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出师表》简答题1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1)六出:六出祁山 (2)七擒:七擒孟获 (3)东和:东和孙吴(4)北拒:北拒曹魏(5)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 10、回忆全文内容,从诸葛亮对刘禅“宜开张圣听”、“不宜偏私”、“宜自谋”、“不宜妄自菲薄”、“亲贤臣,远小人”的谆谆教导中,你悟出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不自私,要自信、自立、自强,要审慎交友。
11、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可以看出刘备具有怎样的品质。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知人善任、胸怀宽广。
12、《出师表》情词恳切,有不少脍指标炙人口的名句,请写出你欣赏的一句。 答。: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亲贤臣,远小人”。 13、 先帝把重任托付给诸葛亮的原因? 谨慎 才智过人 忠心
14、结合文章内容,说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忠君报国,深谋远虑。
15、 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诸葛亮那样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请从语文或历史教材中列举出两个名人并写出他们留传下来的名言或者事迹。
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为家”,马援马革裹尸;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甲午海战壮烈殉国等。
16、写出与诸葛亮有关的事件至少3个:
舌战群儒 挥泪斩马谡 三气周瑜 七擒孟获、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 摆八卦阵、
17、出自本文的成语:
临危受命:在危难之时接受任命。
三顾茅庐: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
亲贤远佞: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 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
感激涕零:形容极为感激。现在多用于讽刺。
不知所云:原来是自谦的话,表示自己语无伦次。现在泛指思想混乱,说的话让人摸不着头绪。
计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违法乱纪。 苟全性命:苟且保全性命。
不毛之地:指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 不求闻达: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 18、相关诗句: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3.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4.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陆游《武侯书堂》) 5.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病起书怀》)
19、文中提到的“亲贤臣”相当于我们今天选拔人才时常提到的任人唯贤这一成语。 20、 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的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四、内容分析:
1、作者开篇分析不利的客观形势,起笔凝重,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表现作者痛惜刘备大业未竟的感情,也隐含创业维艰的意思,意在引起刘禅的沉思,以警其心。
2、为什么在分析不利形势后又引出有利的主观条件呢? 答:既让后主意识到客观形势的危急,又让他树立汉室的信心。 3、第二段作者针对什么情况提出了赏罚严明的建议?
答:针对后主刘禅跟宫中亲近,宠信宦官黄皓一类小人,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4、 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要亲贤远佞。
5、“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说明什么内容?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①说明了创业的艰难。②进一步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6、如何理解第六段是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出师做铺垫?
答: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出师做铺垫,作者自述本志是为了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而“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由此,引出下文。
7、第六段表达作者对刘备父子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作者对先帝的感激与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效忠刘氏父子的忠心。 8、第六段中先帝的殊遇指?
三顾茅庐使之出山效命,危难之时使之担任丞相位极重臣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