零,发现分度盘上的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这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小亮用天平测量10枚硬币的质量,平衡时右盘所加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
33
图丁为10枚硬币放入量筒前后的液面情况,则所测硬币的密度为6.4×10 kg/m。
(3)小亮想先测量硬币的体积,再测量其质量,则他可能引起最后的计算结果偏大(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 / 65
五、综合运用题(7分)
27. (2016莆田)用同种材料制成的三个正方体,它们的边长分别为1 cm、2 cm、3 cm,质量分别为3 g、24 g、54 g,其中只有一个是空心的,请你通过计算判断哪个是空心的。
3
解:正方体的体积V=a,a是正方体的边长; 各正方体的密度:
m13 gm224 gm354 g33
ρ1===3 g/cm,ρ===3 g/cm,ρ==23332=2
V1(1 cm)V2(2 cm)V3(3 cm)g/cm。ρ1=ρ2>ρ3
边长为3 cm的正方体密度最小,所以边长为3 cm的正方体是空心的。
3
6 / 6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