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理学单项选择题
分析:【解析】在西方,法学家们在研究法律责任本质的过程中形成了三种比较流行的学说,即“道义责任论”、“社会责任论”和“规范责任论”。“道义责任论”从意志自由和道德罪过的假定出发论述法律责任的本质。它假定人的意志和行为选择是自由的,违法行为是违法者自由选择的结果,因此违法者应对自己的出于意志自由而作出的违法行为及所造成的后果负责,应当受到道义上的责难。对违法者的道义责难就是法律责任的本质所在。“社会责任论”从法律责任的社会性功能论述法律责任的本质,指出确定和强制履行法律责任,一方面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存在,另一方面是为了使违法者再社会化,以重新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 规范责任论”从对行为的规范评价出发论述法律责任的本质,指出法体现了社会的价值观念,是指引和评价人们行为的规范,因此,对行为的否定性规范评价就是法律责任的本质。因此,本题中把法律责任的本质归结为规范是规范责任论的观点。
5113.《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16条第2款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从法的规范作用看,该项规定属于( ) A.个别指引
B.确定的指引 C.有选择的指引 D.非规范性指引
正确答案是:c
分析:【解析】法的指引主要是法律规范对人的行为超导向、引路的作用,因此法的指引都是一种规范指引。因为法具有概括性,因此其不同于个别指引,个别指引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指示就具体的人和情况进行指引,如某法官对他的一位当事人在诉讼期间进行引导,告诉他怎么应诉,此为个别指引。确定指引,是指人们必须根据法律规范的指示而行为。有选择的指引是指法律规范对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可以选择的模式,根据这种指引,人们可以自行决定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如上述规定中的字眼“可以”,给当事人留下了一定的自由选择空间。
5112.在法律理论中,被认为是法的非正式渊源的是( )。 A.政府规章
B. 地方性法规 C.国际条约 D. 公平、正义观念
正确答案是:d
分析:【解析】详见讲义271页。法的正式渊源主要为制定法,即不同国家机关根据具体职权和程序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而非正式渊源主要指一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具体包括公共政策、社会思想及法学家学说等,公平正义在法的理论中被认为是法的渊源。
5111.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的关系是( )
A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对立统一的关系 D. 本质与形式的关系
正确答案是:a
分析:【解析】详见讲义第266页。二者之间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法律规范要通过法律条文来加以表达,完整地表达具体的法律规范是法律条文所追求的目的。但并不是每一个条文都完整地个规范或只表述一个法律规范,也并不是所有的法律条文都直接规定法律规范。
13
5110.“我们不承认任何私法,在我们看来,经济领域中的一切都属于公法范围,而不属于私法范围。”这句话是( )说的。 A.马克思
B. 恩格斯 C.列宁 D. 斯大林
正确答案是:c
分析:【解析】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制定苏俄民法典时的论述。前苏联科学院国家与法研究所所长维克多?M?特西契西茨等对列宁这句话的解释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不仅没有私法,也没有传统意义的公法。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条件下,不存在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对抗,社会主义法取消公、私法的划分,不是因为公法取代了私法,而是因为这种划分失去了存在的基础。”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国家不采用公、私法划分方法的逻辑前提是:社会主义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不存在任何私有制,缺乏公、私法划分的基础。东欧剧变和前苏联解体,证明了这一理论的逻辑难以演绎成为事实的逻辑。
5109.法律调整的对象是划分法律部门的( ) A.客观标准
B. 唯一标准 C.唯一的客观标准 D. 主观标准
正确答案是:a
分析:【解析】详见讲义280页。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法律调整方法是划分法律部门的客观标准。
5108.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该条款的内容属于哪种规范?( ) A.授权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 C.命令性规范 D.禁止性规范
正确答案是:a
分析:【解析】详见讲义267页。法律规范的分类,依据规范内容规定的不同,法律规范可分为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权义复合性规范。授权性规范是规定人们可以作出某种行为的规范;义务性规范是规定人们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其中义务性规范分为两种,即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5107.下列选项中,关于法与国家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法可以独立于国家而存在
B.法的性质,直接取决于国家的性质 C.法的实施可以离开国家的强制力
D.法的特征、表现形式一般不受国家的特征、形式等方面的影响
正确答案是:b
分析:【解析】掌握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的,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的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是意志和规律的结合,是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因此,有什么样的国家,就有什么阶级性质的法,法直接取决于国家的性质。
