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滨海-中国旅游产业园规划方案 - 图文
“中国旅游产业园”规划方案
(2011-2020年)
天津滨海旅游区管委会 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0一一年四月
规划编制说明
建设“中国旅游产业园”,这是一个全球首创性的工作。为此,规划组从三个方面展开系统研究:一是充分吸收天津已有规划成果;二是比较分析各类产业园区,并对代表性的园区进行了实地考察;三是在对天津滨海旅游区实地考察基础上,通过召开研讨会等形式,充分听取各方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本规划成果。
(一)规划编制的过程
国家旅游局、天津市领导高度重视中国旅游产业园规划建设。何立峰书记多次作出指示,任学锋副市长亲自组织专题会议确定中国旅游产业园选址在滨海旅游区。天津市旅游局和滨海旅游区管委会同志于2010年11月和12月,先后两次拜访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就在天津滨海旅游区建设中国旅游产业园工作进行多次沟通,并在国家旅游局相关部门指导下,形成了《关于筹建中国旅游产业园的方案》。2010年12月17日,何立峰书记主持滨海新区常委会研究并通过《关于筹建中国旅游产业园的方案》,并上报天津市委、市政府,得到天津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希望通过中国旅游产业园的建设继续深化和扩大与国家旅游局的合作。2011年1月12日,何立峰书记、任学锋副市长一行拜访国家旅游局,并与国家旅游局邵琪伟局长就合作建设中国旅游产业园事宜进行了会谈。邵琪伟局长赞成和支持天津滨海新区建设中国旅游产业园,支持在2011年4月中旬挂牌。
国家旅游局王志发副局长、国家旅游局党组成员、规划财务司吴文学司长多次过问中国旅游产业园规划进展情况,并提出指导意见
1
和要求。国家旅游局规划司胡书仁副司长,产业处张树民处长、王成志副处长对规划编制给了许多具体指导。天津市旅游局局长佘清文、佟景正副局长、规划处宁小华处长等一直跟踪和指导规划编制,参与了所有调研和座谈会,并给予了多方面的指导。天津滨海旅游区管委会的陈黎明主任、冯嘉强副主任等各位领导和同志全力以赴。
2011年1月26日召开了中国旅游产业园第一次专家论证会,双方达成了合作共识。规划专家组组长实地考察了滨海旅游区。根据第一次研讨会各方专家意见以及初步研究,形成了中国旅游产业园规划方案大纲,于2011年2月21日双方对大纲进行了深入研讨。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规划组于3月初形成了规划方案第一稿,并于2011年3月5日在天津市举行第二次专家研讨会。根据第二次专家研讨会意见,以及规划组对各类产业园区的深化研究,形成了本次规划成果。在形成本次规划成果后,在北京又组织了第三次专家咨询和修改。
(二)规划的主要突破
本规划文本是在天津滨海新区编制形成的第一稿和规划组修改形成第二稿基础上,经过三次专家研讨会,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
1、明确了将整个园区99平方公里作为“中国旅游产业园”。这有利于整个滨海旅游区共享中国旅游产业园的品牌和影响力,有利于中国旅游产业园与天津滨海旅游区形成统一的管理机构和领导班子,有利于形成充足的发展空间,为未来发展留足余地。使园区成为我国唯一具有明确边界,有统一的正局级管理机构,有国家特殊政策支持的国家级旅游产业园,成为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旅游产业园区。
2
2、以需求为导向,明确了四个面向的园区综合发展定位。面向游客,集聚新产品、新业态,建成新型旅游目的地;面向旅游产业,建成旅游科技研发及装备制造业研发展示交易基地、旅游要素交易基地和新兴旅游企业总部基地;面向天津和滨海新区,营造新生活,建成高端新型城区;面向周边企业,建成环渤海(特别是京津)的企业第二总部基地。只有综合定位,产业园发展才能形成支撑有现实性。
3、提出了中国园区需要开创后工业化的新型园区模式。将新型园区规划思路概括为“12345”。“1”:创新后工业化园区建设模式,突出以消费为基础,以旅游业为品牌,以服务业为主体,以产业融合、要素集聚为特征。“2”:做两端产业,发展旅游高端产业和旅游产业高端。做旅游产业前端的研发、孵化、设计,做旅游产业后端的产品及要素交易。“3”:宜旅、宜居、宜业。建成新产品、新业态集聚的高端新型旅游目的地,建成国际时尚生活社区和新型旅游人才创业福地。“4”:生态、生活、生产、生意。以生态为环境,以生活消费为主体,以生产构建产业链,以生意为发展方向。“5”:产业融合、空间耦合、资源整合、要素聚合、功能复合,形成复合型新园区。
4、明确了做旅游装备制造业的基本思路,做两端整合中间,并提出做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思想。具体内容是:做两端产业,发展旅游高端产业和旅游产业高端。做旅游产业前端的研发、孵化、设计,做旅游产业后端的产品及要素交易。通过做旅游装备制造业的两端,来整合旅游装备制造的中间环节(生产环节),形成大产业。
5、明确了集聚是关键,提出新业态、新型旅游企业、新要素的
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