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从化三旧改造 - 图文
从化改造相关新闻
2015.11-2014.1
一、 广州市轨道交通14号线一期施工1标建设顺利推进(图) ... 2 二、 旧村改造实现“宜居”梦 北山村等旧村改造范例为城市更新提供了多样化解决方案 ....................................................................... 3 三、 从化:以“三旧”改造为抓手,推动城市更新大发展 ............. 5 四、 加快“三旧”改造 推动城市更新 ............................................. 7 五、 广州市城市更新局杨承志局长调研从化“三旧”改造工作 ..... 8 六、 从化高技术产业园生产总值同比增15% .................................... 8 七、 从化拟借区划调整发展房地产 ................................................ 10 八、 从化184个行政村村庄规划方案通过 ..................................... 11 九、 三旧改造面积 占全市15% ....................................................... 13 十、 小海安置区二期完成房地产权证办证工作 ............................. 13 十一、 我办及时为安置户办理房地产权证 ...................................... 14 十二、 王世彤到从化市调研“三旧”改造工作 .............................. 14 十三、 新华聚焦2014广州两会:区域调整、三旧改造、公积金引热议 18
十四、 大广州格局形成 村官:“三旧”改造不应遍地开花 ......... 20 十五、 今年目标:GDP增长10% 抓好三旧改造促进城市更新 ......... 22
1
一、 广州市轨道交通14号线一期施工1标建设顺利推进(图)
来源:从化区政府网
发布日期:2015-11-24
江埔站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隧道开挖工作近期将启动
江埔站主体工程建设现场 记者邝健华/摄
作为从化与广州市中心的快速通道,广州市轨道交通14号线的建设进程一直备受关注。目前,该项目正在全线施工,太平、 神岗 、邓村 、江埔 、街口等各个站点和各区间建设顺利推进,未来全线开通运行后,将极大方便市民出行。
近日,记者走进广州市轨道交通14号线一期施工1标,详细了解江埔站、邓村站至江埔站区间的建设情况。
广州市轨道交通14号线一期施工1标工程范围包括江埔站、邓村站至江埔站区间,工程造价3.2亿元。该标段项目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邓村站至江埔站区间总长度约为2530米,其中的541米为明挖段,即先建设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基坑围护结构,然后从地面直接开挖;1987米为盾构段(即区间隧道)。 该标段项目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江埔站已完成主体工程97%。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施工人员正在对负一层侧墙进行施工,为地铁站最后一段顶板封顶做准备。预计未来几天内将完成顶板封顶,全面完成江埔站主体结构建设。
据了解,江埔站是未来城区里重要的地铁站之一,位于雅居乐小学侧面,与木壳岭相邻。车站长240.1米,标准段宽度为19.7米,为地下2层结构,将
2
设置4个出入口。该标段项目部有关负责人表示,4个出入口的设置经过了精心设计,分别通往欣荣宏国际商贸城、从化大道、雅居乐小学、木壳岭侧,极大方便群众出行。
广州市轨道交通14号线一期施工1标有1987米为盾构段,其最大埋深达到23米,最大坡度为27?。隧道走向为从明挖区盾构始发段向东北方向延伸,在地下穿越街北高速公路、南方村、流溪河、姓钟围,最后穿越从城大道到达江埔站。
目前,两台直径6.28米、长度达84米的罗宾斯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地龙1#”和“地龙2#”已进场组装完毕,待完成其他准备工作后,将同时从明挖区盾构始发段开始挖掘隧道。