14
5106.某些具有共性或共同历史传统的国家或地区的法律的总称,在法学上称之为( )
A.法律体系 B. 法的历史类型 C.法系 D. 法律制度
正确答案是:c
分析:【解析】法的历史类型是根据法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和体现的阶级意志的性质对法所作的分类;法律体系是一国所有现行法律规范构成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法律制度则指一国法的内容。
510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的自身特点所带来的有限性的是( ) A.法具有主观意志性,法律不等于客观规律
B.法只是社会调整方法中的一种,它的作用范围不是无限的 C.法具有概括性,法律规范是对人们行为的抽象 D.法具有稳定性,而社会生活是变化的
正确答案是:b
分析:【解析】详见讲义252页,题眼:法的自身特点,这是法与其他社会调整方法相比而体现出来的局限性,不属于法自身的特点而带来的局限性。
510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的规范作用的是( ) A.指引作用
B. 评价作用 C.调整作用 D. 预测作用
正确答案是:c
分析:【解析】详见讲义248页,区分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法的作用对象有行为和社会两部分,法对于人的行为的作用,即是法的“规范作用”,具体包括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因此,调整作用不属于法的规范作用。法对于社会关系的作用,即是法的“社会作用”,主要可以分为阶级统治作用和社会管理作用。
5015.一日夜,某商店门开着,甲骑车路过,看四下无人看店,就进去拿东西,10分钟后,乙从此路过,也进去拿东西,甲装好价值2万元的货物,但搬不动,就叫乙帮忙搬到车上,后甲走,乙又回店中,拿起自己装好的1万元的货物走了,下面正确的是( )
A.甲、乙是同时犯,不是共犯,对各自所窃物品的价值负责,甲2万乙1万 B.甲、乙先是同时犯,后形成共犯,对共同窃取的物品负责,都偷3万 C.甲、乙先是同时犯,后形成共犯,甲2万乙1万
D.甲偷2万,是主犯,乙帮甲偷2万,可定从犯,另乙对自己偷的1万元负责
正确答案是:d
分析:【解析】甲对乙盗窃的一万元并没有共同故意,所以不能构成共同犯罪;但是甲和乙对于甲盗窃的2万元具有共同故意,甲属于主犯,乙帮助甲把货物装上了车,应属于从犯。所以D正确。
4805.下列不属于引起法律关系变更、产生和消灭的法律事件的是( )
A.因人的出生产生的父母子女之间的抚养法律关系 B.由于人的死亡发生的财产继承关系 C.因汽车发生车祸引起的保险赔偿法律关系
15
D.因故意杀人产生的犯罪嫌疑人与侦察机关之间的法律关系
正确答案是:d
分析: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权利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法律事件又可分成社会事件和自然事件两种。前者如社会革命、战争等,后者如人的生老病死、自然灾害等,这两种事件对于特定的法律关系主体(当事人)而言,都是不可避免,是不以其意志为转移的。但由于这些事件的出现,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就有可能产生,也有可能发生变更,甚至完全归于消灭。例如,由于人的出生便产生了父母与子女间的抚养关系和监护关系;而人的死亡却又导致抚养关系、夫妻关系或赡养关系的消灭和继承关系的产生,等等。故ABc都属于法律事件,D项属于法律行为。
4804. 下列有关法律价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法律价值的主体具有普遍性,以全体社会成员为价值主体 B.法律价值对法律具有附从性 c.法律价值反映着实然性
D.法律价值具有多元性,且多种法律价值可以并存
正确答案是:c
分析:掌握有关法律价值的性质、主体等。法律价值具有应然性,它表述着法律理想,法律价值属于主观认识范畴。因此C是错误的。
4712.法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法理学上一个千年争议之谜,关于这个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法学派认为:法律和道德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B.现代社会,人们一般认为“法律是最高限度的道德”
c.法律和道德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别,但在功能上可以形成互补关系 D.法治国家强调法律至上,必然要不断取消道德对社会的调整作用
正确答案是:c
分析:在法律和道德的问题上,自然法学派坚持法律必须符合道德,而分析法学派认为两者没有必然联系。近代以来,人们大多认为“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律和道德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别,但在功能上可以形成互补关系。法治国家强调法律至上,但并不是要取消道德对社会的调整作用。
4711.在法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对于“‘纸上的法’要以‘活法’为基础”这样的说法,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法律要以社会为母体,以社会客观规律为基础 B.纸面上的法律终究要以社会生活中活的法律为基础 C.立法不能脱离社会实践,不能凭空想象和主观臆断 D.活法是指统治者的意志,立法要体现统治者的意志
正确答案是:d
分析:纸上的法’要以‘活法’为基础”这句话是谈法律和社会的关系的,指法律以社会为母体,国家的制定法不能脱离社会实践。选项D与题目没有关系。
4703.农民林某与松溪镇政府签署房屋拆迁补偿协议,拆迁后,该镇政府未给予足额补偿。林某向法院提起诉讼,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一致,由该镇政府给予补偿。关于此案中的法律关系,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
A.法院在调解中与农民林某形成的法律关系是调整性法律关系
B.法院与林某、镇政府在调解中的法律关系是纵向法律关系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