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第2单元第4课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4.1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一、选择题
1.2016年12月1日,“中国诗意高铁”宁安高铁正式开通一周年。宁安高铁的开通运营改善了沿线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并带动了沿线旅游、商贸、餐饮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为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这说明( )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②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③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决定生产发展 ④新产业的成长取决于新消费热点的出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材料既体现了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也说明了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①②符合题意。生产决定消费,③表述错误;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与发展,④表述错误。
2.Apple Pay是苹果公司发布的一款基于NFC(近场通讯技术)的手机支付功能,2016年苹果Apple Pay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消费者通过在苹果系统自带的 Wallet程序添加绑定银行卡后,即可在线下“银联云闪付”商户及线上App实现便捷安全支付。这一技术既方便了百姓的生活,又刺激了消费。这说明( )
①生产决定消费质量与水平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闪付”是一种贷款消费行为 ④新的消费方式可以创造消费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新技术的运用既方便了百姓的生活,又刺激了消费,②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D项应选。①观点不符合题意;③观点理解错误。
3.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用户迅速增多,除夕的短信发送量大幅减少,数据流量却在逐年大增。除了原有的微信拜年外,微信平台还推出了拜年红包,这些时髦的拜年方式让人耳目一新。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并改变我们的生活。这说明( )
A.分配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 B.消费能够为生产创造新的动力 C.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D.生产决定消费的水平和质量
【解析】材料中“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用户迅速增多”导致“数据流量逐年大增”,“推出了拜年红包”,这揭示的是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C符合题意,排除D;材料没有反映分配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生产对消费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4.2016年9月19日,iPhone7在中国内地正式上市。新一代iPhone7加入了触控式的Home指纹键,同时也将处理器升级为目前全球最强悍的A10移动处理器。摄像头也有较大幅度升级,如支持光学防抖功能,从参数上看,整体硬件配置升级不小。通过技术创新升级换代的iPhone7,更加受到消费者热捧。这表明( )
1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水平 B.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C.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D.消费对生产的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解析】“通过技术创新升级换代的iPhone7,更加受到消费者热捧”说明升级换代的iPhone7刺激了人们的购买欲望,带动了销量的快速增加,只有B项符合题意。
5.网购市场已经和正在改变着中国传统生产组织形态和经营管理模式。现在,大部分网购消费者已从最初单纯追求低价,逐渐过渡为对商品质量及服务的高要求。为适应这一消费需求,团购网站也正在朝专业化、细分化、地域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这说明( )
A.消费模式的变化致使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根本性改变 B.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了人们的消费方式的改变 C.新的消费需求可以引导生产的调整和升级 D.消费方式的变化促进了消费水平的提高
【解析】“为适应这一消费需求,团购网站也正在朝专业化、细分化、地域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这说明新的消费需求可以引导生产的调整和升级,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要求。
6.无论在哪个行业,市场需求永远是厂商技术投入的动力。面对液晶拼接、高密度小间距LED(发光二极管)的挑战,不少业内主流的DLP(数字光处理)拼接厂商同时发力液晶、等离子和小间距LED技术,力求多条腿走路。由此可见( )
A.市场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B.人们的主观愿望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消费 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 D.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为消费创造了持久动力
【解析】消费调节生产,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材料中“市场需求永远是厂商技术投入的动力”体现了消费的作用,即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A符合题意;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B观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消费对社会生产的影响,而不是说明社会生产的重要性,C、D均不符合材料主旨。
7.近期,国务院要求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制度和政策障碍,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引导和促进居民扩大消费需求。这样要求的主要原因是( )
①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②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决定作用 ④消费是生产的根本动力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解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所以要扩大消费需求,①符合题意;未来收入预期乐观,居民会增加消费,所以要改善居民消费预期,②当选。③④本身表述错误。
8.据某网络购物趋势报告分析,2017年我国网购呈现全民健康消费趋势。随着消费者对居
2
家环境健康的关注,我国空气净化、净水、环保家电等相关企业将蓬勃发展。由此可见( )
A.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B.新的消费热点将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C.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D.消费者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消费对生产的作用,只有B符合题意。
9.近年来,智能家居在我国开始悄然流行。消费者只要身边有一部能上网的智能手机,就能远程操控家电、照明、安防等,即时管理监测家居环境,让生活变得更加轻松简单。由此可见,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 )
①取决于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和消费方式的转变 ②决定着人们家居消费的种类、质量和水平 ③能够推动产品和产业升级,扩大人们的消费需求 ④能够满足人们的生存资料消费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决定着人们家居消费的种类、质量和水平,能够推动产品和产业升级,扩大人们的消费需求,②③正确;①中的“取决于”说法错误;智能家居不是生存资料消费需求,故排除④。
10.“海外产品从入库到出库只需24小时,配送给消费者不超过3天。”跨境电子商务和快递业的发展,激发了中国消费者跨境购物的热情,而消费者近乎疯狂地“买遍世界”,又进一步推动了跨境电子商务和快递业的暴发式增长。这体现了( )
①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③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跨境电子商务和快递业,激发中国消费者跨境购物的热情,说明生产决定消费,①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消费者疯狂消费推动电子商务和快递业的爆发式增长,说明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出生产对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的决定作用,也没有体现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排除题肢②④;故选B。
11.移动5G技术使手机上网的速度越来越快,视频通话、互联网游戏、高清电影在线观看等将成为智能手机的主要用途,用户在乘坐公交、购物、就餐等场合也能实现刷手机付费。5G技术的应用( )
①将拉动消费需求,催生增长热点 ②可促进消费升级,带动产业转型 ③能改善消费环境,满足生活需求 ④能引导理性消费,改善人民生活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本题以5G技术的改善为背景,考查其应用的作用影响,作为技术的兴起可以拉动
3
消费需求,可以带动产业发展,但是与消费环境的改善无关,至于引导理性消费,也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答案是C。
12.“制造成本价”“批发价”“零售价”,这些“价”所对应的经济活动的环节分别是( )
A.分配、交换、消费 B.分配、交换、分配 C.生产、消费、消费 D.生产、交换、交换
【解析】“制造成本价”对应的是生产环节,“批发价”“零售价”对应的是交换环节。故选D。
1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就是一切都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这一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 )
①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④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说明了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及措施。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D。
14.全面深化改革,是当前最重要的课题。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种种挑战和难题,我们能不能闯出一条新路,实现“率先、进位、升级、奠基”的“十三五”发展目标,根本出路在改革。这是因为改革( )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②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③是人类社会赖以持续发展的基础 ④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①观点错误;我国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④表述符合题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观点错误。故选D。
1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全面深化改革( )
①能够推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②有利于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科技素质 ③必须牢牢揪住我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④可以使社会生产力更好适应生产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由此可知①符合题意,排除④;提高人民群众的科技素质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排除②;全面改革要围绕经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