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下环境教育教案
5、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营造环境德育氛围,创设环境德育情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阵地,让学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2、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因地制宜、有的放矢进行教育。利用电教室播放环保教育片,用直观生动的图像宣传环保的意义,使学生知道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所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而使环保意识扎根在学生的脑海和心田。
3、丰富环境德育体验,强化环境德育实践
对学生来说,活动是渗透养成教育的最好途径。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且富有实效性的各类体验教育活动,促使他们在体验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丰富
多彩的环保教育活动途径,强化学生环保意识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活动育人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深知的教育方法,所以把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作为强化学生环保意识与主体自觉参与环保活动教育的最佳途径。 噪声污染 教学目的
1、知道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2、认识噪声;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34、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重点:
噪声的危害及减弱噪声的途径。 教学过程:
一 、 引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常会听到许多声音,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聆听一段声音。(收录机播放 :小提琴演奏的《梁祝》片段,接着播放刺耳的刹车声,电锯工作的尖刺声。)
优美的乐曲同学们都喜欢听,除了丰富人们的文娱生活,还可以使人奋进,这些声音称为乐音。但是,对建筑工地上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街上的嘈杂声,机器的轰鸣声等,同学们感到烦躁,心神不安,这些声音都是噪声。噪声问题伴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而逐渐重要起来。近年来,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地污染着环
境,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噪声污染已与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一起,成为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这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了解噪声是从那里来的?噪声有什么危害?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弱噪声?(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用幻灯投影仪展示阅读提纲,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提纲阅读课文并进行讨论。
(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为什么有时乐音也是噪声? (2)说明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列举生活中噪声的实例,并说明其来源。
(3)对照教材,举例说明噪声对人有哪些危害?
(4)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哪些?列举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加以说明。 (5)谈谈你所了解的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举措。学完本课,你觉得今后自己在减少噪声方面应做些什么?
2、教师巡回倾听学生的讨论情况,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及时给予指导。
3、学生回答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补充和讲解。
(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对听觉和身心健康有损害的声音都叫做噪声。一段优美的乐音如果在半夜12点钟播放,影响他人休息,它就成了噪声。
(2) 演示:用泡沫塑料在干燥的玻璃板上摩擦,其声音听起来人们感到非常不舒服。
讲述: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喇叭鸣叫声,商店招揽顾客,收录机大声播放音乐声等,这些都是使城市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干扰机关、团体的工作人员正常工作,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的噪声。
在学生列举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三大部分: a.工业噪声:电锯、电钻、打桩机、工地爆破声等。
b.交通噪声:汽车、摩托车的鸣叫声,火车、飞机发出的巨大声响等。 c.居民噪声:洗衣机、音响等家用电器声,鞭炮声,人们的哭笑声、叫卖声等。
(3)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归纳噪声的三种危害:
① 心理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等。
实例: a、有人对人工电话交换台进行调查,发现噪声从50db降低到30db差错率减少42%。
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曾用尖锐的噪声来折磨被俘人员,使他们精神错乱以获取口供。
② 生理效应: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实例: 20世纪50年代,西班牙曾经有80个人自愿做喷气发动机噪声作用的试验对象,试验结果很惨:有28人死亡,其余的都得了严重的麻痹症。
③ 物理效应:高强度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 实例:
曾有一架飞机,在60米低空只以每小时1100千米的速度飞行,就使地面一座楼房遭到破坏。
(5) 噪声的控制措施,引导学生从产生、传播、接收三个方面讨论,说出减弱噪声的三个环节:消声、隔声、吸声。
① 控制噪声的污染源,以尽可能减少发出的噪声,这是最根本的环节,是消声。
② 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尽可能将其吸收,如在马路旁植树,房屋的墙壁采用吸音材料等,是吸声。
③在强噪声污染的工作场所,应在人耳塞一隔音物,以免伤害人耳,是隔声。 演示:用录音机发出杂音,产生噪声。请同学们提出减弱噪声的方法和途径。 (关小音量——消声;用演示用的泡沫挡板挡在扬声器前面——吸声;用手指塞住耳朵——隔声。)
(6)引导学生说出他们所了解的我国政府部门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举措。 ① 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 ② 狠抓植树绿化工作。
③ 汽车在市内禁止用喇叭;禁止载重汽车穿行繁华街道及文化区域。 ④ 住宅区内禁止商店或摊贩用高音喇叭做商业广告。 ⑤ 市内禁止燃放鞭炮。
⑥ 在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设置噪声监测器。
⑦ 鼓励学生联系实际,从我做起,谈谈在减弱噪声污染方面自己能够做的一些事情。
⑧ 教师讲述人类对噪声的利用,拓展学生的知识。 (三)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汽车尾气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汽车尾气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汽车尾气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汽车尾气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汽车尾气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计算导入: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在上课前,老师想出道题目考考大家,怎么样? 1、出示题目:
根据统计:每1000辆汽车每天会产生3500千克的废气。某市现有21万辆汽车,每天要排放废气多少千克?每月多少?每年多少?各合多少吨?
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
日735000千克735吨/月22050000千克22050吨/年264600000千克264600吨
3、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4、我们刚才算的,只是某市一年之内汽车产生的废气量,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为什么?一个市就有那么多的废气,那么全国呢?全世界呢?
【篇三:九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
第一课时
第一单元 水污染及防治 第一课 水体污染
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水体污染? 2、知道水污染的成因及水污染的分类。
教学重点:水污染的成因,懂得如何控制和减少水污染。 教学过程:
一、水体污染的定义 1、什么是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自净能力即水体的环境容量,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降低了水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