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债券,并向企业合并与兼并提供财务咨询等金融服务。
2. 银行持股公司制度:又叫集团制银行,即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收购或控制若干个建立在不同州的中小商业银行,形成同一股权公司控制下的若干独立法人商业银行的经营网络的银行系统。 3.定期存款:是客户和银行预先约定存款期限,到期支取的存款。
4.同业拆借:指的是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是商业银行为解决短期资金余缺,调剂法定准备金头寸而融通资金的重要渠道,主要用于日常性资金周转。
5.票据贴现:是贷款的一种方式,它是指银行应客户的要求,以现款或活期存款买进客户持有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方
式发放的贷款。
6.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表内资产负债,形成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7.派生存款:原始存款是指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或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存款。派生存款是指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由银行发出贷款(包括贴现)转化的新存款。
8.货币乘数1是指在一定的银行体系和金融管理限制下,原始货币所产生派生存款的扩张倍数。 9.基础货币:是商业银行准备金与公众持有的现金总和,它又称强力货币。 二、简述题
1.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形式
答;商业银行外部组织结构形式:①分行银行制 ②银行制 ③持股公司制
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形式:① 决策系统 ②执行系统 ③监督系统 ④管理系统 2.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每种业务的构成 答: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
①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它由商业银行资本金业务(股本金、盈余留存、债务资本、其他来源),商业银行存款业务 (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商业银行借款业务(同业拆借,向中央银行借款,发行金融债券)构成。。 ②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它由现金资产业务,贷款资产业务,证券投资业务构成。
③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它由结算类业务(票据业务,支付结算)代理类业务信息咨询业务担保类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融资性租赁构成。3.制约派生存款的主要因素
答:制约派生存款的主要因素。①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②超额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留有的超过法定准
备金部分占活期存款总额的比率。③提取现金比率也称提现率,即借款人向银行借款后以现金形式持有数额与本次贷款总额的比例。
4.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信用分析“6c”原则
答:①品德 ②资本 ③能力 ④担保 ⑤环境条件 ⑥连续性 三、 论述题
1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
答: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是在西方国家先后建立起自己新的银行体系以后开始的。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历史发展阶段①、中国商业银行的创始阶段 ②、中国商业银行的形成阶段③、中国商业银行的计划经济阶段④、中国商业银行的转轨阶段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框架体系主要包括①、国有商业银行(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②、股份制商业银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股份制商业银行) ③、外资商业银行 四、 计算题
1. 1000万元的原始存款,当存款准备金率为10%时,活期存款总额可达到多少?货币乘数是多少?
1000
D=————=10000 (万元)
10%
1 10000
K= ———= ————=10
10% 1000
2.A企业持一张面额为50万元,尚有60天到期的商业票据到银行贴现,银行规定的贴现率6%,银行应付款是多少?
60
银行应付款=50—(1—6%×————)=49.01(万元)
36
一. 、名词解释 1.