该标段项目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预计近期将正式启动隧道挖掘工作,从化人民离“地铁梦”又近一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施工人员已打上了“热烈庆祝广州市轨道交通14号线邓村-江埔站区间地龙号盾构机顺利始发”的标语。
“技术人员根据施工标段的地质特点,对两台罗宾斯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进行系统升级改造,以提高刀盘及隔板的耐磨性,更好地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该标段项目部有关负责人说,由于地质情况比较复杂,隧道挖掘每天将推进10多米,整个挖掘工作预计耗时10个月左右。 (记者覃永赠)
二、 旧村改造实现“宜居”梦 北山村等旧村改造范例为城市更新提供了多样化解决方案
来源:从化更新局
发布日期:2015-8-6
在珠海着力建设国际宜居城市的时代语境下,旧村改造项目也被赋予了城市更新的愿景与使命。日前,记者走访南屏北山村、东桥村与前山“三溪”板块(即南溪村、沥溪村、福溪村),三个各具特色的旧村改造范例,不仅为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也将进一步充实我们对于宜居生活的认知理念。
北山村
整合文化资源 重在文物保护
始建于清代同治七年的杨氏大宗祠,坐镇北山村已有150年之久。其占地面积8838平方米,坐南向北,纵深开阖,硬山顶、青砖墙、抬梁与穿斗混合木构架,精美的雕饰附丽其上,更显古朴典雅。这是珠海最大的宗祠,也被视作岭南古建筑的艺术典范。而在村落内,以杨氏大宗祠为翘楚,至今仍保存完好近百栋清代民居建筑,醇厚的历史气息切切可寻。
3
北山社区党支部书记杨成杰告诉记者,如今这里常住人口1800人,外来人口则有三四万人之多,小小的古村依然承载着巨大的社会功能。由于居住人员过于密集,公共配套设施落后,生活环境和卫生环境也日趋紧张,不仅严重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品质,对于历史古建筑的保护也存在隐患。
因此,市政府于2014年将北山村纳入珠海市旧村更新的范围,决定采用保护性开发模式进行更新改造,并指定由珠海华发集团实施建设。其重点就在于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对于历史悠久、形态完好的古建筑,重点加以保护和修缮;对于影响保护性开发的房屋则拆迁重建,按照历史文化名村特点规划设计,并因地制宜地增加配套旅游设施。
今后,以北山古建筑为历史名片、以北山音乐节为现代品牌,融合历史及现代的元素,丰富北山区域的旅游文化,并与隔街相望的华发商都整合形成集旅游、购物、商住一体的优势资源,北山村不仅将目标定位在珠海的“新天地”或“宽窄巷子”,更期望继续写就这座城市的人文底色。
东桥村
引入合作企业 打造宜居社区
与北山村相毗邻的东桥旧村,引进了深圳绿景集团参与更新改造,由此成为全市首个引入前期合作企业的旧改项目。在其戛然独造的运作模式背后,则蕴含着建设复合型宜居社区的清晰目标。
坐落前山河畔,接壤北山文脉,东桥村的地理位置堪称优越,现在中信红树湾、南湾国际等高档住宅就是原先部分东桥旧村改造而成。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旧村规划紊乱,土地利用率低下等问题逐渐显现,尤其是居住环境、产业结构严重落后于周边区域,更滞后于宜居城市发展需求。 2014年6月,东桥旧村剩余180亩未改部分被纳入了我市旧村更新范围,并决定引进深圳绿景集团参与前期合作。依托绿景集团丰富的旧村改造经验与科学的城市更新理念,目标打造一个集“文化、旅游、商业、休闲、娱乐、居住”六大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宜居社区。
未来的东桥社区将以公共文化轴、商业休闲轴为主脉络,划分为三个各具形态的功能区:公共文化轴北侧为商住活力片区,该片区融合商业、娱乐、居住为一体,着重体现城市活力;公共文化轴与商业休闲轴之间为高档品质住宅区,巧妙融合生活艺术;商业休闲轴南侧则为安置宜居片区,深掘宜居生活品质。
据绿景集团负责人介绍,目前他们正在加快建设1500平方米的项目展示中心和5000平方米的配套园林景观,预计于10月初开放,届时对于东桥村的改造蓝图将有更清晰直观的体验印象。
“三溪”区域
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生态小镇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