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泉州市2015届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试卷及答案
的脑容量也才900毫升。研究还表明,人类的大脑容量是猕猴脑容量的20.6倍,是长臂猿的14.4倍,是黑猩猩的4.3倍。
④如今,对于基本完成了物种进化的人类来说,脑容量不再与智力挂钩。大头者可能愚笨,小头者也可能聪明。但是,在人类长久进化的历程中,的确是脑容量与智力密切相关。然而,脑容量和智力发展究竟是一个什么关系?是脑容量增长促进了智力,还是智力的增长促进了脑容量?
⑤科学家往往倾向于脑容量的增长促进了智力。但是,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多年来一直是一个谜。按照通常的观点,脑容量增加会让神经细胞增多,人类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这就好比是要让电脑的运行速度更快,就得拥有一个更强的中央处理器一样。
⑥然而,现代的统计研究表明,各个地区的人们脑容量差异很大,人们的脑容量随着纬度的变化有20%的浮动范围,一般是寒冷的高纬度地区的人们脑容量更大。但这与智力无关,因为高纬度地区光照较少,当地的人们为了更精确地处理视觉信息,就进化出更多的脑容量来完成这个任务。
⑦那么,在进化的历程中,人类的智力究竟是怎么发展出来的呢?巴克尼尔等人表示,人类的智力的确是在脑容量逐步增加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在几百万年前,南方古猿因自然环境的改变而下地行走,在自然环境和行为的双重压力下,古猿的脑容量基因发生突变,头部逐渐变大,脑容量开始增加。
⑧脑容量增加的确意味着脑细胞的增多,但这不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关键在于脑细胞之间的连接发生了改变。无论是现今的其他动物还是远古猿猴,它们的脑细胞连接模式相对简单,就像是鞋带的栓系模式。因此,研究人员称这种简单的神经连接方式为“栓系”,并将这种理论称为“栓系假说”。
⑨在南方古猿脑容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原有的“栓系”被粗暴地撕裂。古猿不得不忍受这种撕裂般的慢性头疼,在剧烈时甚至会疼得满地打滚。而且,这样的头疼延续了几百万年。这是人类祖先在进化过程中所付出的必不可少的代价。直到1万年前的晚期智人阶段,人类的脑容量才完全定型,人类才告别了那个总是慢性头疼的漫长进化期。
⑩在脑神经连接被撕裂之后,一些南方古猿的脑神经连接未能恢复,它们因此变成白痴,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然而,还有一部分南方古猿的脑神经慢慢恢复,并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神经回路,它们因此变得比同类更加聪明,逐渐在与恶劣自然环境的搏斗过程中形成了高级的智力,最早的一支人类由此诞生。
(摘编自《新民晚报》)
12.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南方古猿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大脑变大,由此引起了脑容量的突变,最终成为演化史上的第一支人类。
B.人类基本完成物种进化之后,生活在不同纬度的人们虽然脑容量有大小之分,但智力并不与之正相关。
C.巴克尼尔等科学家对人类智力进化的推测与前人相反且尚无定论,但其“大胆假设”的精神值得肯定。
D.第⑧段以“鞋带的栓系模式”打比方,形象说明现今其他动物和远古猿猴脑细胞的连接模式相对简单。
E.本文围绕“智力进化之谜”,侧重介绍了脑容量和脑神经连接方式与人类进化和智力发展的若干关系。
A C(A.脑容量的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C.“与前人相反”缺乏文本依据。)(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
13.第③段通过列举数据来比较人类与猕猴、长臂猿和黑猩猩的脑容量,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要点】①科学准确地说明人类脑容量超常,人类比猕猴等灵长类动物聪明。②引出下文对人类脑容量与智力的关系的说明。(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4.请根据全文,探析“这是人类祖先在进化过程中所付出的必不可少的代价”这句话的含意。(6分)
答:
【要点】①慢性头疼是人类祖先在进化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②人类祖先只有经受慢性头疼,才有可能形成复杂的神经回路,进而完成进化。③揭示要进化,必须付出代价,承受痛苦这一客观规律。(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四、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湖水碧绿,清澈见底。无风的时候, ① ,朵朵白云,青青山影倒映于湖面,山光水色,融为一体。 ② ,好像是在崇山、白云之间游动,使人恍若臵身仙境。
A.①水平如镜 ②水中穿梭着大大小小的鱼儿 B.①波光潋滟 ②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水中穿梭 C.①水平如镜 ②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水中穿梭 D.①波光潋滟 ②水中穿梭着大大小小的鱼儿 C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①“食以安为先”,这句话道出了食品安全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②近年来,我国持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③但食品安全问题仍未彻底解决,食品安全形势仍然令人堪忧。④不得不感慨,要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我们 。
(1)请在第④句横线处补上一个恰当的四字成语。(1分) 答:
【示例】任重道远(其他答案,合乎语境、合理通顺即可。) (2)上面的文字有一处有语病,请写出序号并修改。(2分) 序号:
修改:
③ “令人堪忧”改为“令人担忧”(其他答案,合乎语境、语法即可。) (3)某电视台拟制作一期“维护舌尖上的安全”的访谈节目,请根据前两个访谈问题,设计问题3。(要求:表达简明连贯。)(2分)
问题1:您是否遭遇过食品安全问题?
问题2:遭遇问题食品,您知道有哪些维权的途径? 问题3:
【示例】遭遇问题食品,您打算采用哪种途径去维权?(其他答案,合乎语境、合理通顺即可。)
17.请根据下图,按植树者所使用的交通工具,分类说明其具体的集合点。(4分)
【示例】搭乘公交车的,集合点在复兴大道北侧8路公交车学府站西边;骑自行车的,集合点在复兴大道北侧博物馆东边。(其他答案,意思对、语言通顺即可。)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请专家或老师开列一份必读书目,这是多数人认同的做法。然而开列出来的必读书目中往往会有一些名著让人读不下去,有人认为读不下去就不要硬读,而要放下。
对于名著读不下去就放下的做法,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
【示例1】有些名著读不下去,但不要轻易放下。阅读名著遇到一些困难,这很正常,如果能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阅读困难,坚持读下去,那就有可能读懂名著,从中得到前所未有的收获。而读不下去就放下,结果只能是止步不前,无所收获。所以,名著虽难读,也应知难而上。
【示例2】有些名著读不下去就应暂且放下。名著读不下去的原因很多,或因内容过于艰深,或因读者自身阅历不足。如读不下去,就不能让自己进入作
品,有所体悟。一味硬读,不仅耗时伤神,且收效甚微。因此,有些名著读不下去,不必勉强,暂且放下,假以时日,想读时再读。
(其他答案,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即可。) 五、写作(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若是不飘扬在高高的桅杆上,风帆仍不过是一块普通的布。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