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城市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图文
2. 投资组成:
(1)省中心管控平台建设投资:0.5亿元 (2)广电网络云数据中心建设投资:1.03亿元 (3)呼叫中心建设投资:800万元 (4)省级干线网络建设投资:1.94亿元 (5)县级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投资:24.02亿元
1.5 主要经济指标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项目 总投资 项目计算期 折现率 所得税率 年均营业收入 年均净利润 投资净利润率 投资回收期 内部收益率 项目净现值 单位 万元 年 % % 万元 万元 年 万元 指标额 275650.60 15 3.5 25 93666.67 5482.36 1.99% 12.46 3.79% 4822.11
1.6 简要结论
本项目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和三网融合的重要举措,符合湖南省“四化两型”建设发展要求。项目以湖南有线智慧城市建设现状为基础,采用增量分析的方法,对项目所需的投资和产生的收入、成本及盈利能力进行测算,论证结果表明项目不仅
将对湖南省内县级政府的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创新、居民生产效益和生活品质的提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且项目也是湖南有线把握三网融合新机遇,应对市场竞争新形势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有力地推动湖南有线进行业务的重要转型,既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又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技术可靠、经济合理、风险可控,具备可行性。
1.7 本项目编制依据
1.《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2.《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3.《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
4. 国务院《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办发〔2008〕1号);
5. 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的若干意见》(广发〔2009〕57号);
6. 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7. 国务院《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国发〔2010〕5号); 8、国务院《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9、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10、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3号);
11、国务院《“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2〕28号);
12.《湖南省信息化条例》; 13.《数字湖南建设纲要》;
14.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计办投资[2002]15号);
15.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6. 企业提供相关资料。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意义
2.1 政策背景
国外智慧城市建设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新加坡提出的“智慧岛计划”,随后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陆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直至2010年开始在全球掀起一股建设热潮。
中国最早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构想的是南京市,比新加坡晚了近20年。到2011年,国内提出或者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地市开始大幅增加,出现小范围“井喷”之势。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正式提出要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这被外界解读为国家层面已经认可智慧城市发展策略。2014年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将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全新模式,要求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比国家顶层战略层面认可更早的是各部委的积极尝试和探索。 2012年5月,国家旅游局公布北京、成都等18个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
2012年11月,科技部下发《关于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并于次年10月正式公布南京、无锡等20个智慧城市试点城市。
2012年12月,住建部下发《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有条件的地方积极申报试点。截至目前,住建部已先后三批设立智慧城市试点,成为试点城市最多的部委。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