央银行:是代表国家进行金融调控与管理,具有国家机构性质的特殊金融机构。它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和领导。
第五章 中 央 银 行
2.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其发行的纸币为无限法偿的货币,同时,中央银行必须维护本国货币正常流通和币值稳定。
3.最后贷款者:是指当商业银行资金周转不灵时,可以向中央银行融通资金。
4. 准中央银行制度:是由政府设置类似于中央银行机构或授权某些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并非真正意义的中央银行,
所以称为准中央银行。
5.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按照中央银行的法定比率缴存的存款准备金。
6.法定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与该银行所吸收的存款总额的比率。 7。超额法定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留有的超过法定准备金部分占活期存款总 额的比率。 8.提取现金比率 也称提现率,即借款人向银行借款后以现金形式持有数额与本次贷款总额的比例。 二、简述
1.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
答:①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②元式中央银行制度,③准中央银行制度,④跨国中央银行度。2.央银行的基本职能 答:①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②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③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3。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答:①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包括货币发行和存款业务。 ②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包括再贷款,再贴现,买卖证券资产,买卖黄金,外汇储备资产业务及其他资产业务③中央银行的清算业务
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及工具
答: (一)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①稳定物价目标,②充分就业, ③经济增长目标, ④国际收支平衡目标, ⑤
保持金融稳定目标。
(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①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②选择
性货币政策,包括 证券保证金比率,消费信贷管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利率最高限制,信用配额管制,流动性比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
三、 论述题
1.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
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是:投资、消费和出口,我们通过这三条途径来分析中央银行货
币政策的传导途径。
(一)货币政策通过投资起作用的传导途径
1、利率途径传导机制(凯恩斯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
R↑ M↑ i↓ I↑ Y↑ 存款准备金 货币供应量 利率 投资 收支 反之亦然
2、信贷配给途径传导机制,它主要通过银行贷款效应和资产负债表效应起作用。 (1)银行贷款效应: M↑ i↓ I↑ Y↑ 反之亦然
(2)资产负债表效应: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对借款者的各种资产净值及现金流量的影响来起传导作用
3、托宾q 理论
R↑ M↑ i↓ Ps↑ q q↑ I I↑ Y↑
股票价格 股价与企业 重置成本之比
反之亦然
(二)货币政策通过消费支出起作用的传导机制 1、通过耐用消费品(DCg)支出的传导
R↑ M↑ i↓ DCg↑ Y↑ 反之亦然 2、通过财富效应的传导(W)
R↑ M↑ Ps↑ W↑ C↑ Y↑ 消费支出 反之亦然 3、流动性效益的传导(AL)
R↑ M↑ Rs↑ AL↑ Fd↓ C↑ Y↑ 财务困难 (三)货币政策通过汇率途径的传导机制
R↑ M↑ i↓ DC↓ NX↑ Y↑ 反之亦然 本币贬值 净出口 2.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
答:货币政策有效性:是指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所达到的效果与希望达到的效果之间的偏离程度。
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
1、一国经济结构的特征:一是欠发达国家存在资源约束下的短缺型经济结构特征,因此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较强。
二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存在的需求约束条件下的过剩经济特征,因此财政政策的作用效果明显。
2、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媒介商品交换的次 数,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往往比较微小,在经济发展稳定时一般假设它是一个常量。 但它的微小变化影响着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可能会对货币政策效果受到严重的影响。
3、微观主体预期的影响。经济运行过程中微观主体预期会对货币政策效用产生一定的抵消作用,微观主体会根据可能
获得的各种信息预测政策的后果。从而做出相应的对策使货币政策有效性受到影响。
4、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式产生的影响,决定了它们是国家调节宏
观经济运行最主要的政策手段。只有在一定条件下相互配合,才能达到调节经济的理想效果。它有以下几种配合方式①双紧政策,②双松政策,③一紧一松政策。
5、一国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一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建立和扩大了本币和外币的沟通渠道,增强了本外币政策的互
通途径。使得货币政策效应开始扩大和外溢。相应,影响一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也随着增加。四、 计算题
1.
100万元原始存款在存款准备金率为20%时,活期存款总额能达到多少?派生存款的存款数为多少?
R 100
活期存款总额D=———— =———— =500(万元) r 20%
1
派生存款=D—R=500—100=400(万元)或派生存款=R(— — 1)=400(万元) r
第六章 政 策 性 金 融 机 构
一.、简述题
1.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征
答: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征:①组织方式上的政府控制性,②经营目标上的非赢利性,③经营方向上的政策性,④业务领域的专业性,⑤信用创造的差别性,⑥经营行为的非竞争性。 2.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业务 答: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业务:
(一)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负债业务。 ①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本金:由完全政府出资和政府、社会共同出资两类构成;②
政策性金融机构借款:主要包括财政借款、中央银行借款,其他政府部门借款,其他金融机构借款,国外政府和外国银行借款,国际金融机构借款。③政策性金融机构发行债券: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发行债券;④政策性金融机构吸收存款。
(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产业务?①发放借款:普通贷款和政策性贷款两种形式,②投资业务:由证券投资(债券)和
股权股资(参股),③其他业务: 担保、贴现、福费廷、出口信贷保险。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