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务管理练习题及课后答案
A.等于0 B.等于1 C.大于1 D.小于1
7、如果企业一定期间内的固定生产成本和固定财务费用均不为零,则由上述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杠杆效应属于( )。
A.经营杠杆效应 B.财务杠杆效应 C.总杠杆效应 D.风险杠杆效应 8、企业资本结构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 A.权益资金结构问题
B.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的比例问题 C.债务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问题 D.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的比例问题
9、假定某企业的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为6:4,据此可断定该企业( )。 A.只存在经营风险 B.经营风险大于财务风险
C.经营风险小于财务风险 D.同时存在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10、某企业某年的DFL=2.5,EBIT的计划增长率为10%,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则该年普通股EPS的增长率为( )。
A.4% B. 5% C.20% D.25%
二、多选题
1、影响企业边际贡献大小的因素有( )。 A.固定成本 B.销售单价 C.单位变动成本 D.产销量
2、下列各项中,影响财务杠杆系数的因素有( )。 A.产品边际贡献总额 B.所得税税率 C.固定成本 D.财务费用 3、企业只要同时存在( ),就会存在总杠杆效应。 A .固定成本 B.利息 C.优先股股利 D.所得税
4、在事先确定企业资金规模的前提下,吸收一定比例的负债资金,可能产生的结果有( )。
A.降低企业资金成本 B.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C.加大企业财务风险 D.提高企业经营能力 5、在边际贡献大于固定成本的情况下,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企业复合风险的有( )。 A.增加产品销量 B.提高产品单价 C.提高资产负债率 D.节约固定成本支出 6、下列有关成本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
A.在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随业务量成反比例变动; B.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固定成本随业务量成反比例变动; C.在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不变;
D.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 7、确定企业资本结构时( )。
A.如果企业的销售不稳定,则可较多地筹措负债资金;
B.为了保证原有股东的绝对控制权,一般应尽量避免普通股筹资; C.若预期市场利率会上升,企业应尽量利用短期负债; D.所得税率越高,举借负债利益越明显。
三、判断题
1、当预计的息税前利润大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的息税前利润时,负债筹资情况下的每股收益大。 ( )
2、无论是经营杠杆系数变大,还是财务杠杆系数变大,都可能导致企业的复合杠杆系数变大。( )
3、如果企业的债务资金为零,则财务杠杆系数必等于1。 ( )
4、由于经营杠杆的作用,当息税前利润下降时每股收益下降的速度更快。 ( )
5、要降低约束性固定成本,就要在预算时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减少其绝对额入手。( ) 参考答案:
一、1、C 2、D 3、D 4、B 5、A 6、B
7、C 8、C 9、D 10、D
二、1、BCD 2、ACD 3、ABC 4、AC 5、ABD 6、BC 7、BD 三、1对 2、对 3、错 4、错 5、错
1、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以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 边际贡献(M)=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销售单价P-单位变动成本v)×业务量(Q) =单位边际贡献(P-v)×业务量(Q) 2、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是指企业支付利息和交纳所得税前的利润。其计算公式: 息税前利润(EBIT)
=销售收入总额(PQ )-变动成本总额(vQ)-固定成本总额(F) =(p-v)Q –F =M-F
另:①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利息费用
或 息税前利润=净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 ②公式中V、F均不包括利息费用 EBIT?Q(P?V)?F?Q(MC)?F
相关指标假定:
Q——产品销售数 P——单位产品价格 V——单位变动成本 F——固定成本总额MC=(P-V)——单位边际贡献 EBIT——息税前收益 I——利息费用 T——所得税税率
D——优先股股息 N——普通股股数 EPS——普通股每股收益 经营杠杆系数(DOL)
Q(P?V)Q(P?V)DOL??Q(P?V)?FEBIT ——息税前收益变动率相当于产销量变动率的倍数
?EBIT/EBIT DOL??Q/Q
财务杠杆的含义
财务杠杆反映息税前收益与普通股每股收益之间的关系,用于衡量息税前收益变动对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的影响程度。 财务杠杆系数(DFL) EBIT DFL ——指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收益变动率的倍数 ?EBIT?I?Dp/(1?T)
?EPS/EPS DFL??EBIT/EBIT
总杠杆系数(DTL) Q(P?V)DTL? ——指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相当于产销量变动率的倍数 EBIT?I?D/(1?T) ?EPS/EPSDTL=
?Q/Q
DTL=DOL×DFL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2、每股收益(利润)无差别点分析法
亦称EBIT—EPS分析法,它是利用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分析来确定资本结构的方法.用于比较决策是债务筹资还是普通股筹资的方法。
基本原理:通常能提高每股收益(EPS)的资金结构是合理的,反之则不够合理。 解题关键:确定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指每股收益不受筹资方式影响的 EBIT) 基本公式: I 假设:EPS1=EPS2 (EBIT?1?T)?DP1(EBIT?I2)(1?T)?DP21)(? N1N2
(EBIT?I)(1?T)?D EPS?N
决策规则:
当预计EBIT﹤ 时,追加权益筹资有利; 当预计EBIT﹥ 时,追加负债筹资有利。
第七章课后习题计算题答案
四、计算分析题
(二)(1)Kl=7%×(1-25%)/(1-0.5%)=5.28%
(三)(1)Kb=8%×(1-25%)/ 1×(1+10%)×(1-7%)=5.87% (四)(1)Ks=6%+1.5×(10%-6%)=12% (五)Kb=8%×(1-25%)/(1 -2%)=6.12% Ks= [ 1.2/10×(1-4%) ]+5%=17.5%
Kw=6.12%×(1000/4000)+17.5%×(3000/4000)=14.66% (六)(1)670÷(1-25%)=893.33(万元) (2)1000×10×10%=1000(万元) (3)893.33+1000=1893.33(万元)
(4)由DFL=2可知,EBIT/(EBIT-I)=2 ,I=1000(万元)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