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必修三、四理解性默写综合版答案(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四册重点篇目理解性默写
必修三:
《蜀道难》李白
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再一次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情状。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2.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登高》杜甫
1. 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
清沙白鸟飞回。 2. 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3.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漂泊异地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
这些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1.诗中介绍昭君家乡环境的两句是: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2.诗中将昭君生前与死后联在一起写尽她一生悲剧的两句是: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3.诗中抒写昭君悲剧根源和她魂梦落空的两句是: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4.诗中表现昭君之恨的两句是: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1.诗中描写山林山峡一片衰败萧瑟的两句是: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2.诗中写出天地间景色交融在一起的两句是: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3.诗中写作者睹物而生乡情的两句是: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4.以景结情,抒发客子羁旅之情的句子是: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琵琶行》(唐·白居易)
1.《琵琶行》中“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写出诗中写到“月”的5个句子: 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 秋月春风等闲度 、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
2.运用拟声词写音乐由粗重急骤转向轻微委婉,而最终浊重和清脆兼而有之的诗句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写音乐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压抑直至清冷凝滞的相关诗句是: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3.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4.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5.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6.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7.描写琵琶女委身贾人、独守空船、夜深梦醒啼泪的诗句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8.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9.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10.《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
半遮面” 11.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同是
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寡人之于国也》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三组排比句,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
2、孟子不仅主张养民,还主张教民的句子是: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孟子为梁惠王展现出一幅美好的前景后,用“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两句承上启下,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与前文“王道之始也”相呼应。
《劝学》(选自《荀子》)
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5.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就印证了这句话。 7.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8.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9.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过秦论》
1、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描写秦始皇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至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2、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始皇为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3、《过秦论》中用整句描写秦始皇据险固守的语句是: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4、写秦始皇自以为江山永固的语句是: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5、贾谊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短短的四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6、贾谊揭示秦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