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刘方柏师承学堂(大字)

刘方柏师承学堂(大字)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15:42:33

这病人后来连续几次,大概是5次,就全部治愈了。最后他可以骑自行车,以前是直不起腰的。

这个病人怎么治的啊?这是一个典型的痰饮病,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上不是讲了么,“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这是第一;第二,他胃部寒冷,张仲景同样讲到啊!张仲景论述痰饮的时候,他讲:“心下有留饮者,其人背寒如掌大。”背上有手掌大小这么一块,这是痰饮。有人说张仲景讲的是在背上,你这是在胃上,这怎么讲呢?这我们只能讲一讲痰饮了,这个“痰”字呢,《内经》上是没有的,《神农本草经》365种药,也没有一种药是治痰的,这个“痰”字是张仲景《金匮要略》最先提出的,张仲景讲的痰呢,实际上主要是饮邪,痰饮证主要是饮证。那么真正的“痰”这个病,是从元代王隐君开始的,他论述得比较详细。我们今天讲的怪证多痰,说怪病责之于痰就是指这个。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痰随气升,气随血行,气血循行于内,在脏腑经络,四肢百骸无处不到,既然痰随气行,也就是无处不到,这就像一条很清的清泉在流淌,上面有一些垃圾物,这个垃圾物随着这条清泉流动,停在什么地方就影响那个地方的宽窄,对不对啊?那么这个痰随气行,行到那个地方停留起来,那就影响那个地方的气发生病变,

第 40 页

这就是它多变的原因。所以停在背部,他就背部寒冷,停在胃部,他就胃部寒冷,就这么简单啊!于是这个病人我就用苓桂术甘汤,加荜茇、吴茱萸,很简单,治好了。我讲的这些病例,有的来自我最近写的一本书,叫做《刘方柏重急奇顽证治实》,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的,这个篇名我命名为“怪证有时只需轻轻一拨”,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怪证啊不等于死证,甚至不等于顽症。它就是奇怪,大家都没见过,很少见,同时听都没听见过,我取这个标题的名字呢,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就是很多怪症主要是没有找出它的病机,如果找到了病机,那就像电钮一样,一按,我们要知道的信息就出来了,就这么简单。第二呢,我意在告诉我们的年轻医生,不要被病人的表面现象吓到,一见这个病我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就不知道怎么治,你要开动脑筋,调动你的知识储备啊。从你的知识库里边不断地搜寻,如果你能搜寻出来某一个办法,也许一下就能解决啊。因此我一再给大家鼓劲儿,治这些病并不是都要非常精深的学问或者密而不传的绝方,主要在于我们能够有这个勇气去面对,有这个精神去思考,去应对。这就是我的这个篇名“怪证有时只需轻轻一拨”的来源,这“一拨”确实就能解决问题啊!通过我讲这几个病例,就可以看出这个疑难病是具有相对

第 41 页

性的,所谓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两点。第一,这个相对很多医生普遍认为都是疑难的病例,对于在某一个对这方面有着比较精深研究的医生而言,根本算不上疑难病例,对吧。这是第一个“相对”,第二个“相对”呢,就是甲医生和乙医生,两个人的医疗水平本来是相当的,但是甲医生没有想到,而乙医生很快就想到了,当甲医生拿着乙医生的处方的时候,“哎呀,知道了,原来这么简单啊!”这就是个临证思维的问题。由于甲医生临床思维能力低,呆板,思路不宽,思维呆钝,于是他没有从新的侧面去研究,去打开这个疾病的治疗之路。而乙医生由于思想活跃,思路宽广,思维敏锐,然后他从新的侧面切入,这个病便迎刃而解。实际上,疑难病既是考我们的医疗水平,也是考我们临证思维的能力。所以它具有这样的相对性。

那么我们今天花较多的时间来讲这个问题,就是希望通过相对好的发挥,相对高的疗效,相对宽的治疗面,在诊治上发掘我们的潜力,也减少所谓的疑难病。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

二、什么是六经

第二个问题就是涉及肾。这个肾呢,在这个五脏当中,它是居于先天之本的根本性地位,再加上各种疾病迁延日久,都会累及到肾脏。这就是我们常讲的

第 42 页

“五脏所伤,穷必及肾”。因此涉及肾的疾病很多,而疑难病尤其多啊!肾呢,它是藏精、生髓、主骨、纳气啊,为足少阴肾经所系。足少阴经又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以维系着人的水液平衡。足少阴经又络心,与主火之心经共同维系着人的水火平衡。加上肾内附命门,命门为元气之根,水火之主,这注定肾有什么特点啊?注定了肾病带有多种属性特征,不可一概而论啊!这个特点呢,就要求我们在应用经方的时候既要本于条文,又要打开视野,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使用。因为我们讲涉肾,肾是不是只有肾脏啊?不是那么回事,这很简单的啊。涉肾的疾病,在《伤寒论》中主要集中在少阴病篇。少阴病有45个条文,这45个条文中,一共出了19个方,19个方扣除5个重复的方,只有14个新方,那么在众多的涉肾疾病面前,14个方显然是不够的。加上近代对涉肾疾病的不断研究,不断深入,临床治疗不断丰富。因此,近年医生用经方治疗肾病的情况日趋势微,但是不是因为经方不能够治肾病呢?回答当然不是这么回事。那么怎样才能使经方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这就需要我们践行《伤寒论》的一个研究原则,伤寒的一个重要研究原则就是“有方时效其用,无方时会其神”。而我们要“会其神”啊!首先就要“明其根”,《伤寒论》研究六经证治的确

第 43 页

搜索更多关于: 刘方柏师承学堂(大字)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这病人后来连续几次,大概是5次,就全部治愈了。最后他可以骑自行车,以前是直不起腰的。 这个病人怎么治的啊?这是一个典型的痰饮病,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上不是讲了么,“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这是第一;第二,他胃部寒冷,张仲景同样讲到啊!张仲景论述痰饮的时候,他讲:“心下有留饮者,其人背寒如掌大。”背上有手掌大小这么一块,这是痰饮。有人说张仲景讲的是在背上,你这是在胃上,这怎么讲呢?这我们只能讲一讲痰饮了,这个“痰”字呢,《内经》上是没有的,《神农本草经》365种药,也没有一种药是治痰的,这个“痰”字是张仲景《金匮要略》最先提出的,张仲景讲的痰呢,实际上主要是饮邪,痰饮证主要是饮证。那么真正的“痰”这个病,是从元代王隐君开始的,他论述得比较详细。我们今天讲的怪证多痰,说怪病责之于痰就是指这个。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痰随气升,气随血行,气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